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报告四

| 来源:网友投稿

 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

 技术导则

  T/CSEE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会 标 准 T/CSEE XXXX-YYYY

  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技术导则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 布

 T/CSEE XXXX-YYYY I 目

  次 目

  次 ............................................................................. I 前言 .................................................................................. V 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技术导则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3.1 配电网 distribution network ...................................................... 2 3.2 年最大负荷 annual maximum load ................................................... 2 3.3 容载比 capacity-load ratio ....................................................... 2 3.4 供电半径 power supply radius ..................................................... 2 3.5 供电可靠性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 2 3.6 N-1 停运 first circuit outage .................................................... 2 3.7 转供能力 transfer capability ..................................................... 2 3.8 网络重构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 2 3.9 自愈 self-healing ................................................................ 3 3.10 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 3 3.11 双电源 double power ............................................................. 3 3.12 双回路 double circuit ........................................................... 3 3.13 中压主干线 MV trunk line ........................................................ 3 3.14 中压开关站 MV switching station ................................................. 3 3.15 环网柜 ring main unit ........................................................... 3 3.16 环网室 ring main unit room ...................................................... 3 3.17 环网箱 ring main unit cabinet ................................................... 3 3.18 配电室 distribution room ........................................................ 3 3.19 箱式变电站 cabinet/pad-moun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 4 3.20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 ................................................ 4 3.21 微电网 microgrid ................................................................ 4 3.22 N-1 安全准则 N-1 security criterion ............................................. 4 3.23 综合能源系统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 4 3.24 能流计算 calculation of energy flows ........................................... 4 3.25 能源转换相关设备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 4 3.26 综合能源网一体化规划 integrated planning of multi-energy systems ............... 5 3.27 城镇燃气 city gas .............................................................. 5 3.28 基准气 reference gas ........................................................... 5 3.29 调峰气 peak shaving gas ........................................................ 5 3.30 计算月 design month ............................................................ 5 3.31 月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monthly consumption ........................ 5

 T/CSEE XXXX-YYYY II 3.32 日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daily consumption .......................... 5 3.33 小时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hourly consumption ....................... 5 3.34 调压站 regulator station ....................................................... 5 3.35 压缩天然气 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 6 3.36 液化天然气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 6 3.37 城市热负荷 urban heating load .................................................. 6 3.38 热负荷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 6 3.39 采暖综合热指标 integrated heating load index ................................... 6 3.40 供热方式 heating mode .......................................................... 6 3.41 集中供热热源 centralized heating source ........................................ 6 3.42 分散供热热源 decentralized heating source ...................................... 6 3.43 热化系数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 ..................... 6 4 基本规定 ......................................................................................................................................................... 6 5 供能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基本规定 ............................................................................................................. 7 5.1 供能类型与区域划分 .............................................................. 7 5.2 规划年限及编制要求 .............................................................. 8 5.3 规划目标 ........................................................................ 9 5.4 基本参考标准 .................................................................... 9 5.5 经济评价要求 ................................................................... 12 6 冷/热/电负荷预测与功率能量平衡 ............................................................................................................. 13 6.1 一般要求 ....................................................................... 13 6.2 冷/热/电/气负荷预测方法 ........................................................ 13 6.3 功率与能量平衡 ................................................................. 14 7 主要技术原则 ............................................................................................................................................... 14 7.1 电压等级 ....................................................................... 14 7.2 供电安全准则 ................................................................... 14 7.3 容载比 ......................................................................... 15 7.4 短路电流水平 ................................................................... 16 7.5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 16 7.6 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 17 7.7 中性点接地方式 ................................................................. 17 7.8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 17 7.9 热电比 ......................................................................... 18 7.10 供热方式 ...................................................................... 18 7.11 供气压力等级 .................................................................. 18 7.12 热化系数 ...................................................................... 18 8 综合能源网结构 ........................................................................................................................................... 18 8.1 一般要求 ....................................................................... 18 8.2 高压配电网 ..................................................................... 19 8.3 中压配电网 ..................................................................... 19 8.4 低压配电网及微电网 ............................................................. 20 8.5 供热网 ......................................................................... 20 8.6 天然气网(适用于 1.6Mpa 以下)

 .................................................. 21

 T/CSEE XXXX-YYYY III 8.7 天然气网(适用于 1.6MPa 以上)

