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危岩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 来源:网友投稿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一)编制范围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文件 2、现行规范、标准及规程 3、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及招标文件 (三)编制原则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招标内容 (二)工程设计内容 1、治理工程任务 2、治理工程规模 3、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内容 (三)施工区自然条件 1、行政区划及交通条件 2、水文气候条件 3、施工区资源情况 (四)施工区地质构造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 3、地质构造及地震 4、灾害体地质结构特征 (五)项目区水文地质 (六)本工程难点、特点 三、工程总体布署 (一)工程目标安排 1、质量目标

 2、工期目标 3、安全目标 4、环保和文明施工目标 (二)施工部署 1、布署原则 2、施工总体安排 3、施工顺序 4、施工区域划分和流水施工 (三)施工组织及机构 (四)施工进度安排及节点控制 1、施工进度要求 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3、进度计划节点控制 四、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及依据 (二)施工总平布置图 (三)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四)施工临时道路布置 (五)施工用水布置 (六)施工用电布置 (七)施工平面管理 五、施工准备 (一)施工准备原则 (二)组织准备及措施 (三)技术准备及措施 (四)施工现场准备 (五)施工资源准备 1、材料进场计划 2、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六)劳动力准备

 六、施工技术方案 (一)测量工程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二)危岩清除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三)危岩锚固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四)被动防护网、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5、质量通病预防 (五)危岩支撑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六)喷射混凝土封闭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七)裂缝填充灌浆 (八)钢筋工程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九)混凝土工程 1、设计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十)脚手架工程 1、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十一)模板工程

 1、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2、设备及人员配置 3、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技术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 (十二)施工安全防护体系工程 (十三)各分部分项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及措施 (十四)季节性施工措施 七、施工期地质工作及施工监测应急抢险预案

 (一)施工期间地质工作

 1、施工期间地质工作的组织

 2、施工期地质工作目的、要求

 3、施工期地质工作规程、规范

 4、施工期地质工作一般规定

 5、施工地质工作应包括的内容:

 7、施工期地质工作的开展

 8、施工期地质工作方法

 (二)施工期监测预警

 1、监测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2、施工期监测组织

 3、监测工作方案

 4、监测工作实施

 5、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6、监测预警

 (三)应急抢险预案

 1、组织体系

 2、运行机制

 3、应急保障

 八、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障措施

 (一)、工程质量目标及执行标准

 1. 项目工程质量目标

 2. 质量目标分解

 3. 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4. 项目现场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

 5. 质量检测的内容

 (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1. 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各因素职责

 3.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过程各管理部门职能

 4.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性核查

 (三)、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1.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2. 定期质量分析会制度

 3. 工程质量检查评比、奖惩制度

 4. 全员质量教育制度

 5. 推行样板工序引路制度

 6. 工序检查验收程序、制度

 7. 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质量验收制度

 8. 质量事故申报制度

 (四)、通用质量保证措施

 1. 组织保证措施

 2. 制度保证措施

 3. 施工过程控制保证措施

 4. 工程档案管理

 5. 成品保护措施

 6. 应对变更措施

 7. 工程计量管理

 8. 季节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 质量保修承诺

 (五)、各专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1 危岩体清除工程

 5.2 危岩体锚固工程

 5.3 危岩体支撑嵌固工程

 5.4 被动防护网

 (六)、质量缺陷(事故)的处理

 1. 质量缺陷(事故)的申报

 2. 质量缺陷(事故)的处理办法

 九、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本项目安全风险源分析与评价

 (二)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三)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2、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3、坚持安全管理六项基本原则

 4、施工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5、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四)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3、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6、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

 7、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五)通用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1、一般规定

 2、现场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3、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措施

 4、作业环境安全保证措施

 (六)各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危岩清除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2、锚杆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3、静态破碎作业安全措施

 4、脚手架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十、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工期目标及进度计划

 (二)、建立工期管理组织保证机构和体系

 1、工期保证组织结构

 2、建立工期保证体系

 (三)、工期保证措施

 1、思想保证措施

 2、组织保证措施

 3、计划保证措施

 4、制度保证措施

 5、 技术保证措施

 6、 资源保证措施

 7、季节性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8. 特殊节日(春节等)保证工期措施

 十一、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一)、文明施工目标

 1、 文明施工目标

 2.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 一般措施

 2. 防止扰民措施

 3. 卫生防疫管理

 4. 综合治理措施

 5. 地上、地下管线设施保护及文物保护

 十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项目环境评价

 (二)、环境保护执行标准及目标

 1. 编制依据

 2. 环境保护目标和方针

 (三)、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与体系

 1.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3. 各部门职责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 有害物质的存放和处理

 2. 废渣的处理

 3. 污水处理

 4. 垃圾处理

 5. 噪音的控制

 6. 地下水污染的控制

 7.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8. 粉尘、油烟等有害气体的控制

 (五)、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

 1. 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

 2. 设置环境监测点

 3. 临时工程的修建标准

 4. 生态环境保护

 5. 水环境保护

 6. 施工噪声、振动和光的控制

 7. 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8.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9. 工程节能措施

