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XX现代制造和现代农业新型生态乡镇总体规划文本

| 来源:网友投稿

  目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 2

 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 ························································································································································· 4

 第四章

 镇区性质与规模 ······················································································································································ 7

 第五章

 镇区规划布局 ························································································································································· 8

 第六章

 镇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 12

 第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 ······················································································································································· 14

 第八章

 景观系统规划 ······················································································································································· 16

 第九章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 16

 第十章

 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规划 ········································································································································ 21

 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 ····················································································································································· 23

 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 ····················································································································································· 25

 第十三章

 “四线”控制 ······················································································································································ 30

 第十四章

  用地使用强度管制与指标控制 ································································································································ 31

 第十五章

  远景规划构想 ····················································································································································· 33

 第十六章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 33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建议 ····················································································································································· 34

 第十八章

  附

 则 ······························································································································································ 3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 XX 镇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等要求,特制定《XX 镇总体规划(2008-203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 XX 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四条

 规划 编制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年); 5)建设部《镇规划标准》(GB50118-2007); 6)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7)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XX 省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XX 市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10)XX 市人民政府《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 11)XX 市规划局《XX 市规划局关于全市新型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12)XX 省以及 XX 市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文件。

 第五条

 规划指导思想 1. 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论证 XX 镇在全国、XX 省、XX 市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 XX 镇未来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2. 近远期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 XX 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以资源及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4. 突出鲁南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保障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展。

 第六条

 规划期限 本此次 XX 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相一致:

 1. 近期:2008~2015 年; 2. 远期:2016~2030 年; 3. 远景:2030 年以后 第七条

 规划范围 XX 市任城区 XX 镇的行政管辖范围,即东至泗水河,西至洸府河,南至 XX 二号井(简称二号井)生活区,北至诗仙路,规划总面积约为 85 平方公里。

  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八条

 总体 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1)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定位 XX 镇性质和职能,加快多元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实力; 2)优化城乡结构格局,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协调有序的发展; 3)完善布局结构,创造良好的空间形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活质量,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提高 XX 镇综合竞争能力; 4)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安全的防灾体系、先进可靠的供应设施体系和完善的公共设施中心; 5)通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脉的融合,将 XX 镇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和谐宜居的现代化生态乡镇。

 2. 经济发展目标

 2015 年,预期 XX 镇人均生产总值将与 XX 市同步,全区生产总值预期 26 亿元。2030 年,预期 XX 镇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越 XX 市,全区生产总值预期 62 亿元。

 3. 社会发展目标

 1)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2)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 3)完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 4)加强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 5)大力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 6)形成安全、高效、繁荣、舒适、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九条

 总体 发展战略 1. 区域协调战略

 区域范围内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进行区域城乡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呼应市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区域中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群,整合资源并协调共进。发展区域性的生产服务职能,积极促进区域的分工协作,逐步扩大经济运作的腹地。实现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改善居民当前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按照能够维持人类世代生存和幸福的标准,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生态的质量。

 3. 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战略

 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强调以市场调节为主要导向,依托特有资源为纽带的经济增长战略;以内生增长模式为根本,合理引进外生增长变量的经济促进战略;以结构优化与调整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引导战略。在产业布局战略方面强调城区范围内集聚的产业布局极化战略和区域范围内梯度有序的产业协调布局战略。

 4. 城乡统筹战略

 以城乡统筹战略为指导,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使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第三章

  镇村体系规划 第十条

 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08 年~2015 年):人口规模 13 万人,城镇化率为 69%。

 远期(2016 年~2030 年):人口规模 25 万人,城镇化率为 80%。

 第十一条

 布局规划原则 1)以镇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其发展规模应满足镇域的需求。

 2)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节约耕地,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乡村发展更加科学。

 3)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利于建立区域合理分工的原则,从各村实际出发,合理缩并自然村,重点建设中心村,逐步形成规模适宜、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环境宜人、出行便利的新型农村居民点。

 第十二条

 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1)规划通过撤、并、迁等方式,将人口向镇区和生产、生活条件好的村集中,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镇村体系。

 2)规划将 XX 镇撤并为 1 个居委会、11 个村。

 第一级为镇区(1 个):合并或搬迁大赫、后栗等 19 个村所形成的一个居委会; 第二级为中心村(4 个):三贾、南贯集、后元、贾庄 4 个村; 第三级为基层村(7 个):乔庄、中辛、后铺、东贯、郑庄、岔河、常营等 7 个村。