 .................................................. 21 9 设备选型 ....................................................................................................................................................... 22 9.1 一般要求 ....................................................................... 22 9.2 110~35kV 变电站 ................................................................ 22 9.3 110~35kV 线路 .................................................................. 23 9.4 10kV 线路 ....................................................................... 23 9.5 配电设备 ....................................................................... 24 9.6 220/380V 线路 ................................................................... 25 9.7 电池储能 ....................................................................... 26 9.8 水蓄冷与冰蓄冷 ................................................................. 26 9.9 冷热电联供(CCHP)

 ............................................................. 26 9.10 气/热站 ....................................................................... 27 9.11 热泵 .......................................................................... 27 9.12 蒸汽蓄热器 .................................................................... 27 9.13 转轮除湿空调 .................................................................. 27 9.14 螺杆膨胀机 .................................................................... 27 9.15 背压式蒸汽轮机 ................................................................ 27 10 智能化要求 ................................................................................................................................................. 27 10.1 一般要求 ...................................................................... 27 10.2 配电自动化 .................................................................... 28 10.3 配电通信网 .................................................................... 28 10.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28 11 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 ................................................................................................................................. 28 11.1 用户接入 ...................................................................... 28 11.2 电源接入 ...................................................................... 29 12 规划计算分析要求 ..................................................................................................................................... 30 12.1 一体化规划计算分析 ............................................................ 30 12.2 能流计算分析 .................................................................. 30 12.3 短路电流计算分析 .............................................................. 30 12.4 供电安全水平分析 .............................................................. 30 12.5 可靠性计算分析 ................................................................ 30 12.6 无功规划计算分析 .............................................................. 31 13 技术经济分析 ............................................................................................................................................. 31 14 标准用词说明 ............................................................................................................................................. 31 附录 A 110~35kV 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 ................................................... 33

  A.1 辐射 ....................................................................................................................................................... 33

  A.2 环网(环型结构,开环运行)

 ........................................................................................................... 33

  A.3 链式 ....................................................................................................................................................... 34 附录 B 10kV 典型电网结构示意图 ........................................................ 35

  B.1 架空网 ................................................................................................................................................... 35

  B.2 电缆网 ................................................................................................................................................... 35

 T/CSEE XXXX-YYYY IV 附录 C 220/380V 电网结构示意图 ........................................................ 37 附录 D 110~35kV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 37

  D.1 单母线 ................................................................................................................................................... 37

  D.2 单母线分段 ........................................................................................................................................... 38

  D.3 桥式 ....................................................................................................................................................... 38

  D.4 线变组 ................................................................................................................................................... 38

  D.5 环入环出 ............................................................................................................................................... 39 编制说明 ............................................................................. 40

 T/CSEE XXXX-YYYY V 前

 言 本导则由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由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寄送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南路2号,邮编:510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综合能源配电网、冷/热/气管网规划设计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供能区域、规划编制基础、冷/热/电负荷预测与功率能量平衡、主要技术原则、综合能源网结构、设备选型、智能化要求、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规划计算分析要求和技术经济分析。

 (以下是基本部分)。

 本导则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起草单位:

 主

 编

 单

 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刘育权

 副局长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熊

 文

 局系统部主任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王

 莉

 局系统部副主任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曾顺奇

 工程师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许

 苑 上海交通大学

 程浩忠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李

 勇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刘学智

 讲师 上海交通大学

 武

 鹏

 高级工程师 上海交通大学

 胡

 枭 上海交通大学

 陈东文 上海交通大学

 邢海军 上海交通大学

 张

 光 上海交通大学

 闻

 旻 上海交通大学

 汤森垲 上海交通大学

 曾

 奕

 研究员 广东省电力设计院

 王

 路 清华大学

 马君华 本导则首次发布(或本标准×年×月首次发布,×年×月第一次修订,×年×月第二次修订)。

  1

 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设计与建设规范。对供能区域、规划编制基础、冷/热/电负荷预测与功率能量平衡、主要技术原则、综合能源网结构、设备选型、电/冷/热/气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出了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计算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要求。根据规划期内冷/热/电负荷的能源需求,分布式能源特点和储能需求,协调规划冷/热/电/气站及其储能的位置和容量需求。合理配置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与储能比例,确定各类分布式能源、各类供能技术设备的接入位置与容量,整体规划综合能源配电网络与冷/热/气管网,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可靠性,实现节能减排。综合能源配用电系统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导则适用于110kV、35kV、10(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有关工作。适用于包括全国各网、省、地、县电力调度运行、电力规划设计单位、能源咨询公司、热电联产/热泵开发项目、区域供热调度运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工业企业、配电系统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 b)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 325 c)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738-2012 d)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 e)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Z 29328 f)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g)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6 h)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L/T1406 i)