 10. 完工清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六)、环境保护的奖罚措施

 1. 临时工程环保奖罚措施

 2. 废水、废碴处理奖罚措施

 3. 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奖罚措施

 4. 施工噪音控制奖罚措施

 5. 水土保持奖罚措施

 6. 环保管理检查措施

 十三、施工过程中和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

 (一)、地下地上设施保护

 (二)、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三)、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

 十四、施工安全生产应急抢险预案

 (一)、工程概况

 (二)、安全隐患识别

 (三)、应急自救组织机构及应急工作职责

 (四)、应急处置

 (五)、处置方案传达、告知、培训和演练

 十五、施工配合与协调措施

 (一)、与发包人的配合与协调措施

 (二)、与监理单位的配合与协调措施

 (三)、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措施

 附件一: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附件二: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Ⅰ区)

 附件三: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Ⅱ区)

 附件四: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Ⅲ区)

 附件五: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Ⅳ区)

 附件六: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Ⅴ区)

 附件七: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Ⅵ区)

 附件八: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Ⅶ区)

 附件九: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Ⅷ区)

 附件十:施工监测布置图(Ⅰ区)

 附件十一:施工监测布置图(Ⅱ区)

 附件十二:施工监测布置图(Ⅲ区)

 附件十三:施工监测布置图(Ⅳ区)

 附件十四:施工监测布置图(Ⅴ区)

 附件十五:施工监测布置图(Ⅵ区)

 附件十六:施工监测布置图(Ⅶ区)

 附件十七:施工监测布置图(Ⅷ区)

 XXXXX 区北山坪危岩带属于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年)工程治理项目,工程治理总表序号 287,项目地点位于XXXXX 区江北街道后山,危岩带长 5000m。长江北岸北山坪一带地形高差大、地形坡角陡,致使该地区危岩发育,危岩及斜坡上分布的部分孤石稳定性较差,已发生多次一定规模的崩塌造成人员的伤亡以及公路、市政管网的破坏。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已刻不容缓。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 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比选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若我单位中标,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工期要求会作相应调整。

 一、 编制依据

 (一)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 XX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招标文件中所标示的 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所设计的工程施工内容,主要涵盖本工程施工图纸的全部的工程量(除效果监测外)及工程安全监测维护,具体见本项目工程量清单及相关图纸。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所采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如下:

 1、法律法规文件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4 XXX 建筑管理条例; 1.5XXX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1.6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2、现行规范、标准及规程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2.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JGJ46-2005); 2.6《建设工程施工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

 2.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 0240-2004)

 2.8《XXX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

 2.9《XXX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2.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2.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2.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18《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1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2.20《柔性防护网技术手册》TB/T-3089 2.2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2.2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2.2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及招标文件 施工图纸:《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招标文件:《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比选文件》。

 我单位现场踏勘的施工现场外部条件及我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机械能力。

 (三)编制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单位以招标文件和现场踏勘为基础,针对本工程特点、难点及我单位施工技术能力、机械设备配置,以及结合单位经营理念,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安全质量原则,以“确保安全、质量优先、均衡发展、文明施工、按期高效”的项目管理思路,按以下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招标文件中要求的范围、施工内容、质量工期要求等进行编制,以满足招标人的要求的第一原则。

 2、遵守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

 规范、质量验收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程序、施工质量、安全符合相关要求,并一次性通过验收。

 3、安全第一、确保质量的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提出本项目的安全、质量目标,并平衡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

 4、科学配置、确保工期的原则 施工组织中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工程需要和本单位资源能力情况,合理配置资源,以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性因素及交叉作业带来的不得影响,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全面展开、流水作业,确保按工期完成项目生产。

 5、文明施工、确保施工周边道路、管线畅通的原则 在项目组织过程中,精心做好施工平面布置,合理安抚施工现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道路、管线等,确保施工周边环境不被破坏,施工现场及周边交通通畅、管线安全,水土不发生流失。

 6、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地质变化、工程变更等 ,积极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反馈和联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工程变更手续,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

 二 、工程 概况

 (一)工程招标内容 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项目由 XXX 国土房屋局、XXX 发展改革委关于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X 国土房管【2015】XXX 号),招标人为 XX 区地质环境监测站,资金来自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

 招标工程名称: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 项目业主:XX 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项目施工地点:施工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斜坡上,属于 XX 区易居委 1~5社、黄旗居委 1、5 社及北坪社区辖内 招标范围:XX 区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所设计的工程施工内容,主要涵盖本工程施工图纸的全部的工程量(除效果监测外)及工程安全监测维护。

 (二)工程设计内容

 1、治理工程任务 对XX区北山坪危岩带进行治理,使该凶岩带上海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确保危岩带下方的居民及交通线路等受威胁对象的安全。

