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 -2022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 来源:网友投稿

 2018-2019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法院高二语文模拟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 分,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土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 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 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 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 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 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 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B. 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平庸的书籍。

 C. 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 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 治学态度不负责。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 项,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面越广越好。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 项关于读书,文章先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接着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A 项文中是“接触不同时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不是“就能吸收……菁华”。

 2. 现代文阅读

 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100多年前《海国图志》的命运,为中日两国此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 1842 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照理说,《海国图志》在这样一个败世颓局中出现,应该引起很大反响才是。该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

 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评价称,在当时,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为“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打开这本书的市场。到 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 3 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据雷颐介绍,2011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幕府维新的日本和中国》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而对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的态度之差别,为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在雷颐看来,中国自古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对周边的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文化优越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包袱。由此,当长期处于文化优势地位的中国第一次遭遇西方文化的冲撞时,优越已久的国人习惯性地将西方列强视为蛮夷之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的先进性,“师夷”便成为无稽之谈。同样的,在以后的每一次变革中,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这个巨大的包袱,让每一次文化的对接交融都变为惯性抵触,让每一次的迈步前行都变得步履维艰,一次次地失去变革时机,最终让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

 相对而言,日本的文化包袱没有中国那么重。目睹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后,一向对中国文化项礼膜拜的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也意识到了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所以当 19 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日本果断地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一路崛起。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海国图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国图志》是魏源在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国门洞开的情形下写成的一本书。

  B.《海国图志》是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而在日本却被人们竞相阅读,并至今畅销不衰的书。

  C.《海国图志》一书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其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D.《海国图志》为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供了世界知识,帮助他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源在鸦片战争后走上了“师夷”的道路,但当时优越已久的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西方文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先进的文化,从而将“师夷”看成无稽之谈。

  B.虽然鸦片战争战败,但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所以魏源提出的“师夷”主张得不到认可,甚至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

  C.《海国图志》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场巨浪,其销售价格在短期内大涨,成为当

 时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为日本明治维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D.日本一向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日本果断地接受了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不断崛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却最终使中国沦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其根本原因是清政府 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从而失去了一次次变革的良机。

  B.《海国图志》没能挽救大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却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这是因为两国在对待西方文化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深刻地说明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盛衰有着重要的作用。

  C.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对周边国家有着强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既使国人在传统意识中有了文化优越感,同时又阻碍了国人对其他文化的接受和吸取。

  D.《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使我们认识到,只要认真对待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就能促进国家的改革,使国家进入现代化进程,从而使国家繁荣富强。

 考点:论述类

 参考答案:

 1.B2.D3.D

 1.B 项表述“至今畅销不衰”属于无中生有。文本没有提到现在《海国图志》的销售情况,而是提到 100 多年前,《海国图志》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

 2.D 项“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不是日本果断地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的原因,而应为“当 19 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

 3.D 项“只要认真对待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就能促进国家的改革”表述过于绝对。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闯 滩

 许 畅 天南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扑打着游向两旁。“二哥!”他朝船上挥手。天南是来接外出闯滩的二哥的。

 远处是一个低矮小山坡,山坡上是一幢黄泥筑的房子。门前光秃秃的,长着一些棕黄的草。只有一棵歪脖子树立着,是好多年前雷打断的。

 二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天南很想找些话说,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爹的相片。“二哥,”天南搓搓手,“今年我可十六了。” 二哥拍拍天南,微微带着笑:“是,天南长大了,看上哪家姑娘了吧。” “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天南把手臂举着,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我长大了。” “不行。”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咱们家只剩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二哥压低嗓音叫他:“天南,睡了吗?”“还没。”“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难怪接二哥时他系船的手有些发抖,下午也盯着大哥的相片发呆。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此时正好四代。天南一时非常惊悚。“那人大约是算命先生一类的,在途中问我们讨水喝。”“我们家的经历他都算出了?”“这倒没有。”“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想这莫不是二哥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装袋子扎好。他一时不知找谁了。他们家的事这镇上谁都知道,任谁都能算出来。

