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段间规律”探寻

| 来源:网友投稿

陈磊 徐秦法

摘 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个宏大话题和系统工程,其实然状况与应然状态仍有差距。本文立足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的纵向衔接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探寻进行前提反思,提出“段间规律”是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学段失联”的关键症结,是“段内规律”的同质延展,是“学段贯通”的渐进阶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对象的认知跃迁、循序渐进规律,教师队伍的沟通协作、联动共建规律,教材内容的整体布局、逻辑递进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机串联、能力进阶规律,从而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的纵向贯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段内规律;段间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于大中小学各个阶段,肩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伟大使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堂上,都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纵向衔接的视角,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可以破解各学段之间衔接不足、各自为战的问题。那么,何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为何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的应然样态是怎样的?回答好这些问题有助于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合力育人体系,从根本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

一、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探寻的前提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的探寻缘起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若要改善大中小各学段之间相互脱节、单兵作战、分散孤立的片面性弊端,发挥思政育人的合力,必须透过问题表象把握内隐规律,这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纵向衔接的前提。

1.“段间规律”在思政课一体化整体布局中的空间定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个宏大话题和系统工程,既包括横向维度,又包括纵向维度。横向维度包含着同一学段区间内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各项内容,也涵盖着同一学段区间内不同思政课之间、思政课与各类课程之间乃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等多方面的有机统合。纵向维度是指贯穿不同学段、前后衔接的主线,即一以贯之的小学、中学(含初中和高中)、大学(含本科和专科)、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各阶段区间教育序列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广义上说,大学承担着包括高职高专、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但通常意义上的大学阶段一般只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本文将硕士和博士归属为独立的研究生学段,以便从纵向维度突出大学和研究生学段的不同特点,从而对不同学段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加以区分,更好把握内隐规律。由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纵向维度主要可以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四个相互联系的学段。“段内”即指某一特定学段的区间,“段间”即为相邻学段的区间。学段划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段内规律”探寻的前提,毕竟不同学段的思想发展是有层次并分阶段的,因此,“段内规律”意指每个学段都有自身特殊的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段内规律”又是“段间规律”探寻的前提,“段间规律”即为相邻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规律。由“段内规律”向“段间规律”的拓展旨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教育规律的支持。横向坐标与纵向区间纵横交织共同构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育人格局。目前学界从思政课“纵向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段内特点及“段内规律”的把握已经逐渐清晰,若想更进一步取得研究方面的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必须集中力量聚焦“段间规律”的探寻与把握。各个学段之间并非没有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虽然置身于思政课一体化整体布局的纵向结构链条,但又并非将较低学段和较高学段进行单一生硬地对接,而是要兼顾横向维度诸多坐标元素的统筹协调,通盘考量不同学段之间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科学承接和递进。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

2.“段間规律”是对“纵向一体化”教育规律的纵深考量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最终要达成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的一体化布局。学界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探索性成果和共识性观点,但不足之处在于:针对问题批评较多,实质性措施较少;重复性研究较多,纵深性研究较少;形式化研究较多,本质性研究较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虽然源自现实,但解决现实问题必须依据教育学原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违背教育规律不可能完成有效的教育。列宁强调:“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2]教育规律是一切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根本遵循,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与漏洞,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对规律的把握,缺乏从本质上对教育规律的纵深挖掘与考量。即使一些研究关注到了各个不同教育阶段的“段内规律”,却未见对于各个学段规律之间的关系、不同学段之间 “段间规律”的深入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应探索“段内规律”,尊重各个学段内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特殊性,分层施教,又要探索各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应该遵循的“段间规律”,使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各学段之间建立起理论上的统一,确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学理依据,进而扩展和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由分散化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探寻的客观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连续性,需要一体谋划,“段间规律”就像是贯穿其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指导并影响着整个一体化的进程,离开“段间规律”的探寻无法通达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认识上的更高层面。

1.“段间规律”是“学段失联”的关键症结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环扣一环、分层渐进的一体化科学体系,每个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各具特色,体现出层次性,又应一脉相承,体现连贯性。如果缺乏系统化视野,各学段德育目标自成一体、相互独立,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分兵作战,必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断裂,即“学段失联”。“学段失联”的负面影响是统筹推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矛盾。第一,“学段失联”会导致忽视受教育者已有知识背景的“教育独断”。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既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甄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兼顾其已有的知识背景因材施教。可“学段失联”背后暴露的问题是,各学段之间相互隔离、孤军奋战,致使较高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并不清楚其学生在前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于是,教师只能从教的视角,单纯结合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陷入了忽视学情分析的教育误区,这种存在太多想当然主观经验成分的“教育独断”,教学成效必然差强人意。殊不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价值观是构成新的理解和思考不自觉的前提。第二,“学段失联”会导致价值观教育的错位。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是“培养人”的功能,要使人从个体利益中超拔出来趋向共同体的利益,服从并认同共同体的价值观。而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线,其知识点分布也是为价值观培育服务的。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的知识点布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顺序,知识点存在一定的重复是必要的,但要避免低级重复。如果各学段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无法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深度关联和逻辑契合,则必将导致价值观教育的错位。第三,“学段失联”还会导致“熟知非真知”[3]的认知错觉。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非必要雷同,只会让学生停留在直观经验层面产生已经“熟知”的认知错觉,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内容不感兴趣、专注度不高,认为老师讲得陈旧老套,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分工协作,把握知识点布局的步步递进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超越“熟知”的因袭,达到对“真知”的洞见。第四,“学段失联”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如果较高学段与较低学段的教学内容重复率过高,或者无法对那些应该合理性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拔高,而只是停留在单调低效的机械重复层面,久而久之,思政课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在潜能,而且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陷入资源低效利用的恶性循环。总之,忽略学段间的衔接与过渡,很难形成整体统一、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的一致性和长效性有赖于“段间规律”的有机衔接,可以说,“段间规律”的探寻是扭转“学段失联”局面的关键症结。