 《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DL/T 5709 j)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32015 k)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 l) 《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 m) 《微电网接入 10kV 及以下配电网技术规范》DB45/T 864—2012 n)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 o)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p)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 q)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r)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s)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J275-2003; t)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2

 u)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 v)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w)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5-2004; x)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 y)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200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配电网 distribution 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3.2 年最大负荷 annual maximum load 全年各小时整点供电负荷中的最大值。

 3.3 容载比 capacity-load ratio 容载比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网供负荷的比值。容载比主要用于评估某一供电区域内35kV及以上电网的容量裕度,是配电网规划的宏观指标。

 3.4 供电半径 power supply radius 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几何中心到边界的平均值。

 中低压配电网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

 3.5 供电可靠性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6 N-1 停运 first circuit outage a) 110~35kV 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

 b) 中压配电网线路中一个分段(包括架空线路的一个分段,电缆线路的一个环网单元或一段电缆进线本体)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

 3.7 转供能力 transfer capability 某一供电区域内,当电网元件或变电站发生停运时电网转移负荷的能力,一般量化为可转移的负荷占该区域总负荷的比例。

 3.8 网络重构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通过改变分段开关、联络开关的分合状态,重新组合优化网络运行结构,以达到隔离故障、降低网损、消除过载、平衡负荷、提高电压质量等目的。

  3

 3.9 自愈 self-healing 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障隐患,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用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的能力。

 3.10 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3.11 双电源 double power 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不同电源进线的同一变电站内两段母线,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路供电电源,称为双电源。

 3.12 双回路 double circuit 指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

 3.13 中压主干线 MV trunk line

 变电站的10(20、6)kV出线,并承担主要电力传输的线段为中压主干线,具备联络功能的线路段是主干线的一部分。

 3.14 中压开关站 MV switching station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数量有限或进出线走廊空间受限,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中压开关站内必要时可附设配电变压器。

 3.15 环网柜 ring main unit 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的配电装置。环网柜中用于环进环出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用于分接负荷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环网柜按结构可分为共箱型和间隔型,一般按每个间隔或每个开关称为一面环网柜。

 3.16 环网室 ring main unit room 由多面环网柜组成,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

 3.17 环网箱 ring main unit cabinet 安装于户外、由多面环网柜组成、有外箱壳防护,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配电设施。

 3.18 配电室 distribution room 将10kV变换为220/380V,并分配电力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配电室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等装置。配电室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配电室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配电室除了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

  4

 3.19 箱式变电站 cabinet/pad-moun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安装于户外、有外箱壳防护、将10kV变换为220V/380V,并分配电力的配电设施,箱式变电站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等装置。箱式变电站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箱式变电站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箱式变电站除了为低压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

 3.20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resources 布置在电力负荷附近,能源利用效率高并与环境兼容,可提供电源和热(冷)源的发电装置 3.21 微电网 microgrid 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电网络。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

 3.22 N-1 安全准则 N-1 security criterion 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中任一元件检修或因故障断开,电力系统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过负荷,且系统电压和频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3.23 综合能源系统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由供电、区域供热、供冷、供天然气以及多种能源转换设备耦合构成的综合集成系统,能够影响一次能源在特定区域内完成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其中,一次能源是指煤、天然气或其它可再生能源。

 3.24 能流计算 calculation of energy flows 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流计算由电力网的潮流计算、热力网的热力流计算与天然气网的天然气流计算组成。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用于分析电力线路各节点的电压、功率,从而进行供电能力校核、线损分析等。热流计算用于分析传热介质温度、流量、压力、状态变化情况,从而分析热能损失、流动压力损失。气流计算分析燃气在输配气管道内的流量、压力、状态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气体流动压力损失。

