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识字教学有效性)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 世纪是个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及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对学生一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保证课内识字教学效率,是保证低年级学生及早阅读的重要保证。
2、课程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 3500 个汉字,在 1—2 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如何让学生识字学识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以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进行了识字的研究。
3、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周边小学,学生来源基本上是进城务工子女,家庭生活条件艰苦,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孩子大多数没经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也没有读过几本少儿读物,可以说上一年级前在识字领域基本上是一个空白,这无形中增加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压力。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以“小学识字教学有效性”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主识字,自主读写,主动发展,尽快缩小与城区大学校学生在识字领域的差距。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创设有效的识字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3、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速有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立足课堂,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逐渐掌握了识字工具,识字速度加快了,可是,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学生常常读错、用错形近字、同音字,识字教学内容上就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能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提高。如猜字谜、编顺口溜、形声字、部件组成等。教学中将各种识字方法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新型识字教学模式 2、研究识字教学中提高农村学生识字量的最好方法。
联系生活,拓展识字渠道。在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利用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
3、研究识字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
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1)结合汉字表意文字特点,提供多类型材料。组织儿童进行多类型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增强。
(2)教师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探究一套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课堂的识字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
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3)测评法: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对儿童识字率以及认字潜能进行测评。
(4)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收集、汇总、分析同一领域研究新动向,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04---2014.05)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阶段(2014.06—2015.06)
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识字;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相关实践与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处理,收集资料,做好过程记载。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11—-2013.12)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论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对附件进行汇编。
七、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预期目标 1、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效率提高。
2、学生识字兴趣浓厚,识字量多,有自主创新识字的愿望。
3、课堂识字教学快乐而有趣。
4、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成果呈现: 6、识字研究报告集(调查报告、实验方案、研究报告。)
7、识字研究成果集(经验论文集、教案设计集、教学案例集。)
8、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教师、学生活动资料。
9、在实践传统成功方法的同时,初步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校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模式。
上一篇:企业如何做好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