 数量(个)

 名称(人口)

 镇区 1 XX 镇区(20 万人)

 中心村 4 三贾 (6000 人)南贯集(9000 人)、后元(4400 人)、

 贾庄(4500 人)

 基层村 7 乔庄、中辛、后铺、东贯、郑庄、岔河、常营

 第十三条

 镇村建设标准 中心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的第五级,基层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第四级,并根据各村庄的具体情况允许一定幅度的调整。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

 村庄等级层次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 2 /人)

 允许调整幅度(m 2 /人)

 中心村 120-150 不得超过 150,可减 0-10 基层村 100-120 可增、减 0-10 中心村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确定,只是将公共绿地的比例稍加提高,基层村的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参照中心村的比例进行了适当地调整。

 村庄建设用地构成比例表:

 类别代号 用地类别 占建设用地比例(%)

 中心村 基层村 R 居住建筑用地 55-70 65-80 C 公共建筑用地 6-12 3-5 S 道路广场用地 9-16 9-12 G1 公共绿地 5-8 2-4 四类用地之和 70-90 75-90

 第十四条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一辅、四星”的空间结构形态。“一主”指位于镇域西北部的 XX 镇区,“一辅”指现状保留的二号井生活区,“四星”指位于镇域东、南、西三个方向呈扇

 型均匀分布的南贯集、后元、贾庄、三贾四个中心村。

 第十五条

 职能分工 镇区: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城镇。任城经济开发区服务配套基地,发展与产业相关的物流服务业。全镇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具备全镇最主要的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带动镇域发展的辐射中心。

 中心村:三贾、南贯集、后元、贾庄以产业化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并服务于周边的基层村。

 名称 主要职能 服务范围 镇区 工业、生活服务 XX 镇区并辐射全镇 南贯集 粮食、蔬菜种植,农业科技观光 东贯 后元 养殖业、蔬菜种植 郑庄、岔河、常营 贾庄 瓜果种植、农业休闲观光 乔庄、中辛、后铺 三贾 瓜果种植,农业休闲观光 ——

 第十六条

 镇域村镇规划 根据镇区范围内现状村镇的发展条件及基础,规划预测近期将搬迁 14 个,需要回迁用地约 53 公顷;远期将搬迁 4 个,需要回迁用地约 12 公顷。规划统一安排回迁在同济路以东、鸿广路以南、九华山路以西、济邹公路以北地区。

 镇区范围外村庄形成三贾、南贯集、后元和贾庄四个以产业化农业为主的中心村和乔庄、中辛、后铺、东贯、郑庄、岔河、常营等 7 个基层村。

 (1)中小学配套:规划保留三贾和南贯集内现有小学,在后元和贾庄各配置一个小学,另外每个中心村配置一个幼儿园。

 (2)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在四个中心村内各设置一处村委办公用地,一处文体中心,一处商业中心和一处休闲运动场地,为各中心村及其下辖基层村服务,同时也为将来观光旅游游客提供基本的配套服务。

 (3)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按照就近原则,南贯集、三贾市政管线直接与镇区相接,后元、贾庄市政管线直接与二号井生活区相接。

 ① 在南贯集、后元、三贾各设一个开闭所,贾庄位于二号井电厂附近,不设开闭所;

 ② 在南贯集、后元、三贾各设一个换热站,贾庄位于二号井电厂附近,不设换热站; ③ 在四个中心村内各设一个燃气中-低压调压站; ④ 在四个中心村内各设一个电信模块局。

 (4)考虑未来 XX 镇内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的需求,规划环卫设施与镇区统一考虑,在各中心村设置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在各基层村设置 1-2 个垃圾收集点。

 第十七条

 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依据 XX 镇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大量农业人口的耕作方便性,规划各个中心村的建设要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实现住宅区、公共活动区、工业区、副业区和农田保护区的"五区制"。

 第十八条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镇区为中心,建立镇域发散式路网系统; (2)配合城市发展轴,建立等级明确的镇域公路系统; (3)利用现有公交体系,建立覆盖镇域的公共交通网络; (4)各村设置一个公交站点,其中结合各中心村公交站点设置社会停车场。