 3.25 能源转换相关设备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常见能源转换相关设备如下所示:

 a) 燃气轮机,通过燃烧燃气降燃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的设备。

 b) 蒸汽轮机,通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降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的设备。

 c) 燃气/电热锅炉,通过消耗燃气、生物质等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或直接消耗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供热的设备。

 d) 热泵,通过消耗电能做功实现从环境中获得冷/热量用于室内供冷/暖的设备。

 e) 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利用低品味热能(余热/废热等)进行制冷实现对外供冷的设备。

 f) 冰蓄冷装置,蓄冰装置为。通过水的固液相变降电能转化为较易存储的冷量进行蓄存的设备。冰蓄冷系统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将谷电时段的低价电能转化为较易储存的冷量,并在非谷电时段释放用于空调系统供冷利用,以实现空调系统更加经济地运行。

 g) 蓄冷/热水装置,利用水的显热变化(水温变化)降电能转化为较易存储的冷/热能进行蓄存的设备。蓄冷/热水装置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将谷电时段的电能转化为较易储存的冷/热量,并在非谷电时段释放用于空调供冷/热或生活热水供应,以实现系统更加经济地运行。

  5

 h) 蒸汽蓄热器,将锅炉产生的过剩的热蒸汽暂时储存并在锅炉供热不足时释放蒸汽实现锅炉稳定供热的设备。对于工业供热,蒸汽蓄热器可以在用热低谷期储存 CHP 系统将过剩的热蒸汽进行储存,并在用热高峰期释放,实现削峰、提高 CHP 系统设备、能量利用率。

 i) 天然气站,通过对天然气进行蓄存、加压等措施,实现当供气、用气出现较大波动时的供气平衡,可以协同 CCHP 系统用于电网调峰。

 j) 冷/热站,对冷/热量进行储存并进行调温、调压等处理,使之满足供能可靠性要求的设备。

 k) 电解水装置,利用水在直流电电解条件下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进行储存的设备。一般制得的氢气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将化学能释放并转化为电能或者通过与煤炭的化学反应制得甲烷,再注入天然气管网进行利用或者直接通过氢内燃机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

 3.26 综合能源网一体化规划 integrated planning of multi-energy systems 通过综合多种能源网络系统之间的能源转化满足用户的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等能源需求,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将多能源网络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规划运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27 城镇燃气 city gas 从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中的地区性气源点,通过输配系统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公用性质的,且符合本规范燃气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城镇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3.28 基准气 reference gas 代表某种燃气的标准气体。

 3.29 调峰气 peak shaving gas 为了平衡用气量高峰,供作调峰手段使用的辅助性气源和储气。

 3.30 计算月 design month 指一年中逐月平均的日用气量中出现最大值的月份。

 3.31 月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monthly consumption 计算月的平均日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3.32 日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daily consumption 计算月中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3.33 小时高峰系数 maximum uneven factor of hourly consumption 计算月中最大用气量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平均小时用气量之比。

 3.34 调压站 regulator station 将调压装置放置于专用的调压建筑物或构筑物中,承担用气压力的调节。包括调压装置及调压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

  6

 3.35 压缩天然气 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 指压缩到压力大于或等于1OMPa且不大于25MPa的气态天然气. 3.36 液化天然气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液化状况下的无色流体,其主要组分为甲烷。

 3.37 城市热负荷 urban heating load 城市供热系统的热用户,在计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大供热量。

 3.38 热负荷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在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单位产品、单位工业用地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有供热系统提供的热量或单位产品的耗热定额。

 3.39 采暖综合热指标 integrated heating load index 不同节能状况的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热指标。

 3.40 供热方式 heating mode 以不同能源和不同热源规模为用户供热的类型总称,包括不同能源的选择,集中或分散供热方式的选择。

 3.41 集中供热热源 centralized heating source 热源规模较大,通过供热管网为城市较大区域内的热用户供热的热源。

 3.42 分散供热热源 decentralized heating source 热源和供热管网规模较小,仅为较小区域用户供热的热源。

 3.43 热化系数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 热电联产中汽轮机组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

 4 基本规定 综合能源网规划设计是地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落实规划中所确定的电力线路、能源管网走廊和地下通道、各类配电站、各类冷/热/气站、箱变及环网单元等能源供给设施用地。

 综合能源网规划设计的编制,应从调查研究现有配电网、供热网与天然气网入手,分析冷/热/电/气负荷增长的规律,解决综合能源网的薄弱环节,优化综合能源网结构,提高综合能源网的供给能力和适应性;做到近期与远期相衔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在电网、供热网与天然气网运行安全可靠和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综合能源网发展、技术领先、装备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目标。

 综合能源网规划应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协调发展、标准统一,有明确的分期规划目标。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冷/热/电负荷特点和供能可靠性要求,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规范化电力网架与能源管网结构,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