2.“段间规律”是“段内规律”的同质延展

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把城邦根据等级品性由上至下划分为统治者、辅助者和劳动者三个阶层,提出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种自然秩序的分工协作中,国家将会实现整体和谐的正义图景[4]。可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三个阶层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每个阶层都无法代表城邦,只有三者的团结协作才能推动城邦的整体进步和繁荣稳定。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学段划分颇有相似之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目标的,大中小学各个相对独立的学段组成一个紧密衔接、内在契合的联动整体,从而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合力。各个学段都是一体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段内规律”重在探索解决各学段区间的主要矛盾;而“段间规律”重在依据不同学段间思政课的共性打通学段间的教育壁垒,使各个学段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因此,“段间规律”与“段内规律”并非毫不相干,而是有着必然性的联系。“段间规律”是“段内规律”的同质性延展,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共同服务于统一的教育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保证各个学段“段内规律”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又要兼顾各个学段之间“段间规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段内规律”和“段间规律”的有机统一。

3.“段间规律”是“学段贯通”的渐进阶梯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应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同向性关系,也应处理好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关系。“段内规律”的探寻旨在遵循教育规律保持各学段的相对独立,拉开层次和距离;而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的探寻,旨在加强段间联系、做好段间梯度衔接,在系统化视域中构建思政课的合力育人体系。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学段之间过于封闭、缺乏联系、衔接不佳的困局,“段间规律”的探寻肩负着“学段贯通”的艰巨使命。一方面,“段间规律”与相邻两个学段的衔接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非只是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的承接和过渡。“段间规律”作为较低学段和较高学段联系互动的纽带,既要发挥承上的作用,使较低学段为较高学段打牢基础、做好铺垫;又要发挥启下的作用,实现较高学段对较低学段知识背景的激活。这就要求在探索“段间规律”时通盘考量,找到各学段培养内容之间的衔接点和交叉点,做好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段间规律”还要为完成跨学段螺旋上升提供支撑。螺旋上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同于直线式上升。简言之,螺旋上升就是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观点,在不同理论深度上的展开呈现[5]。较高学段是在较低学段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段间规律”必须根据相应学段的认知发展特征和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以实现渐进式螺旋上升的目标,充分调动并发挥各学段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段间规律”作为“学段贯通”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段间规律”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螺旋上升的力量,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的重要动力因素。因此,“段间规律”与各学段之间并非静态的直线联结,而是动态且渐进有序的逻辑递进阶梯。

三、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的样态演绎

思想政治教育“段间规律”虽然是立足于纵向坐标的一体化考量,但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横向坐标深度交融、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条不可分割的结构性链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从而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纵向贯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1.遵循教育对象认知跃迁、循序渐进的“段间规律”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相应学段的人才成长规律。也就是说,从教育对象的学习认知角度考虑,各个学段的“段内规律”体现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阶段认知特点,避免枉顾教育对象认知水平的“教育独断”[6]。而“段间规律”作为“段内规律”的同质性延展,为保障各学段的有序过渡和顺利衔接,也须以人为本,内在地遵循教育对象认知跃迁循序渐进的衔接规律。换言之,无论“段内”还是“段间”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普遍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成就学生获得长足发展。

小学生处于懵懂的思想启蒙阶段,教学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完成道德情感的启蒙。中学生处在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其逐渐增强的理性认知与青春叛逆相伴而生,重在帮助学生在描述的层次上知其然。本科、专科学生理性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应注重扩大文献阅读,加强理论学习,重在帮助学生在解释的层次上知其所以然。研究生处在理性发展的成熟时期,重在引导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反思,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依照各个学段的认知特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应科学规划,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匹配,并兼顾其知识背景、学习兴趣、成就动机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思想成长的思政养料。段间衔接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等因素,实现学生认知跃迁的循序渐进,让学生感觉不到知识的重复和跳跃。即便是同样的理论也要依据相邻学段的定位“瞻前顾后”,在遵循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中实现同质性内容的螺旋上升。