 第四章

 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十九条

 性质 XX 地区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体现镇区合一、具有特色的新型生态乡镇。

 第二十条

 发展规模 近期(2008~2015 年):人口规模 9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14.05 平方公里。

 远期(2016~2030 年):人口规模 20 万人、建设用地规模 26.97 平方公里。

 第五章

 镇区规划布局 第二十一条

  总体规划布局 1. 用地发展方向

 XX 镇现状用地建设主要集中在诗仙路和济邹公路之间。其向东发展腹地较大,是主要发展方向;向南受济邹公路的交通影响,对用地形成割裂,应以优化现状镇区为主;西侧受塌陷区影响,无发展腹地,为禁止建设用;北侧为 XX 高新技术开发区,应加快未开发地区建设,加强与高新区的联系。总体概括 XX 镇镇区总体发展方向为“东进西限、南优北联”。

 2. 开发管制

 根据经济建设和现状条件的影响,按照不同的地域功能,可将规划区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 4 种类型。

 ①已建区: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和外围村庄建设用地,此类型区域人口密度较高,以人工环境为主。规划以整治和改善为主,改善建成区内的基础设施、环境品质等,控制对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

 ②适建区:为适宜城市建设地区。包括规划撤并的乡村建设点、一般农田、园地和菜地等建设门槛较低区域。规划以控制和引导开发为主,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前提下对适建土地进行有计划的征用和储备,适建区建设用地不得随意扩张。

 ③限建区:为限制城市建设地区。主要包括城市组团的防护隔离绿地(带)、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地等,在区内限制建设规模的无序扩张,限期拆除不符合规划的建筑及构筑物。

 ④禁建区:为禁止城市建设地区,特指规划区范围内塌陷区用地、河流防洪堤坝内的带状用地和铁路两侧的防护用地,应当严格控制区内的土地开发。

 第二十二条

 规划结构 规划 XX 镇镇区空间结构概括为 “一心、两轴、两片、组团发展”:

 “一心” :指规划结合海川路和济邹公路的交通便利性以及蓼沟河的良好景观,在原 XX 镇区北侧规划的一个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 :一条沿海川路联系 XX 高新技术开发区,并贯穿 XX 镇区的南北向空间联系主轴;一条联系 XX 市区,引导镇区合理发展的东西向空间联系次轴。

 “两片”:指规划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的东西两个片区,分别为东侧生产片区和西侧生活片区。

 “组团发展”:各功能片区强调以组团的形式发展,组团内有着良好的内部环境与配套服务。共规划5个居住组团、3 个工业组团和1个物流园区组团。

 第二十三条

 总体用地布局 规划期末,镇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 2697.25 公顷。其中需要占用基本农田面积 333.71 公顷,需拆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59.77 公顷,规划在 XX 镇镇区统一用地,面积为65 公顷。

 第二十四条

 居住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建设以建设设施完整、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区、居住小区为目标。主生活区根据道路网框架和绿化系统结构划分用地,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遵循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努力建设成为“宜人、和谐”的居住区域。规划居住用地布置规模以考虑组团的居住需求为主,位置以考虑居住环境及居民内部通勤距离为主。规划期末,镇区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697.04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25.84%。

 1. 居住组团一

 该组团位于现状东环路以东、同济路以西、诗仙路以南、济邹公路以北。结合湿地公园形成以高档商品居住用地为主的生活聚居区,规划纯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183.94公顷。

 2. 居住组团二

 该组团位于同济路以东、海川路以西、济邹公路以北、蓼沟河两侧。九华山路以西用地规划为经济适用房居住用地,作为农民回迁用地;蓼沟河两侧用地规划为普通商品居住用地,主要提供给 XX 镇内对住房要求较高的人群,同时可提供给由于工作原因迁入 XX 镇收入较高的人群,规划纯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120.39 公顷。

 3. 居住组团三

 该组团位于海川路以东、德源路以西、诗仙路以南、开源路以北。规划为普通商品居住用地,提供给 XX 镇内对收入较高和工作原因迁入并对居住条件要求较高人群,规

 划纯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215.3 公顷。

 4. 居住组团四

 该组团位于济邹公路以南,是在原 XX 镇区基础上进行改造,并适当向外围拓展而形成的。规划结合现状镇区内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将其定位为普通商品居住用地,规划纯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122.85 公顷。