 2、治理工程规模 XXXXX 区北山坪危岩带全长约 5km,危岩陡崖带上分布有 315 处危岩单体。危岩单体被陡倾裂隙切割,受层面及软弱基座控制,其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棱柱体、块状体等,局部岩体或已与母岩分离,并伴随有滑移及下错现象。据危岩本身地质特点及受力情况,其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区内形成了多级由砂岩形成的陡崖,其中以斜坡顶部的陡崖最高,崖高 15~78m,其余多级一般不超过 20m,陡崖坡角一般 65°~85°,部分段直立,局部岩腔发育,岩体凌空突出,陡崖受裂隙切割破坏,多形成危岩体(带)。陡崖带顶部高程为 523m~XXm,顶部地形平坦,地形坡角 3°~10°。陡崖带下为斜坡,地形坡角略陡,一般为 25°~35°。区内斜坡上残留有 228 处孤石,其中不利工况下稳定性差(基本稳定~不稳定)有 93 块,单体方量 10.5~720.0m3,总体积 7162.1m3,可能会对区内的居民以及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产生威胁。

 3、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内容 本项目治理措施的设计贯彻安全、合理、经济的设计原则,在保证安

 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采取方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最经济的结构形式。主要根据各个单体危岩的情况采用锚杆、C25 片石混凝土墙撑以及人工清除治理措施。另外陡斜坡上危石根据其勘查稳定性和危害对象的大小,采取人工破碎清除、C25 片石混凝土支撑处理;其余孤石采取巡视监测。

 3.1 危岩、危石清除工程 对危岩体存在岩体较破碎且已经完全脱离了母岩的部分,在暴雨或久雨状态下容易失稳崩落,且有清除条件的危岩体,方量相对较小、零星悬岩等,采用清除措施处理。采取清除措施的危岩共 157 处(其中锚固、支撑、局部清除综合治理措施有 8 处),具体如下:Ⅰ1、Ⅰ3、Ⅰ5、Ⅰ6、Ⅰ7、Ⅰ8、Ⅰ10、Ⅰ12、Ⅰ14、Ⅰ15、Ⅰ17、Ⅰ19、Ⅰ20、Ⅰ21、Ⅰ23、Ⅰ24、Ⅰ25、Ⅰ27、Ⅰ28、Ⅰ30、Ⅰ31、Ⅰ32、Ⅰ33、Ⅰ34、Ⅰ35、Ⅰ36、Ⅰ37、Ⅰ38、Ⅰ39、Ⅰ41、Ⅰ43、Ⅰ44、Ⅰ46、Ⅰ48、Ⅰ49、Ⅰ50、Ⅰ51、Ⅰ53、Ⅰ54、Ⅰ55、Ⅰ56、Ⅰ58、Ⅰ59、Ⅰ60、Ⅰ61、Ⅰ62、Ⅰ63、Ⅱ3、Ⅱ5、Ⅱ6、Ⅱ7、Ⅱ9、Ⅱ10、Ⅱ12、Ⅱ13、Ⅱ15、Ⅱ16、Ⅱ17、Ⅱ21、Ⅱ25、Ⅱ26、Ⅱ31、Ⅱ40、Ⅱ41、Ⅱ45、Ⅱ46、Ⅱ48、Ⅱ50、Ⅱ51、Ⅱ52、Ⅱ53、Ⅱ54、Ⅱ56、Ⅲ1、Ⅲ2、Ⅲ3、Ⅲ4、Ⅲ5、Ⅲ7、Ⅲ8、Ⅲ9、Ⅲ10、Ⅲ11、Ⅲ12、Ⅲ13、Ⅲ16、Ⅲ19、Ⅲ23、Ⅲ24、Ⅲ25、Ⅲ26、Ⅲ29、Ⅲ30、Ⅲ31、Ⅲ32、Ⅲ36、Ⅲ37、Ⅲ38、Ⅲ40、Ⅲ48、Ⅲ49、Ⅲ51、Ⅲ53、Ⅲ54、Ⅲ56、Ⅲ59、Ⅲ60、Ⅲ65、Ⅲ69、Ⅲ70、Ⅲ72、Ⅲ74、Ⅲ82、Ⅲ83、Ⅲ84、Ⅲ85、Ⅳ2、Ⅳ3、Ⅳ4、Ⅳ6、Ⅳ7、Ⅳ10、Ⅳ13、Ⅳ14、Ⅳ16、Ⅳ19、Ⅳ20、Ⅳ21、Ⅳ22、Ⅳ23、Ⅳ25、Ⅴ1、Ⅴ3、Ⅴ8、Ⅴ10、Ⅵ1、Ⅵ2、Ⅵ5、Ⅵ6、Ⅵ11、Ⅵ12、Ⅵ13、Ⅵ14、Ⅵ19、Ⅵ20、Ⅵ22、Ⅵ26、Ⅶ7、Ⅶ8、Ⅷ6、Ⅷ7、Ⅷ8、Ⅷ12、Ⅷ13、Ⅷ15、Ⅷ16、Ⅷ18、Ⅷ20。