  7

 a) 具有充足的能源供给能力,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冷/热/电负荷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和能源供售量的增长。

 b) 配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相协调,各级变电容量相协调,有功和无功容量相协调,二次规划与一次规划相协调,各电压等级短路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

 c) 电力网架与能源管网结构可靠合理、分层分区清晰,有大致明确的供能范围,运行灵活,有较强的负荷转移能力和适应性,具备一定的抵御各类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合能源网设计、建设和改造应满足规范化、标准化设计要求,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减少维护的原则,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

 a) 设备选型适合国情,规范统一、优良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体现标准化及典型化。

 b) 规范施工工艺,消除综合能源网薄弱环节,与社会环境相协调。

 c) 积极稳妥采用成熟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产品,确保电网、供热网与天然气网的安全运行。

 综合能源网涉及高压配电线路和变电站、中压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用户和分布式电源、各种能源转换设备等紧密关联的部分。应将综合能源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规划,以满足各能源系统间的协调配合、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

 综合能源网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原则,分析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多方案比选,满足综合能源网资产成本最优的要求。

 综合能源网应有序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现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的自动化,具备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综合能源网规划应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综合能源网建设,逐步构建能源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5 供能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基本规定 5.1 供能类型与区域划分 5.1.1 能源供给区域划分应主要参考供电区域划分原则 依据行政级别或未来负荷发展情况确定,也可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性、用电水平、GDP等因素。

 5.1.2 六类供电区域的具体划分标准 按照5.1.1的划分原则,明确了A+、A、B、C、D、E六类供电区域的具体划分标准,其中:

 A类供电区主要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市中心区、直辖市的市区以及地级市的高负荷密度区; B类供电区主要为地级市的市中心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县的县城; C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地级市的市区以及经济发达的中心城镇; D类供电区主要为县城、城镇以外的乡村、农林场; E类供电区主要为人烟稀少的农牧区。

 a) A+、A 类供电区域面积应严格限制。

 b) 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市区指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一般指地级市以“区”建制命名的地区,其中直辖市的远郊区(即由县改区的)仅包括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城镇指县(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及工业、人口

  8

 相对集中的乡、镇地区;乡村指城市行政区内除市区、城镇外的其它地区,包括村庄、大片农田、山区、水域等。

 c) 划分各类供电区域时,要考虑到电网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区域面积不宜太小。各类供电区域如果面积太小,则无法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不便于统筹考虑变电站规划布点。根据测算,各类供电区域面积不宜小于 5km2。

 d) 供电区域划分标准可结合区域特点适当调整,但划分原则仍应遵循条款 5.1.1 的要求。

 5.1.3 供冷/热负荷类型 城市供冷/热负荷分为三类:建筑供冷/采暖、生活热水供热、工业供热。

 5.1.4 供热方式分类 a) 集中供热:热源集中设置,产生的高温热水、蒸汽通过城市管网供给整个城市或部分区域所需 的热量。主要热源为热电联产、大型燃气、燃煤、燃油锅炉房等。

 b) 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热源集中设置,产生的高温热水、蒸汽通过庭院管网或厂区管网供给小 区采暖或工厂生产、采暖和生活所需的热量。主要热源为小区燃气、燃煤、燃油锅炉房等。

 c) 分户供热:居民用户采用户式供热设备进行采暖,主要热源为分户燃气、燃油炉、电暖气(电热膜)、分户水源热泵、分户空气源热泵等。

 5.2 规划年限及编制要求 5.2.1 综合能源网规划年限 综合能源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15年及以上)三个阶段。

 5.2.1.1 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应着重解决综合能源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和可靠性,满足冷/热/电负荷需要。近期规划应给出规划水平年的网架与管网规划,以及前两年的新建与改造项目,估算五年内的投资规模。

 5.2.1.2 中期规划 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着重将现有配电网、供热网、天然气网结构逐步过渡到目标网架与管网。根据负荷预测计算目标年的变电站、冷/热/气站布点及容量需求,预留变电站、冷/热/气站站址和线路走廊、管网通道。

 5.2.1.3 远期规划 远期规划应考虑综合能源网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网架与管网,提出能源建设及电力、供热、天然气网设施布局的需求。饱和负荷是综合能源网远期规划的基础,其是指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源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负荷增速小于2%,或能源消费量增速小于1%),负荷呈现饱和状态,此时的负荷为该区域的饱和负荷。饱和负荷出现的年限并不确定,其与区域负荷的发展情况有关。