 5. 二号井居住组团

 现状保留二号井生活区,该组团位于二号井煤炭铁路专运线以南。

 规划期限内以内部改造为主,结合周边农村居民点的搬迁适当拓展,有独立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中小学。纯居住用地占地面积为 67.5 公顷。

 第二十五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按镇区级和组团级两级布置。主要是在确定各项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建筑不同的性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性公共建筑进行用地分布,从而组织各级公共中心。

 确定规划期末,镇区公共设施用地总占地面积约为 229.2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8.5%。

 1. 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将镇区行政管理用地分为两级:镇区级行政管理中心和组团级行政管理中心。其中镇区级中心位于鸿广路和海川路交汇处,占地面积为 18.05 公顷;规划在各个组团内部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布置组团级办公中心。规划期末,行政管理用地占地面积为 22.57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0.84%。

 2. 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期末,镇区规划教育机构用地包括中小学和科技研发用地两类,总占地面积为 83.84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3.11%。

 (1)中小学用地,按中学服务半径 1 公里、小学服务半径 0.5 公里的原则,本次规划将配套5所中学、7 所小学。其中:

 居住组团一内配置 1 小学,占地 2.68 公顷。

 居住组团二内配置 1 所中学、1 所小学,共占地 7.86 公顷。

 居住组团三内配置 1 所中学、2 所小学,共占地 6.51 公顷。

 居住组团四内保留原有2所中学、1 所小学并适当扩大,共占地 13.62 公顷。

 二号井生活区内保留原有 1 所中学、2 所小学,共占地 7.96 公顷。

 (2)规划结合湿地公园布置为进驻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科技研发用地,分别位于鸿广路与东环路交汇处和三贾村北侧,占地面积为 51.72 公顷。

 3. 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在行政管理中心南侧布置文化娱乐中心,占地面积 6.04 公顷。

 规划结合绿地的形式布置大面积的运动活动场地,占地面积为 12.9 公顷。包括一个露天体育场和一个室内体育馆,另有游泳馆、网球场、健身房等设施。规划对大型体育设施强调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规划期末,文体科技用地占地面积为 28.5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1.06%。

 4. 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在开源路南侧、靠近天 XX 路,规划一个镇区综合医院,用地面积约 6.42 公顷。保留二号井生活区内保留现状医院。

 规划期末,医疗保健设施用地占地面积为 9.46 顷,占建设用地的 0.35%。

 5. 商业金融用地

 本次规划强调充分发挥各级市场组织形式的作用,根据镇区的规划人口分布和功能分区,以满足未来镇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为基础,适当发展大型购物商场,逐渐将镇区建设成为商业兴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生活区。规划期末,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占地面积 84.84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3.15%。

 6. 生产设施用地与产业布局

 生产设施用地布局考虑按组团式布置,不同组团布置的工业类型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增强各自的比较优势,彼此互补,共同促进发展。到规划期末,生产设施用地占地面积为 747.63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27.72%。

 生产组团一:位于德源路以东,开源路以北,济微公路以西形成以工程机械制造业、电器制造、建筑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组团,用地面积约 272.04 公顷。

 生产组团二:位于关 XX 路以东,开源路以南,德源路以西,济邹公路以北,规划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相关的高新科技、信息产业以及以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教育培训

 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组团,用地面积约 174.85 公顷。

 生产组团三:位于海川路以东,济邹公路以北,规划形成以与现代农业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组团,用地面积约 211.07 公顷。

 另外,规划在诗仙路与东环路交汇处保留两块工业用地,占地面积为 89.57 公顷。

 7. 仓储用地布局

 在海川路与济邹公路交叉口处,规划一块物流仓储用地,占地面积约 24.89 公顷,以解决近期内工业项目的入驻所需配备的物流仓储用地。

 在济邹公路的南侧、海川路的东侧,规划整个镇区规模相对较大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约 78.35 公顷,以搬运、运输、包装、储存保管、配送、流通加工等多重产业类型为主导。

 规划期末,仓储用地占地面积为 119.71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4.44%。

  第六章

 镇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

 对外交通规划

 在 XX 镇境内规划形成“发散式”公路网构架,基本以镇区为中心,向四周各区域发散。一方面主要通过省道解决过境交通与 XX 市、邹城市和兖州市之间的联系,并解决镇区的过境交通问题,另一方面主要通过乡村道路解决 XX 镇各村镇及城乡之间的经济、交通联系。规划强化济邹公路和济微公路的对外交通联系功能,形成“T”型结构,是 XX 镇对外联系的两条主要通道。其中济微公路适当向西侧偏移以避开南贯集村;规划改造济邹公路路面状况,近期作为对外交通线路,远期为城市道路。