 天南一路想一路走,路上的人都和天南打招呼。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他从袋里摸到了昨天二哥搁在桌旁的小老虎模样的口哨,然后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像对自己

 说。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你二哥可是回来了?”“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哪个?” “楼上的。”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是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二哥拉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二哥就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那个人还站在河边。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其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就只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跃动。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哥是天南的佑护者,也是天南“闯滩”路上的阻碍者。小说在二哥身上设置了太多的疑问,使得整个故事隐含着对天南未来命运的担忧。

 B. 描写“楼上的人”“二哥以前的雇工”,让故事情节有想象空间,既照应二哥归来,也引出下文与二哥相遇,使小说增添悬念。

 C.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一句,是通过写“船”靠岸、有些喧哗来表现天南对外出闯荡的渴望和坚定的决心。

 D.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简短而富有深意,如二哥“啊,好”的语言描写就写出了二哥的心不在焉,体现了二哥和天南之间存在隔阂。

 5.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这句话的含意? 6. 小说以“闯滩”为题的有什么妙处。

 参考答案:

 4. D

  5. 天南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出去闯一闯,渴望拥有外出闯滩的机会;闯滩危险,许多外出闯滩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归来,他们的家人更是在惶恐中等待闯滩的人平安归来。

  6. ①从拟题技巧看,“闯滩”既是指闯河滩,也代表一种冒险精神,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②从故事情节看,整个情节围绕天南想去闯滩而二哥不让他去而展开,标题“闯滩”串接了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线索。③从人物形象看,天南的性格特点通过“闯滩”这一理想已得到凸显,人物形象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④从主题看,男人须直面困难、挫折甚至生命危险,应该无所畏惧地闯荡,迎接挑战与磨砺,标题“闯滩”蕴含了这一主题思想。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C。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明确对于小说技巧的分析的角度,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选材剪裁的角度,表现手法的角度,结构安排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角度和语言特色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本题 D 项“体现了二哥和天南之间存在隔阂”错,体现了二哥因父亲和大哥闯滩遇难而不愿再闯滩的思考。故答案为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理解 B。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最后再组织语言。本题的关键词有“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根据文本第十一段“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可以看出天南想出去闯滩的决心,他认为男子就该出去闯一闯;文本第三段“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爹的相片”由此可以看出家人盼望外出闯滩的人能够平安归来;“多少人”中当然也包括创滩人自己,他们更希望自己能活着回来。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题目的妙处。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手法、情节、人物、环境、主旨”五方面考虑。解答本题首先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一篇文章的标题基本上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其次从故事情节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文本是如何围绕“闯滩”展开情节的;第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以“闯滩为题的寓意;最后从小说反映的主题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小说以“闯滩”为题反映的主旨。标题“闯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件,一是指精神;情节上本文全部围绕“闯滩”来写,是文章线索;从人物形象上看,主人公天男的性格就是从他想“创滩”中得到展现的;从主题上看,“闯滩”所需要的不畏挫折、敢于直面生死的精神正是作者要展现的男人的风采。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共 3 题)

 4.

  参考答案: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掌握能力。B 项“让”的意思应为“责怪、责备”。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B 项中①是动词,认为、以为,②是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A 项中“所”都是助词,和前面的“为”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C 项中“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 项中“与”都是介词,为“和、跟、同”之意。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①是写“守令”的,是从侧面表现范滂的;②是郭林宗责备陈蕃的话语;⑥是表现范滂孝道的。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理解把握的能力。A 项的错误有两处,一是弹劾官员是在“复为太尉黄琼所辟”,二是“疑心他公报私仇”是尚书而不是陈蕃;B 项的错误在于对“寝而不召”的理解错误;C 项的错误在于范滂不肯逃走的原因还有不愿意连累他人。

 13、①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贰心,甘愿受绞刑。【解析】要注意“嘉”(好)、“以”(同“而”)、“显戮”(绞刑、死刑)。

