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物情感挖掘中实现文本解读
孟泉泉
摘 要 对小说人物情感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感知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从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人物情感中实现文本解读,以提升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人物情感 文学性 阅读教学 小说阅读
小说中形象各异的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要素,人物情感既是小说文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重要抓手。教师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人物情感这一载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梳理人物情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品主题;
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分析社会背景对小说人物情感的影响,在人物情感中实现文本解读,进而提高对小说作品时代性和文学性的理解。
一、解析描写手法,揣摩作者风格
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思想来表现,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可以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直接向读者展示人物情感,也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对比描写等方式间接隐喻人物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一方面要留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另一方面还要抓住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品味人物的情感,在分析写作手法作用的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风格,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以必修上册的《百合花》为例。作者在描写“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几乎一致的写作手法——将人物情感蕴藏在某个事物中。比如通讯员出场时将树枝插在枪筒里,后来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又如通讯员回到团部之前“走了几步,但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这两处描写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小说作品中同一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必然一脉相承,在没有出现明显的情感变化时,人物性格应当前后一致。当学生分析出通讯员对“我”看似比较冷淡实际却非常关心,但因为是异性所以保持一定距离的人物情感时,基本也就能把握通讯员这一人物纯真质朴的特点,进而揣摩出作者善于“在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写作风格。
《百合花》中作者的这种写作风格贯穿全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对通讯员的分析为例,小组研讨作者在描写“新媳妇”这一人物时运用的写作手法。“新媳妇”在卫生员揭开通讯员身上盖的百合花被时,先是“脸发白”,其后“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气汹汹地嚷了半句‘是我的”。回顾文章前半部分通讯员去借被子的相关情节可知,百合花被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前半段的温馨场面与结尾处的感人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新媳妇表情与言语的前后变化中能分析出新媳妇纯洁、善良的特征。
《百合花》中枪筒里的野菊花、百合花被等事物细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都隐藏着人物的情感,这些细节描写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文本时很难被注意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通读与细读结合,反复品味关键词句。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其抓住细节内容分析人物的情感特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梳理情感线索,探寻文本隐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线索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逻辑,通过情感上的“共通”实现与人物的深层对话,找到文本的“隐脉”。由于小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其中的人物情感与现实世界共通,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倾向“情绪化”,仅凭自身情感经验去分析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客观、细致地梳理人物的情感线索,要向学生强调,一切基于人物情感产生的文本解读都必须从“线索”中推导出来,才能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厘清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故事逻辑。
以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指定篇目《红楼梦》为例。《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有一段宝玉替黛玉喝酒的描写:“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说着,便自己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黛二人在这里显得非常默契,黛玉“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的举动本就十分亲密,公众场合下二人下意识的举止更显得十分亲昵,这是宝玉黛玉二人的情感处于发展阶段的表现。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溯前文中的情感线索,从前向后梳理两人之间的情感变化,找出两人的情感发展脉络。例如,第五回中,宝黛二人还有一些摩擦碰撞,甚至有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的状态,这时两人的情感关系处于起始阶段,是一种“孩提般”的情感样态。通过对情感线索的梳理,学生会发现,宝黛两人的感情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那么第五十四回中宝玉替黛玉喝酒的行为就十分合理了。作者对人物情感变化埋下的“线索”是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分析文本逻辑的客观依据,在逐步找寻人物情感线索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红楼梦》在人物情感逻辑方面的特点——草蛇灰线,润物无声。
又如第六十八回,王熙凤亲自到小花枝巷劝说尤二姐到贾府居住,其中对王熙凤有这样一段语言描写:“今日二爷私娶姐姐在外,若别人则怒,我则以为幸……奴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头洗面。”学生初读时会感到十分诧异,王熙凤此前一向是聪慧又狠辣的“人设”,怎么突然转了性子如此做小伏低?有这样的疑问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人物情感的基础感知能力,但这恰恰是作者通过人物主观语言想要给读者造成的“假象”,在人物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更深层的人物情感才是文本的“隐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王熙凤在前文中展现出的性格特点和她与贾琏的情感关系,顺着情感线索推理出她“此时此刻”真正的心理和意图。从前几十回的文本中学生能找到多个情节说明王熙凤并不是一个以德报怨、宽容大度的人,所以从情感逻辑上看,她对尤二姐的“做小伏低”并不符合这一人物的行为特点,她话语之下真正的情感是嫉妒、不忿甚至痛恨。在学生把握了小说人物的深层情感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的情感逻辑,探究人物语言之下所承载的“底层”情感。例如,王熙凤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地说这些话,不惜如此放低姿态?当学生继续阅读看到王熙凤将尤二姐骗入贾府除掉,便能够明白她此前的“隐忍”皆是因为在自己的“地盘”更容易将尤二姐斩草除根罢了。这样对人物情感从表层到深层、从深层到底层的梳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索文本,激发学生对优秀小说作品文学性的探索。
三、剥离时代烙印,达成情感共鸣
小说作品因人而生,其中的人物情感不可避免会受到作者创作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要在人物情感中实现文本解读,就必须关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的来源和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小说文学性的感知和思考。
以必修下册《雷雨》为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这部作品中众多人物情感的基础,也是学生对这一作品产生浓厚情感体验的“地基”。以周冲这一人物为例,他爱上四凤的理由是“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的意义”,他理想的世界是“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海燕似的小帆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总结周冲的情感特点:天真简单、涉世未深。在学生对人物有了基本概述后,让学生思考:周冲的简单天真源自何处?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中他会有这样的情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会发现,周冲天真单纯的情感之下还隐藏着一层不易被察觉的懦弱。在“喝药”那一幕周冲认识到了父亲的权威,严峻的现实一下子推到他的面前,他才惊觉自己连向父亲“提”的勇气都没有,鲁大海、周萍甚至蘩漪、四凤将他的梦幻击破,他无力反抗,甚至都没有真正试图反抗,只有悲哀地呻吟:“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我——大概是胡闹!”这里的人物情感变化与前文中的天真单纯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周冲前后情感变化的原因和深层逻辑。
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雷雨》中的周公馆就是古老又顽固的封建道德体系的化身,封建社会的力量岌岌可危,看似强大实际内里已经腐朽不堪,但在外界看来这种力量依然强大而严酷。“五四”运动的火焰点燃了无数青年人内心的尊严和对爱的渴望,但这些在周公馆里统统被消解、被压抑了。就像当时中国社会不彻底的革命一样,旧的秩序混乱无比,新的世界还未真正建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真正推翻封建“权威”,青年们的一切梦想和爱都是空谈。结合时代背景再看周冲这个人物,学生带入其中会感受到被压抑的愤懑,也会感到一种无法改变现实的深深无力,这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也是当时的青年人的内心情感映射。如此,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便能够完成对周冲这一人物的理解,深刻地感受到时代背景对人物情感的影响、对作者创作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地体味。
四、结语
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带领学生逐步梳理情感线索,解析作者描写情感的手法,探寻时代对人物情感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人物情感中实现对小说文本的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最终真正实现高中小说文学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小说阅读文学性阅读教学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8-13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大观(书画家)(2018年6期)2018-07-08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探讨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12期)2017-01-21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成才之路(2016年24期)2016-09-22小说教学,将对比策略贯穿始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7期)2016-07-28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