 规划保留 XX 二号井铁路支线,作为物流园区的运输线路。

 第二十七条

 道路系统规划

 1. 主干路系统

 主干路是连接镇区各主要功能分区的道路,以承担机动交通为主。在保留现状已建主干路的基础上,规划新主干路,车行道宽度控制在 40 米以下,并应严格控制主干路沿街两侧用地的出入口,平交路口增加机动车道数。

  规划形成“五横五纵”主干路系统。

 五横(由北至南):诗仙路、鸿广路、开源路、济邹公路、南侧规划主路; 五纵(由西至东):东外环路、同济路、海川路、德源路、济微公路; 2. 干路系统

 干路是与主干道衔接的集散道路,以承担疏导各主要功能分区内部的交通为主。干路两侧建筑密集,商业活动频繁,汇集大量人流、车流。在保留现状已建干路的基础上,规划若干条新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26-40 米之间。

 镇区主要的干路为:山博路、规划一路、府前路、接贾路、太行山路、天山西路、天 XX 路、荣昌路和志学路。

 3. 支路系统

 支路作为到达性道路,是进出街坊、居住区和承担短距离交通的道路,规划中应注重支路的连贯性,以利于公交线路进入居住区设置站点,方便自行车出行。支路的平均密度应控制在 3~4km/km 2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12-20 米,要求在详细规划中予以保证。

 4. 自行车道路和步行系统

 在人员活动稠密区,结合绿化、商业设施建立步行街区,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在机动车交通频繁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上,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自行车交通适合近距离出行,应设置存取方便的停车场地。在主要道路中,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间要设置隔离设施。

 5. 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基本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在镇区的主干道交叉处采用展宽式的交叉口形式,以增加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协调。与诗仙路、海川路、东外环路和济邹公路相接的镇区支路,尽量避免向其开口,减少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

 公共交通规划

 1. 公交车辆发展规划

 镇区远期规划总人口 20 万人,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中小城市应每 1200~1500 人一辆公交标准车,镇区公交车辆配备应达到标准车 130~170

 辆,车型逐步达到以中型客车为主。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达到 15%~20%,公共交通方式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车为辅。

 2.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在镇区内,力争使公共交通线路密度达到 2.5~3 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在生活区间距宜为 300~500 米,工业区为 500~800 米。本次规划镇区内共 9 条公交线路。

 3. 公交首末站规划

 公交首末站应设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应为 1000~1400 平方米;调整公交站点位置,避免“瓶颈”现象发生。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 5 处,并结合部分首末站设置公交保养场和社会停车场等用地,以利于节约用地。

 第二十九条

 静态交通规划

 1. 社会停车场

 考虑现状建设用地紧张,将社会停车与城市广场结合一起布置,方便进行管理。规划在市政广场附近、园区商业中心东侧、开源路济微公路交汇处和物流园区东南部各布置一个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分别为 3.01 公顷、2.48 公顷、1.48 公顷和 2.37 公顷。

 2. 广场

 规划在镇区行政管理中心前布置一个广场,占地面积 4.89 公顷,作为镇区市政广场,兼具休闲娱乐功能。

  第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三十条

 绿地系统规划

 1. 公共绿地

 规划期末,公共绿地占地面积为 154.18 公顷,占建设用地的 5.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 7.77 平方米,绿化指标偏低主要原因是在电厂周边有大面积的防护绿地,可以适当利用作为城市休闲绿地。

 (1)综合类公园

 XX 公园:规划占地面积 45.10 公顷,属于镇区的最大“绿心”。公园内水面面积约 17.91 公顷,占总面积的 40%。

 蓼沟河公园:规划占地面积 40.37 公顷,主要为沿蓼沟河两侧,被天山西路、天 XX 路、鸿广路和开源路四条城市大道路所围合形成。

 (2)街头绿化公园 以绿化为主的小型公共游憩场所,分布于街头。面积不小于 3000m 2 ,服务半径约为 500 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 65%,主要为各功能组团提供绿地空间。