 ②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又使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呢!【解析】要注意“塞”(阻塞,引申为消除、平息)、“累”(连累)“令”(使、让)。

 ③你现在可以和前辈李杜 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好事是很难兼得的!【解析】要注意“恨”(遗憾)、“令”(美好的)、“考”(与“寿”同义)、“兼”(同时拥有、兼得)。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任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凿大伾三山,创

 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工役,无虑四十万。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子攸、壝、绦,攸子行,皆至大学士,视执政。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厮养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论益不与,帝亦厌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为地,再起领三省。京至是四当国,目昏毛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

 。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媒薛密谋,斥逐朝士,创宣和库式贡司,四方之金帛与府藏之所储,尽拘括以实之,为天子之私财。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发其事,上怒,欲窜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养,而安置韩梠黄州。未几,褫绦侍读,毁赐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时中等白罢绦以撼京,京殊无去意。帝呼童贯使诣京,令上章谢事,贯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数年,当有相谗谮者。”贯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贯,帝命词臣代为作三表请去,乃降制从之。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诗,阳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节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B.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C.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D.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

 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蔡京与他的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为官,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先,按惯例,举行朝会入宫时应该排名在蔡京前面,但蔡卞报告朝廷,要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B.蔡京第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蔡绦处理,蔡绦恣意为奸,窃弄威权,连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的罪行。

 C.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令他上章辞官,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皇上命词臣代他做辞职三表,于是,皇上降诏同意。

 D.蔡京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思来谋求巩固地位,他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皇帝也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并选与他不合的人执政来牵制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5 分)

 (2) 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5 分)

 参考答案:

 4.B

 5.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

 6.D(“皇帝也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错,无中生有,原文中皇帝批准了蔡京大修宫殿的建议。)

 7.(1)(蔡京)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皇帝的恩宠,召童贯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广”1 分,“辈”1 分,“风”1 分,“禁中”1 分,句子大意正确 1 分)

 (2)皇上七次到他家,赏赐不计其数。让他坐着与皇上饮酒,大致使用家人的礼仪。

 ( “幸”1 分,“赉予”1 分,“无算”1 分,“略”1 分,句子大意正确 1 分)

 译文: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考中熙宁三年(1070)进士,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多次升迁做到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京常对皇上说,现今国家钱币多达五千万缗,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土木徭役。两河人民,愁困不聊生,而蔡京竟以稷、契、周公、召公自居。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恩宠,召童贯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童贯等都听命于他,他们各显神通,争相以堂皇奢侈为得意。

 蔡京的儿子蔡攸、蔡壝、蔡绦,蔡攸的儿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观察执政。皇上七次到他家,赏赐不计其数。让他坐着与皇上饮酒,大致使用家人的礼仪。蔡京家的仆役有做大官的,陪嫁的婢女有封为夫人的,这样公论渐渐地不赞许他了,皇上也讨厌、看不起他。

 宣和二年(1120),令他辞官退休。六年,凭朱勔的势力,再度起用蔡京为相。蔡京到此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绦处理。凡是蔡京所批,都是蔡绦所做,并替蔡京上奏。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都拱手相迎,低声耳语,堂吏数十人,怀抱案卷跟在后面,于是他恣意为奸,窃弄威权,立即用他的妻兄韩梠为户部侍郎。他们一起密谋,挑拨是非,陷害和驱逐朝士,建宣和库式贡司,各地的金帛及库藏,都被搜刮来充实它,作为天子的私财。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只奉行文书而已,不久,蔡绦不能胜任其职。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们,皇上大怒,想流放他们,蔡京极力请求免他的罪,皇上只令停他的俸养,但把韩梠贬到黄州。不久,革去蔡绦侍读,毁掉赐出身的诏令,蔡京也辞职。当时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蔡京那儿,令他上章辞官,童贯到后,蔡京哭着说:“皇上为何不容京几年?一定是有人进了谗言。”童贯说:“不知道。”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皇上命词臣代他做辞职三表,于是,皇上降诏同意。