 采用人工破碎清除的危石共 85 处,具体如下:

 Ⅰ区:G41、G169、G175、G178、G179、G181、G186、G190。

 Ⅱ区:G04、G13-2、G20、G122、G130、G134、G165、G167。

 Ⅲ区:G136、G151-1、G154、G158、G161、G187、G188、G189、G204、G210、G211、G111、G121、G148、G155、G157、G160、G162。

 Ⅳ区:G89、G96、G200、G201、G202。

 Ⅴ区:G82、G90、G91、G92、G190、G191、G192 Ⅵ区:G49、G79、G83、G86、G87、G88、G100、G101、G102、G106、

 GXX。

 Ⅶ区:G5、G38、G40、G44、G45、G46、G47、G50、G51、G52、G53、G57、G41、G42、G58。

 Ⅷ区:G30、G32、G34、G37、G38、G62、G63、 G64、G65、G66、G71、G72、G73。

 采用 C25 片石混凝土支撑的危石共 7 处,具体如下:

 Ⅱ区:G01、G127、G140、G166;Ⅲ区:G147;Ⅷ区:G61、G67。

 3.2 危岩支撑、嵌补、封填工程 支撑、嵌补、封填工程:对岩腔发育高,深度较大的危岩体,采用 C25片石混凝土墙进行支撑,墙宽 1m,深度至岩腔内侧。高度按岩腔高度确定,支撑墙的基础应置入坡脚中等风化岩层。对岩腔发育高度较小的危岩体,采用混凝土充填,深度至岩腔内侧,高度按岩腔高度确定,支撑体基础应置入坡脚中等风化岩层。采取支撑措施的危岩共 139 处(其中锚固、局部清除综合治理措施有 100 处),具体如下:Ⅰ1、Ⅰ2、Ⅰ4、Ⅰ9、Ⅰ11、Ⅰ13、Ⅰ16、Ⅰ18、Ⅰ22、Ⅰ26、Ⅰ29、Ⅰ40、Ⅰ42、Ⅰ45、Ⅰ47、Ⅰ52、Ⅰ57、Ⅱ1、Ⅱ2、Ⅱ4、Ⅱ5、Ⅱ8、Ⅱ14、Ⅱ20、Ⅱ22、Ⅱ23、Ⅱ24、Ⅱ27、Ⅱ28、Ⅱ29、Ⅱ30、Ⅱ32、Ⅱ33、Ⅱ34、Ⅱ35、Ⅱ36、Ⅱ37、Ⅱ38、Ⅱ39、Ⅱ43、Ⅱ44、Ⅱ49、Ⅱ55、Ⅱ57、Ⅲ1、Ⅲ7、Ⅲ17、Ⅲ18、Ⅲ21、Ⅲ22、Ⅲ25、Ⅲ27、Ⅲ28、Ⅲ33、Ⅲ34、Ⅲ35、Ⅲ39、Ⅲ41、Ⅲ42、Ⅲ43、Ⅲ44、Ⅲ46、Ⅲ47、Ⅲ50、Ⅲ52、Ⅲ54、Ⅲ55、Ⅲ57、Ⅲ58、Ⅲ61、Ⅲ62、Ⅲ66、Ⅲ63、Ⅲ64、Ⅲ67、Ⅲ68、Ⅲ71、Ⅲ73、Ⅲ75、Ⅲ76、Ⅲ77、Ⅲ78、Ⅲ79、Ⅲ80、Ⅲ81、Ⅳ1、Ⅳ5、Ⅳ8、Ⅳ9、Ⅳ11、Ⅳ12、Ⅳ15、Ⅳ18、Ⅳ24、Ⅳ26、Ⅳ27、Ⅳ28、Ⅴ2、Ⅴ4、Ⅴ5、Ⅴ6、Ⅴ7、Ⅴ9、Ⅴ11、Ⅴ12、Ⅴ14、Ⅴ20、Ⅴ22、Ⅴ23、Ⅵ3、Ⅵ4、Ⅵ7、Ⅵ8、Ⅵ9、Ⅵ10、Ⅵ17、Ⅵ18、Ⅵ21、Ⅵ23、Ⅵ24、Ⅵ25、Ⅶ1、Ⅶ2、Ⅶ4、Ⅶ5、Ⅶ9、Ⅶ10、Ⅷ1、Ⅷ2、Ⅷ4、Ⅷ5、Ⅷ10、Ⅷ11、Ⅷ14、Ⅷ17、Ⅷ19、Ⅷ21、Ⅷ22、Ⅷ23。

 3.3 锚固工程 对危岩体整体性较好的危岩,采用锚礅进行锚固,锚杆采用 3φ25、2φ32、2φ28、1φ28 或 1φ25、2φ25 钢筋,孔径 130、110、90mm,全粘结 M30 砂浆注浆,锚杆与水平面倾角 10~25 度,锚杆在边坡平面上应与护面墙纵向垂直,锚杆长度可根据现场裂隙发育情况予以适当调整,但锚固