 在每个商业区、居民区、科教区、交通广场附近等建 1-2 处小游园。改造的老居民区和商业区,应建不少于 1 公顷的小游园;新建居民区和商业区内游园面积不得小于3 公顷。对大型公用建筑,如车站等附近应辟建高质量的游园。结合道路绿化带的改造建设游园,尤其在道路的交叉口四周、道路转折处、广场、立交桥四周也应留出一定土地建设游园,它不仅可供人们游憩,而且点缀街景,提高城市景观质量。

 2. 防护绿地

 1) 现状高压线路较为杂乱,考虑安全因素,规划在高压线密集区、变电站出线口区规划一定面积的防护绿地,结合周边用地和道路布置,尽量不浪费土地使用的同时,

  保证防护安全,优化绿化环境。

 2) 铁路沿线两侧布置大面积防护绿地,两侧绿化带宽度在30 米以上。电厂周围控制 20 米以上防护绿化。

 3) 生活区之间、生活区与商业区之间、工厂区之间,根据具体情况,设 8—10 米、10—15 米、15—30 米三级宽度的防护绿带。

 3. 生态绿地

 规划加强生态绿地建设,优化城市的生态功能。严格控制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区周边预留大面积绿化(农田、防护林带和绿化分隔带等),建设郊区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1) 湿地公园:根据塌陷区土地范围规划城市湿地公园用地,远期以生态绿地的形式加以控制,远景借助工程技术手段考虑土地回填,进行开发利用。

 2) 生态农业园:结合现状农田,规划预留生态农业园,其中部分塌陷区土地加以利用转变。生态农业园以耕种、观光、培育、科技示范等多种功能发挥其作用。

 第八章

 景观系统规划

 第三十一条

 景观系统规划目标

 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重视城市设计对于镇区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确保镇区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并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保持协调。

 第三十二条

 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一心、四轴、多节点分布”的城市整体景观序列。

 1. “一心”:指在沿蓼沟河局部放大所规划形成的自然景观中心。该景观中心紧沿济邹公路北侧,处于整个镇区的核心位置,也是居住组团之间的绿化核心;结合现状水系形成特色大湖面景观,规划将采用绿化优先的绿心发展模式进行开发,围绕绿心开发建设高档居住小区以及城市大型重要公共设施,拟建成为整个镇区的景观核心。

 2. 四轴”:指沿鸿广路、开源路、天山西路和德源路四条道路所形成的景观主要轴线。考虑了道路两侧绿化带的布置、道路交通节点的景观设计以及沿街建筑界面的设计,重点通过四条景观轴线规划形成的景观系统,串联镇区景观节点,作为展示镇区内部景观与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

 3. “多节点分布”:结合生活区以及工业区内的组团中心、组团绿地形成多个景观节点,分为滨水景观节点、主要道路景观节点、居住组团中心景观节点和工业组团中心景观节点等。

  第九章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三十三条

 给水工程规划

 1. 水源

 XX 镇的水源为《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中的东城水厂,规模为 29 万 m 3 /d。

 2. 生活用水量预测

 XX 镇总人口为 20 万人,根据当地的气候、居民生活习惯及供水系统的运行数据等因素,本次规划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 0.20m 3 /(人·d),则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4.00 万 m 3 /d。

 3. 工业用水量预测

 预测工业用水量为 9.19 万 m 3 /d。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必须要求工业项目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 70%以上(目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水平在 40%,发达国家在 75~85%,福建省厦门市全市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 90.85%),在这项措施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工业用水量为 2.76 万 m 3 /d。

 4. 最高日总用水量预测

 XX 镇镇区最高日总用水量为:4.00+2.69=6.76 万 m 3 /d。

 5. 消防用水量

 按照消防规范,20 万人口的地区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 2 次,一次用水量为 55L/s。以灭火廷续时间 2 小时考虑,则 XX 镇消防用水储量为 792m 3 ,消防用水贮存在水厂清水池中。

 6. 给水管网

 给水管布置成环状管网,管网计算流量最高时变化系数取 1.3,管网最不利点保证 28 米水头,给水管材料选用铸铁管,考虑到消防用水要求,城市道路下给水管最小管径为 DN150。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冻土深度。

 第三十四条

 污水工程规划

 1. 污水量预测

 生活污水量指标按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的 80%计,为 0.15×0.80=0.12 m 3 /(人·d),则生活污水总量为 2.40 万 m 3 /d。