 5.2.2 综合能源网规划应根据负荷与网络的实际变化情况定期开展滚动修编工作,宜每隔 1 年进行一次滚动修编。

 5.2.3 综合能源网规划应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相应修编:

 a) 当地城市或地区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b) 上级电网、上级天然气网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c) 国家出台新的相关经济技术政策;

  9

 d) 预测冷/热/电负荷及能源供给规模有较大变动时; e) 配电网、供热网与天然气网技术有较大发展时。

 5.3 规划目标 5.3.1 各类供能区域供能可靠性目标值的选取 各类供能区域供能可靠性目标值的选取,主要参考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供能可靠性水平及国内供能可靠性的现状水平综合得出。各地区应在提出的供能可靠性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能源网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出辖区内各类供能区域的供能可靠性规划目标。

 5.3.2 各类供电区域 各类供电区域应由点至面、逐步实现表1规定的规划目标:

 表1 各类供电区域的规划目标 供电区域 供电可靠率(RS-1)

 综合电压合格率 A+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 5 分钟(≥99.999%)

 ≥99.99% A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 52 分钟(≥99.990%)

 ≥99.97% B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 3 小时(≥99.965%)

 ≥99.95% C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 12 小时(≥99.863%)

 ≥98.79% D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 24 小时(≥99.726%)

 ≥97.00% E 不低于向社会承诺的指标。

 不低于向社会承诺的指标。

 注:

 a

  RS-1 计及故障停电、预安排停电及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影响。

 b

  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目标宜结合配电网历史数据与用户可接受水平制定。

 5.3.3 建筑供冷/热规划目:

 生产车间工艺空调维持所需温、湿度,用户年供能合格时间≥95%; 居民建筑空调维持所需温、湿度,用户年供能合格时间≥90%。

 5.3.4 生活热水规划目标 生活热水年供能合格时间≥90%。

 5.3.5 工业供热规划目标 工业供热水/蒸汽年合格时间≥95%。

 5.3.6 燃气供应规划目标 燃气供应年合格时间≥95%。

 5.3.7 提高供能可靠性 提高供能可靠性可以从网架、管网、设备、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入手,但由于不同地区配电网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各有差异,不同手段对可靠性提升的投资成效灵敏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合适的改善供能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案,以实现综合能源网投资的经济高效。

 5.4 基本参考标准 5.4.1 综合考虑资产全寿命周期、土地资源、综合能源网经济性等因素 综合考虑资产全寿命周期、土地资源、综合能源网经济性等因素,从变电站、冷/热/气站建设型式、线路建设型式、电网结构型式、配电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各类供能区域配电网与能源管网建

  10

 设的基本参考标准。本条款旨在综合多个技术方面提出综合能源网的差异化建设模式,具体的技术要求应参照“8 综合能源网结构”、“9 设备选型”、“10 智能化要求”等章节的相关条款。

 5.4.2 电网建设型式 电网建设型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电站建设型式(户内、半户内、户外)、线路建设型式(架空、电缆)、电网结构型式(链式、环网、辐射)、配电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建设标准宜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建设的基本参考标准 供电区域类型 变电站 线路 电网结构 配电自动...


推荐访问:报告

热门排行

集团纪委书记、监察专员2021年度述职报告

集团纪委书记、监察专员2021年度述职报告  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和工

大学生党支部述职报告

大学生党支部述职报告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先锋党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按照上

疫情防控述职报告范文6篇

疫情防控述职报告范文6篇疫情防控述职报告范文篇1春节期间,在新型冠状病毒如暴风般席卷而来时,党中央作出了重要部署,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危机之时唯有担当方显...

学生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3篇

学生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3篇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一直深刻认识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和教师党员队伍思想

2023年党建述职报告参考6篇

党建述职报告参考6篇党建述职报告2023年篇1各位同志、各位领导:大家好2017年即将过去,我局的党建工作很有成效,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一、领导重视,齐抓共...

2023年基层派出所所长述职述廉报告(五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

2020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年度述职报告

2020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年度述职报告  XXXX:  本人现任XXXX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协助

村委副书记述职报告6篇(范文推荐)

村委副书记述职报告6篇仔细斟酌述职报告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述职报告才会吸引领导吗,在写述职报告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以下是小编...

国企党委书记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国企党委书记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2021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关于领导包案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领导包案工作情况报告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包案模式。坚持效果导向推动真包实干。收集意见建议、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