 段长度不小于 4 米。边缘排锚杆距岩体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 1000mm,锚杆间距 2.0³2.0m~3.0³3.0m,锚礅规格为 400³300³300,采用 C30 混凝土浇筑。采取锚固措施的危岩共 142 处(其中锚固、支撑、局部清除综合治理措施有 98 处),具体如下:Ⅰ1、Ⅰ4、Ⅰ9、Ⅰ11、Ⅰ13、Ⅰ16、Ⅰ18、Ⅰ26、Ⅰ29、Ⅰ42、Ⅰ45、Ⅰ47、Ⅰ52、Ⅰ57、Ⅱ1、Ⅱ2、Ⅱ8、Ⅱ11、Ⅱ18、Ⅱ19、Ⅱ20、Ⅱ22、Ⅱ23、Ⅱ24、Ⅱ27、Ⅱ28、Ⅱ30、Ⅱ32、Ⅱ33、Ⅱ34、Ⅱ35、Ⅱ36、Ⅱ37、Ⅱ38、Ⅱ39、Ⅱ42、Ⅱ43、Ⅱ44、Ⅱ47、Ⅱ49、Ⅱ55、Ⅱ57、Ⅲ6、Ⅲ7、Ⅲ14、Ⅲ15、Ⅲ17、Ⅲ18、Ⅲ20、Ⅲ21、Ⅲ22、Ⅲ25、Ⅲ27、Ⅲ28、Ⅲ33、Ⅲ34、Ⅲ35、Ⅲ39、Ⅲ41、Ⅲ42、Ⅲ43、Ⅲ44、Ⅲ45、Ⅲ46、Ⅲ47、Ⅲ50、Ⅲ52、Ⅲ54、Ⅲ57、Ⅲ58、Ⅲ61、Ⅲ62、Ⅲ63、Ⅲ64、Ⅲ66、Ⅲ67、Ⅲ73、Ⅲ75、Ⅲ76、Ⅲ77、Ⅲ78、Ⅲ79、Ⅲ80、Ⅲ81、Ⅳ1、Ⅳ5、Ⅳ7、Ⅳ9、Ⅳ12、Ⅳ15、Ⅳ17、Ⅳ18、Ⅳ24、Ⅳ26、Ⅳ27、Ⅳ28、Ⅴ4、Ⅴ5、Ⅴ7、Ⅴ9、Ⅴ11、Ⅴ12、Ⅴ13、Ⅴ15、Ⅴ16、Ⅴ17、Ⅴ18、Ⅴ19、Ⅴ20、Ⅴ21、Ⅴ22、Ⅴ23、Ⅵ4、Ⅵ6、Ⅵ7、Ⅵ8、Ⅵ10、Ⅵ15、Ⅵ16、Ⅵ17、Ⅵ24、Ⅶ1、Ⅶ2、Ⅶ3、Ⅶ4、Ⅶ5、Ⅶ6、Ⅶ9、Ⅶ10、Ⅷ1、Ⅷ2、Ⅷ3、Ⅷ4、Ⅷ5、Ⅷ9、Ⅷ11、Ⅷ14、Ⅷ17、Ⅷ19、Ⅷ21、Ⅷ22、Ⅷ23。

 3.4 裂缝灌浆封闭 裂缝封闭:锚固加固的危岩,后缘裂缝采用 M7.5 水泥砂浆封闭裂缝。

 3.5 被动防护网 为了防止危岩治理在施工期间滚落和竣工后零星危岩体崩塌危及陡崖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陡崖脚部设置被动防护网,总长度为 2538.7m。

 3.6 各区设计工程量见下表:

 一 清除危石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628.20二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3331.10锚杆钻孔(Φ90)

 m 326.00锚杆钻孔(Φ110)

 m 117.0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1035.65HRB400钢筋制安(Φ28)

 kg 1492.47c30砼(锚墩)m 32.12OVM锚具 套 59.00模板 ㎡ 246.14人工挖石方m 3105.00C25片石混凝土m 3633.50五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173.00满堂脚手架m 31836.00脚手架m 22600.74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447.00临时占地 亩 12.00施工便道 km 5.016用水线路 km 5.10用电线路 km 5.10Ⅰ区三 点锚支护四 支撑、嵌补六 其它工程分项工程 单位Ⅰ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位置 分部工程 序号 工程量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420.60双排脚手架m 2435.00二 危石支撑 C25片石混凝土m 332.00三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2056.40OVM锚具 套 129.00c30砼(锚墩)m 34.5锚杆钻孔(Φ90)

 m 379.50锚杆钻孔(Φ110)

 m 497.60锚杆钻孔(Φ130)

 m 54.1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5125.30HRB400钢筋制安(Φ28)

 kg 686.52HRB400钢筋制安(Φ32)

 kg 372.47人工挖石方m 3103.70C25片石混凝土m 3554.00模板m 2876.00岩腔内壁喷射C20砼封闭(厚100mm)m 362.10六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10.00双排脚手架m 21737.20满堂脚手架m 3951.40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613.70临时占地 亩 10.00施工便道 km 3.898用水线路 km 4.00用电线路 km 4.00锚杆锚固Ⅱ区五 支撑、嵌补八 其它工程四一 清除危石分项工程 单位Ⅱ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位置 序号 分部工程 工程量