 工业废水量为 2.76 万 m 3 /d。

 则镇区污水排放总量为 5.16 万 m 3 /d。

 2. 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

 根据《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在 2#井家属区规划有东城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30 万 m 3 /d。

 污水处理厂地面标高按高于 50 年一遇洪水位标高设计。

 3. 污水管道

 本规划在济邹公路与同济路交汇处、鸿广路与海川路交汇处和 XX 镇区南侧各设污水提升泵站一座。

 污水管道采用 PVC 管,沿城市道路下敷设。污水管道管顶覆土深度大于最大冻土深度。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需严格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4. 污水排放标准

 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蓼沟河。污水厂污泥经硝化处理后产生沼气,供厂内生产、生活自用,污泥脱水干化处理后可作为城市绿化肥料。

 第三十五条

 雨水工程规划

 1. 暴雨强度公式

  2297.8(1+0.908LgP)

 q= ——————————

 (t+8)

 0.725 2. 雨水量计算

 雨水工程规划采用 XX 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 P 取 1 年,地面径流系数取 ψ=0.65。

 3. 雨水管网规划

 规划将蓼沟河、小新河和泥沟河作为规划区域内的雨水干渠。

 镇区内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采用 PVC 管,均布置在城市道路下,道路上的雨水收集口加密进行布置。

  第三十六条

 电力工程规划

 1. 负荷预测

 预测镇区内用电负荷为 27.15 万 KW 2. 电力规划

 在《XX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共有 3 座 110kV 变电站向本规划区供电,分别为:任城西高新变、任城东高新变、110kv 现状变(诗仙路北侧),其中任城西高新变、任城东高新变为新建,主变容量分别为 4×50000、4×50000、2×50000kVA,占地面积分别为 20000、20000、30000m 2 。还有一座 35kv 官庄变,主变容量为 10000+20000 kVA。另在 XX 镇镇区北侧有规划的泛华生物发电厂也向规划区供电,这 5 座变电站能够满足本规划区域内的供电负荷。

  3. 高压架空线路保护走廊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镇区内 220kV 高压架空线路应设置宽度为 35 米的高压保护走廊,110kV 高压架空线路应设置宽度为 25 米的高压保护走廊,35kV 高压架空线路应设置宽度为 20 米的高压保护走廊,架空线路宜沿城市道路结合绿化架设。

 第三十七条

 电信工程规划

 规划民用部分电话交换设备容量为 3.13 万门,宽带网络容量为 5.63 万户。工业用地部分电话交换设备容量为 2.15 万门,宽带网络容量为 2.15 万户,合计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为 5.46 万门,宽带网络总容量为 7.78 户。设电信局二座,交换机容量分别为 4.5 万门和 1 万门,占地面积均为 4000m 2 。

 有线电视入户率取 100%,则有线电视用户为 6.25 万户。

 设邮政总局 2 座,占地面积 3500 m 2 ,下设邮政支局 20 座(每 1 万人拥有邮政支局一座),小区邮政所服务半径为 500m 设置邮政网点,满足社会广大用户用邮的需要,全方位开展邮政业务。

 第三十八条

 热力工程规划

 1. 采暖热负荷

 规划住宅建筑、公建建筑、工业建筑采暖热指标分别取 60W/ m 2 、80 W/ m 2 、85 W/ m 2 ,各类建筑总热负荷分别为:

 建筑分类 建筑面积(万 m 2 )

 热指标(W/ m 2 )

 同时使用系数 热负荷(MW)

 住宅建筑 906.15

 60 0.6 326.21

 公建建筑 573.03

 80 0.7 320.89

 工业建筑 442.58

 85 0.7 263.33

 合计 1921.76

 910.44

  2. 热源

 镇区供热系统热源为二号井煤矿热电厂、凯骞热电厂和泛华生物热电厂送出的高温热水。

 3. 热力管网布置

 镇区热力第一级管网设计供水温度采用 150℃,回水温度 70℃,二级管网设计供水温度 95℃,回水温度 70℃。

 镇区热力系统按建筑面积约 25-30 万 m 2 布置一个换热站,共布置换热站 68 座,每座换热站热负荷约为 14MW,每座换热站的建筑面积约为 500 m 2 。

