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案,(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师:(演示袁世凯祭天称帝的图片,大生纱厂图片,孙中山、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图像)
教师:一战期间,民族资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便更好地发展资义。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为资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袁世凯为他称帝广造舆论,在思想界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发生冲突。
教师:(演示课本结构)
1、政治方面: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
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相矛盾 二)兴起:
教师:①为什么 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是开始的标志?
②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代表人物?
③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的阵地? 学生:看书思考 教师:(出示资料图片)(学生看完后讨论回答)
资料一:《青年杂志》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1916 年 9 月改名为《新青年》……,1916 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以《新青年》这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文化阵营,这个阵营的每个成员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中国近代史》 。①《新青年》任用的编辑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进化论; ②《新青年》宣传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思想。
资料二:蔡元培,著名教育家、青少年时期受封建思想的熏陶,并在封建的朝庭中任过职,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执著追求进步的理想, ……早年立志于教育救国,认为培养人才是中国强盛的重要途径。
……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认为改变中国旧式教育是当时的迫切任务,任北大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 --中史参《蔡元培“兼容并包”之我见》 三)内容
1、前期-反封建(核心)①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味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课堂讨论:
1、 、 陈独秀所说的“ 民主” 和“ 科学” 指的是什么?提出“ 民主” 和“ 科学” 的口号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1)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等 (2)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使中国富强起来。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有些偏激。
2 、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1)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
3、 、 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的表现及意义? 材料: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原因: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意义:①白话文在社会上的普遍使用,使延续了 2000 多年的专制主义文化受到冲击,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和发展创新起了重大影响 ②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加强了反对旧文化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四)评价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 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 ②打击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专制主义; ③动摇了传统礼教(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⑤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五)课堂练习
上一篇:统计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