 位置 序号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 工程量人工破碎清石方m 32716.00双排脚手架m 22094.82人工清石方m 33476.80双排脚手架m 23699.10满堂脚手架m 329868.00锚杆钻孔(Φ90)

 m 1596.00锚杆钻孔(Φ110)

 m 2233.0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9042.99HRB400钢筋制安(Φ28)

 kg 6883.62HRB400钢筋制安(Φ32)

 kg 18200.38OVM锚具 套 205.00C30砼(锚墩)m 37.38人工挖石方m 31133.48C25片石混凝土m 33707.74岩腔内壁喷射C20砼封闭(厚100mm)m 355.40支撑模板m 27236.61五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120.47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700.00临时占地 亩 10.00施工便道 km 5.513用水线路 km 5.00用电线路 km 5.00清除危岩三Ⅲ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锚杆锚固四 支撑、嵌补六 其它工程Ⅲ区一 清除危石二

 位置 序号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 工程量人工破碎清石方m 3183.4双排脚手架m 2231.8人工清石方m 3832.96清除面破碎岩体喷射C20砼封闭(厚100mm)m 236.55锚杆钻孔(Φ90)

 m 966.5锚杆钻孔(Φ110)

 m 207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5319.067C30砼(锚墩)m 34.356锚具 套 121C25片石混凝土m 3275.04模板m 2448.15五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86.155双排脚手架m 21835.72满堂脚手架 m³ 1426.4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162临时占地 亩 3施工便道 km 0.829用水线路 km 1用电线路 km 1清除危岩三 锚杆锚固四 支撑、嵌补六 其它工程Ⅳ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Ⅳ区一 清除危石二

 位置 序号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 工程量人工破碎清石方m 3832.9双排脚手架m 2567.4二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99.3锚杆钻孔(Φ90)

 m 863锚杆钻孔(Φ110)

 m 1412.5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18477.96C30砼(锚墩)m 37.668锚具 套 213人工挖石方m 3177.06C25片石混凝土m 3512.47模板m 21065.09五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59.128双排脚手架m 23061.6满堂脚手架m 33262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433临时占地 亩 4施工便道 km 1.188用水线路 km 1.5用电线路 km 1.5锚杆锚固四 支撑、嵌补六 其它工程Ⅴ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Ⅴ区一 清除危石三

 位置 序号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 工程量人工破碎清石方m 3662.60双排脚手架m 2642.40二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602.50锚杆钻孔(Φ90)

 m 413.5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1593.00C30砼(锚墩)m 31.76锚具 套 49人工挖石方m 366.00C25片石混凝土m 3263.11模板m 2550.28五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8.21双排脚手架m 21677.90满堂脚手架m 375.00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183.00临时占地 亩 2.00施工便道 km 0.74用水线路 km 1.00用电线路 km 1.00锚杆锚固四 支撑、嵌补六 其它工程Ⅵ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Ⅵ区一 清除危石三

 一 清除危石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590.67三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128.80锚杆钻孔(Φ90)

 m 121.50锚杆钻孔(Φ110)

 m 309.0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1657.43HRB400钢筋制安(Φ28)

 kg 1523.87c30砼(锚墩)m 31.98OVM锚具 套 55.00模板 ㎡ 141.88人工挖石方m 3175.00C25片石混凝土m 3818.60六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70.50满堂脚手架m 3834.00脚手架m 21177.74临时占地 亩 10.00施工便道 km 0.57用水线路 km 0.60用电线路 km 0.60其它工程Ⅶ区序号四五七点锚支护支撑、嵌补分项工程 单位Ⅶ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位置 工程量 分部工程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444.70双排脚手架m 2543.00二 危石支撑 C25片石混凝土m 314.00三 清除危岩 人工清石方m 3609.90OVM锚具 套 99.00c30砼(锚墩)m 33.564锚杆钻孔(Φ90)

 m 709.10锚杆钻孔(Φ130)

 m 38.00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3171.40人工挖石方m 358.10C25片石混凝土m 3424.50模板m 2642.00六 裂缝封填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13.50双排脚手架m 21182.00满堂脚手架m 31018.30临时占地 亩 8.00施工便道 km 1.051用水线路 km 1.10用电线路 km 1.10分项工程 单位Ⅷ区工程量Ⅷ区危岩治理工程量汇总表七 其它工程五 支撑、嵌补锚杆锚固 四位置 序号一 清除危石分部工程