 蔡京天资凶狠狡诈,舞弄权术,以智慧控制别人,在皇帝面前,专门窥伺人主之意以求固位专宠,始终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该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皇上也知道他奸诈,故屡罢屡起,并选与蔡京不合的人为执政来牵制他。蔡京每当要被免

 职时,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头,毫无廉耻。他见利忘义,以至于兄弟不合睦,如参、商二星;父子不相关,如秦、越二国。

 6. 文言文阅读(19 分)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wáng)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C. 深乖昔旨

 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

 5.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B.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C.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D.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5 分)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5 分 参考答案:

 7.(1)(5 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2)(5 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 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1)“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语意完整给 1 分(2)“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语意完整给 1 分 【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 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

 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 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 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 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共 4 题)

 7. 温州高铁追尾事故发生后,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王勇平在回答“车体为何掩埋”的提问时表示,埋车头盖土是为了便于抢险,“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

 了”这句话被作为“高铁体”在微博、论坛等大量传播,受到网友热议。这句话迅速蹿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进行点评。(4 分)。

 参考答案:

 此句话迅速蹿红表面上看是人们对王勇平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的不满,(2分)从深层次看表达的是人们对漠视生命、推脱责任的不公现象的强烈不平和愤懑。

 8.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_________,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______,光《诗经》中便有 20 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专门讲酒的文章,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____ 的载体之一。

 参考答案:

  (1). 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很多典籍都有酒和酒文化的记载

 (3). 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段意是: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①根据后句,应是有着悠久的历史;②联系后句“光《诗经》中便有 20 多处提到酒”,是对本句的具体解释,应是很多典籍都有酒和酒文化的记载;③承接“可见”,是对上文的总结,联系后句,应是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故答案为:①有着悠久的历史

  ②很多典籍都有酒和酒文化的记载

  ③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

 9.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 ⑤⑥①②④③

 B. ⑤③②⑥①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⑥⑤①④②③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读 6 个句子可知,语段说的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⑥是总说。③中的代词“它“指的是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应紧跟⑥,论说分享快乐的好处,②是对⑥的反面论证,应接在③后,⑤①④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①④列举两个事例,论证⑤,说明放大快乐感的具体方法。其中,①句中有“比如”提示性词语,④句中有等等提示性词语,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⑤①④。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 1——2 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⑥③②、⑤①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 C。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有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慷慨悲歌,也有

  的“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2)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出一曲

  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旱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3)紫金山又叫钟山,山势险峻,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

 ,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A.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气贯长虹 B.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C. 气吞山河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D. 气贯长虹

  气吞山河

 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C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并辨析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代入语境,辨析是否合乎语境,使用对象是否合适,感情色彩对不对,语法合不合。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气吞山河”用来形容气魄;“气贯长虹”用来形容正气;“气势磅礴”用来描写实物场景。句(1)描写“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既不完全是实物场景,也不完全指精神,而着重突出气魄,所以用“气吞山河”。句(2)突出“英雄颂歌”所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与“气贯长虹”相匹配。句(3)描写紫金山雄伟壮丽,是实物场景,所以用“气势磅礴”。故选 C。

 六、写作(60 分,共 1 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红尘滚滚,茫茫人海。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凡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请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答案:

 略


推荐访问:洛阳市 河南省 高二

热门排行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篇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篇1对x外墙、屋檐瓷砖脱落或渗水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与修复,保障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下面是天涯涛源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篇1按照局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三严三实”各项要求,坚决从点滴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篇1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区委党校组织召开2017年度机关支部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篇1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奋力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篇1本次培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窃密技术和泄密案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及反思。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篇1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得民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县纪委书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篇1在全院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提出以“四个着力”深化整治措施,力促落实整改,筑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5篇】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五篇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23年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1  人生来有就不同种的心态,主观上客观上的都是不同的感受。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观念也不同。任何苦难都是在所难免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