 4. 热力管敷设

 热力管道敷设在城市道路下,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可靠,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保温直埋敷设,其使用寿命大于 25 年。热力管线敷设在街坊道路下,采用直埋、无补偿敷设方式,热水管保温层材料采用聚氨酯。蒸汽管、热水管管材均采用钢管,质量需符合国家建设部标准。热力管道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大于冻土深度。

 第三十九条

 燃气工程规划

 1. 用气量预测

 城镇居民生活用气量指标取 2000MJ/(人·年)。

 镇区预测总用气量为 1201.46 万 m 3 /年,即 3.29 万 m 3 /日。

 取 KM·Kd·Kh=2.6,则计算流量为 3564m 3 /h。

 2. 气源

 规划气源为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XX 市总体规划在德源路与鸿广路交叉口设有天然气储配站,镇区气源从此接入。

 3. 中压管网布置

 中压管道沿城市道路下敷设,燃气中压管系统共设中压/低压调压站 17 座,每座调压站作用半径在 0.5~1.0 公里。调压站为二级防火建筑,应与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水平间距。

 中压管道工作压力 0.3Mpa。中压/低压调压站进口压力范围 0.03~0.3Mpa,出口压力(低压网压力)≤0.005MPa。

 燃气管覆土深度均在冻土线以下。燃气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小于 0.003。

 4. 管材及防腐

 中压管道,选用高频直缝电焊钢管,钢级为 L210,钢管的质量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GB9711.1-97 的规定。埋地中压管均采用特加强级防腐。

  第十章

 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条

 环境卫生规划

 1. 规划目标

 1) 城市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 60%,主干路路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道路洒水率达 80%。

 2) 城区生活垃圾的容器化收集率达 90%。

 3) 城区粪便逐步纳入城区污水处理系统。

 4) 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5) 公共厕所数量、分布符合国家规范,水冲化率达 100%。

 2. 环卫设施规划

 1) 环卫职工按总人口 0.4%配备,职工人数为 800 人。

 2) 垃圾收集方式采用袋装、垃圾屋收集,沿路垃圾箱按商业大街 30 米,交通干道 60 米,一般道路 90 米间隔设置。

 3) 根据相关城市的环卫规划,在规划期内,按每人每日生成垃圾 1.0 公斤,规划末期城区每日产生生活垃圾约 200 吨。

 4) 在建成区增加垃圾中转站,按 800~1000 米半径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约为 150 平方米,每 10 平方公里设置一处中型转运站。规划在镇区内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 8 处。

 5) 公共厕所沿主要繁华道路 300~500 米设置一座,人口密集街道 300 米设置一座,城区产生的粪便排入下水道系统和污水一并处理。

 6) 环卫工人工作站按 1.2 万人设置一处,共设置 16 处,位置以方便环卫工人休息为原则,每处占地 30 平方米。

 7) 规划按不同片区性质布置有 2 处环卫所。

 8) 结合高新发区设置生活及工业垃圾处理场。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规划

 1. 城市环境保护目标

 1) 至规划期末,镇区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达到各类功能区相应标准,工业、生活排污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同等水平。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 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工业废气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 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危险废物处理率达到 100%。

 2) 把推动清洁生产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和建立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和污染防治方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农业产品的加工区,要建立生态型工业产品生产,切实保护水源地。

 3) 以提...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总体规划 乡镇

热门排行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7篇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7篇乡镇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篇120__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2023年最新乡村振兴工作专题报告(14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

乡镇妇联主席工作总结三篇

乡镇妇联主席工作总结三篇 乡镇妇联主席工作总结三篇篇一一年来,作为一名妇联主席,我始终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找准全县党政所急...

乡镇党建2021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乡镇党建2021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

2023年度乡镇的工作报告精选7篇(2023年)

乡镇的工作报告精选7篇为了能在工作中有步骤地开展,适时的记录工作报告吧,工作的稳步开展,是离不开工作报告的记录的,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镇的工作报告精...

2023年度最新医保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乡镇医保工作简报(3篇)(2023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范文14篇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范文14篇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范文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陈xx 预备党员,2012年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稿8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稿8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稿  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在农村工作...

2023最新乡镇工作人员述职报告(十一篇)(完整文档)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20篇(范文推荐)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20篇)乡村振兴战略篇1一、要建强村干队伍,以奉献和担当赢得支持_强调“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我们村干部肩负着把党的各项农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