2.遵循教师队伍沟通协作、联动共建的“段间规律”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育人育心、立德铸魂的伟大使命。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遵循“段内规律”开展思政课的设计和实施,而且还要自觉遵循各学段间教师队伍沟通协作、联动共建的“段间规律”,促使德育力量由分散化向一体化发展。否则,各学段教师各自为政,只以完成本学段教育教学任务为终极目标,不能立足于更高的视野和站位与其他学段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发挥合力,无法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形象地说,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好比一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持之以恒、相互协作的接力赛。要跑好这场接力赛,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着力在各自学段发挥优势、取得成效,还要在各学段间的“接力区”下功夫。一方面,从“段内规律”来看,思政教师既不能“抢跑”,也不能“滞后”。如果教师越界在中学课堂讲授研究生階段的理论知识,势必枯燥无趣,引发学生的厌学和抵触情绪,收效不好。抑或大学老师还在不必要地重复中学阶段的知识,也势必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陷入重复低效。另一方面,从“段间规律”来看,“接力区”的交接棒能否顺利衔接、过渡得当,有赖于队员们的相互磨合、团结协作。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的指引下,与各学段教师通力合作,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段间规律”,掌握“接力技巧”,这是关系到思政课一体化蓝图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一招。毕竟哪怕一个环节衔接不佳出现“掉棒”,都会导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功亏一篑。因此,必须遵循教师队伍沟通协作、联动共建的“段间规律”,搭建常态化的共建平台,利用一以贯之的备课制度,打破各司其职的学段壁垒,增进教师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整体理解,凝聚共识,一体谋划,构筑思政课教师的通力育人共同体。

3.遵循教材体系整体布局、逻辑递进的“段间规律”

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螺旋上升”的重要载体。教材主导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的动态学习,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一方面,完备的教材体系应与各学段的受教育群体相契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教材编写要体现出层次差异、学段有别。而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应是逻辑完备、内在统一的开放体系。各学段教材目标的设定、内容的撰写必须整体谋划,共同服务于完整价值观的培育,避免出现断层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那么,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特征要求和共同教育目标的规定[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遵循教材体系整体布局、逻辑递进的“段间规律”,打通堵点、聚合散点,在内容的理论深度和逻辑关系上实现可持续的螺旋式上升[8]。而且,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要精准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活教材,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层次提升,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在具体教学中,各学段的各类专业课程也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携手共同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时代在发展,思政课教材体系的建设也一直在路上,2021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的最新版高校思政课教材不仅融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而且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改进举措。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为例,自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已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9]。自2021年秋季起,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这些都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一体化整体布局的改进举措,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4.遵循教学方法有机串联、能力进阶的“段间规律”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触及学生心灵、启迪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完备的教学体系需要先进得当的教学方法支撑。必须依据各学段学生特点,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诉求,有的放矢地灵活选择适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用不同阶段适切的话语体系及方法进行阐述和表达,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小学阶段思政课应善于采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方式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侧重情感认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阶段重在体验性和常识性学习,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知;大学阶段教学方法重在加强理论性学习,深化理论的理解、认同和运用,体现说理的透彻,彰显学科的魅力;研究生阶段教学方法应体现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特点,培养独立思考和逻辑创新能力[10]。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那么,一方面,各学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精准施教,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特定阶段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同一学段内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也要密切配合,有效整合。另一方面,为避免各学段之间教学方法跨度较大,应遵循教学方法有机串联、能力进阶的“段间规律”,以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相互关照、顺利衔接。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体化建设还要避免各学段之间教学方法的滥用,如果研究生课堂仍旧照本宣科、浅尝辄止,或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不合适的。另外,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不仅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手段,實现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张永霞,申来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依据、思路与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30-32.

[2]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3.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序言.

[4]陈磊.从“洞穴比喻”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三题[J].理论导刊,2019(05):56-60.

[5]吴宏政,毛丽娜.思想政治教育的“螺旋上升”原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3):73-78.

[6]刘学智,王馨若.基于立德树人的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8):12-19.

[7]唐景莉,王锋,魏莉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0(19):36-40+64.

[8]吴宏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观的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21(06):26-31.

[9]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10]徐秦法,赖远妮.以教育逻辑为遵循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40-47.

[基金项目:本文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JDSZKZ04)、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JGJX2021D0149)、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JJKH20210043WS)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周晓燕]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猜你喜欢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推荐访问:探寻 大中 规律

热门排行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篇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篇1对x外墙、屋檐瓷砖脱落或渗水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与修复,保障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下面是天涯涛源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篇1按照局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三严三实”各项要求,坚决从点滴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篇1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区委党校组织召开2017年度机关支部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篇1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奋力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篇1本次培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窃密技术和泄密案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及反思。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篇1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得民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县纪委书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篇1在全院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提出以“四个着力”深化整治措施,力促落实整改,筑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5篇】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五篇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23年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1  人生来有就不同种的心态,主观上客观上的都是不同的感受。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观念也不同。任何苦难都是在所难免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