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考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知识点考点梳理 专题九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伴随:注意 ◆考点 1: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种类 目的性 意志努力 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 无意注意 无 不需要 主客观条件 有意注意 有 需要 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考点 2:感觉 1.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 (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 (5)联觉
◆考点 2:知觉 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点 3:记忆 1.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1 秒以内)、短时记忆(1 分钟左右,7±2)、长时记忆(1 分钟以上);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
(1)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 (3)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 (4)回忆:不在眼前;再认:再度出现 ◆考点 4:思维 1.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3.分类 思维的凭借物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指向性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程度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
◆考点 5:想象: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考点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简答题备考)
问题的特征——难易 迁移——正负 思维定势——积极与消极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动机的强度——中等强度
专题十 学习心理 ◆考点 1:学习动机 ★ 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诱因)
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4.学习动机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名称 注释 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内部学习动机 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
外部学习动机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 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高尚动机 核心是利他主义
低级动机 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近景性动机 与短期目标相联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直接动机 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间接动机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低些 --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6.学习动机理论
理论名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 强化理论 巴普洛夫、斯金纳 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5 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认知主义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追 求 成功者(50%)和避免失败者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 三维度六因素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维度
因素 成败归因维度
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制性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
√
√ 努力程度 √
√ √
工作难度
√ √
√ 运气
√
√
√ 身心状况 √
√
√
外界环境
√
√
√ 7.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成就动机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考点 2:学习迁移 1.概念: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 含义 例 迁移性质 正迁移 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德语
负迁移 消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日语 迁移的抽象水平的不同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
同 一 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果→蔬菜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 果 →苹果
迁移方向 顺向迁移 先前→后继 前摄抑制
逆向迁移 后继→先前 倒摄抑制 迁移内容不同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一 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具体内容 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具体→具体 石→磊 迁移范围不同 近迁移 相似的学习情境
远迁移 极不相似的情境 小鸟→飞机 3.学习迁移理论 (1)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最早);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经验类化说-贾德; 关系转化说-苛勒 (2)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 ◆考点 3:学习策略 分类: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专题十一 学习理论 ◆考点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试误说——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 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考点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对相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分化:对相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考点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基本观点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被动)
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主动)
2.强化原理
条件 行为发生频率 例子 强化 正强化 给予一个愉快刺激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奖励
负强化 摆脱厌恶刺激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学 生 进步明显,教师撤销处分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体罚、谴责等 消退 无任何强化物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不予理睬 3.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考点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2.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考点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考点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