 一 清除危石1 1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6479.0672 2 双排脚手架m 24514.423 3 石方增运m 36479.067二 危石支撑1 1 C25片石混凝土m 3462 2 人工清基m 311.5三 清除危岩1 1 人工破碎清石方m 311137.762 2 石方增运m 311137.76四 锚杆锚固1 1 锚杆钻孔(Φ90)

 m 5375.12 2 锚杆钻孔(Φ110)

 m 4776.13 3 锚杆钻孔(Φ130)

 m 92.14 4 HRB400钢筋制安(Φ25)

 kg 45422.7935 5 HRB400钢筋制安(Φ28)

 kg 10586.4716 6 HRB400钢筋制安(Φ32)

 kg 18572.8467 7 OVM锚具 套 9308 8 C30砼(锚墩)m 333.336五 支撑、嵌补1 1 人工挖石方m 31818.3472 2 C25片石混凝土m 37188.9623 3 岩腔内壁喷射C20砼封闭(厚100mm)m 3117.5044 4 模板m 211206.155 5 石方增运m 31818.347六 裂缝封填1 1 M7.5水泥砂浆裂缝灌浆m 3540.96275七 其他工程1 1 双排脚手架m 2169722 2 满堂脚手架m 339271.13 3 RX-075型被动防护网(5m高)

 m 2538.74 4 临时占地 亩 595 5 施工便道 km 18.8076 6 用水线路 km 19.37 7 用电线路 km 19.3工程数量汇总表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三)施工区自然条件 1、行政区划及交通条件 北山坪危岩带位于长江北岸的斜坡上,属于点易居委 1~5 社、黄旗居委 1、5 社及北坪社区辖内,行政区划属于 XXXXX 区江北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 XX°21′48″~XX°24′05″;北纬 29°43′13″~29°45′03″。“319”国道、306 省道(涪丰北线)、涪垫公路纵横全境,渝涪高速公路出口在江北境内,沿江高速公路出口由 XX 石板沟长江大桥与之相连,区内交通便捷。

 北山坪危岩带位于长江北岸,与 XX 城区隔江而望,直线距离约 1.5km,行政区划属于 XXXXX 区江北街道,“319”国道、306 省道(涪丰北线)、涪垫公路纵横全境,渝涪高速公路出口在江北境内,沿江高速公路出口由 XX石板沟长江大桥与之相连,四通八达的乡村社公路织成 350 余公里的公路网;辖区有长江岸线 27 公里,有 XX 旅游码头、黄旗集装箱港等大小码头14 个,其中黄旗集装箱港建成深水集装箱泊位 2 个,集装箱堆场 5.5 万平方米,滚装船码头一个。年通行 20 万标箱、18 万车辆的滚装船,是全市第二大集装箱运输港,重庆中部综合运输体系和长江、乌江水运主通道的重要节点,成为渝东南、黔北等经济腹地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距 XX 火车站及火车北站分别为 5 公里。综上,区内交通便捷。由于施工场地条件复杂,需要修施工便道 18.8 千米。

 2、水文气候条件 XX 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 31.5m/s,平均风速 1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4.3℃,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 28.6℃,最冷月平均气温 7.1℃。

 夏季降雨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 XX2.3mm,历年平均最多降雨量 1363.4mm,最大年降雨量 1600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 832mm(1993 年),其中 5~6 月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雨量可达 160mm 以上,一次最大降雨量 113 .1mm(1954 年 7 月 21 日)。

 据观测资料,长江最大流量 51300m3/s,最小流量 2400 m3/s,长江洪水期集中于 5~8 月,最高洪水位 176.6m(1870 年),最低水位 135.8m(1XX年),最大水位变幅达 40.8m。勘查区高程为 180~550m,勘查区不涉水。

 3、施工区资源情况 3.1 施工区人力资源:施工区交通方便,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可通过汽车运输到达现场,施工所需要地材就近能够解决,钢材、水泥需要外运到现场;施工区人员密集,普通工人可就近解决,危岩施工、锚杆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外部调派。

 3.2 施工区材料:根据勘查期间调查,施工区陡崖带下斜坡上有大量砂岩孤石,其方量较大,危岩治理所需的天然石料可以在保证施工安全条件下就地取材。治理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是块片石、碎石、砂。可由当地供应,运距约 30km。钢筋、水泥可从 XX 主城购买。建筑用砂从外地购买,采用港口航运,在施工前将砂的品质取样进行检验,如颗粒分析、矿物成分、含量等,以达到规范及设计有关的要求。

 3.3 施工弃渣处理:根据安全施工预防次生灾害的原则,北山坪危岩带治理工程中的弃渣宜运离勘查区范围。弃渣运到 XX 区江东街道办事处磨盘沟弃渣场,运距 20km。

 3.4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可以从河中直接抽取,生活用水可利用附近居民的生活供水设施解决,设计用水线路约 19.3 千米。

 3.5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主要为空压机、施工照明及少部分小型辅助机械用电,用电负荷减小,用电电源可依托临近的供电系统。设计施工用电线路约 19.3 千米。

 3.6 施工用地:施工区域耕地较少,仅有坡位置有少量耕地,施工过程不存在人员搬迁。

 (四)施工区地质构造 1、地形地貌 XX 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为一系列呈带状延伸的平行岭谷分布区,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总的是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最低点为南沱镇长江边的三块石,海拔 138m,最高处为龙塘乡大山堡山峰,海拔 1980m,相对高差 1842m。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台地为主(共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 13.3%),平坝(仅占 1.2%)。

 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背斜低山与宽缓地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而被长江、乌江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北、江南三大片。向斜谷地一般海拔高 300~

 600m,其间,侏罗系紫色岩层广布,多被侵蚀、剥蚀为红层丘陵带坝(如龙潭坝)和台状低山(如堡子、五马等坪上)。背斜低山一般高 600~900m,山脊多出露三叠系灰岩,两翼多出露石英砂岩,形成山字型长江河谷,宽 1~10 公里,长 77 公里,内有多级阶地和丘陵;乌江河谷呈南北向,长 31 公里,宽 0.5~2 公里。根据地貌组合的地域差异,全区大致可划为长江河谷为主的河谷丘陵,以堡子、龙潭为主的坪状低山,以礁石为主的岩溶低山三个地貌类型区。

 由于地形受岩性控制,由碳酸岩组成的中山、山脊线清晰,岩溶地貌明显;而砂、页岩中低山多系单面山,山脊线尖锐。长江是区内最低的侵蚀基准面,河谷开阔,沿江残存有不对称的Ⅰ~Ⅴ级阶地堆积,阶地标高不等,垂直于长江的冲沟发育。

 2、地层岩性 XX 区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类,主要为寒武系-侏罗系,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总体上从东、东南往西、西北由老到新,第四系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 3 P)到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 1 m)地层均有出露,缺失第三系地层,详见下页地层岩性简表 2-1。

 XX 区内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河谷阶地及斜坡中、下部,为冲洪积层及坡积、残坡积层;基岩地层中,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占总土地面积的 66.1%,地层岩性以泥岩、砂岩、页岩为主,有少量生物灰岩出露;其次为三叠系灰岩和石英砂岩,占 32.1%,二叠系地层仅在东南边缘武陵山区有局部出露,地层以岩屑砂岩、灰岩为主,次为泥岩、页岩。

 根据勘察资料,施工区内基岩为一套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砂、泥岩互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及下沙溪庙组地层,区内大面积出露;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区内缓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层(Q4el+dl)以及崩坡积(Q4col+dl)地层,另外有部分人工填土(Q4ml)分布。

 3、地质构造及地震 3.1 地质构造 XX 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东垫江坳褶带,区境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第二、三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即新构造运动)时期,地层再次受到挤压,呈间歇性上升,形成现有的地质

 构造形态,即川黔南北构造带向北延伸楔入川东褶皱带之中,于区境形

 表 2-1

 涪 陵 区 地 层 简 表 地层 岩层厚度(m) 岩

 性

 简

 述 系 统 组 代号 第四系 全新统

 Q 4aPl

 5~30 近代河漫滩冲积物: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层。

 更新统 Q 4del

 残积粘土,坡积角砾,冲积砂砾石层。

 侏罗系

 上统 蓬莱镇组 J 3 p >408 浅灰色块状亚长石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

 遂宁组 J 3 S 440~674 鲜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浅灰色中-厚层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石英砂岩。

 中统 上沙溪庙组 J 2 s 1482~1719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与浅灰色块状亚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

 下沙溪庙组 J 2 xs 371~465 顶为 5-15m 灰绿色页岩,中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底部为 10-20m 长石砂岩,含泥砾,底有 0.05m 粘土岩。

 新田沟组 J 2 X 120~250 上部灰色厚层亚岩屑砂岩、长石亚岩屑砂岩与灰色粉砂质页岩、页岩互层;下部灰绿色含粉砂质页岩与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

 中~下统 自流井组 J 1-2 z 154~300 紫红色钙质泥岩及中-厚层灰岩;深灰、灰黄色含粉砂质页岩及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含泥质灰岩,灰黑色页岩夹薄-中厚层介壳灰岩及粉砂岩。

 下统 珍珠冲组 J 1 z 188~213 上部为杂色粉砂质泥岩、粉砂质页岩,夹薄-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下部为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含炭质页岩、夹薄-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底部 15 m 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坚埂。

 三叠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 3 xj 168~331 上部为灰白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夹页岩、煤线;下部为含炭质粉砂质页岩及钙质页岩或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中统 雷口坡组 T 2 l 125~561 上部灰色薄-中厚层泥质灰岩、灰岩,夹含钙质页岩;中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钙质)页岩;下部为灰绿色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夹薄层含泥质灰岩及灰色厚层砂岩。

 下统 嘉陵江组 T 1 j 425~591 盐溶角砾岩及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及含泥质灰岩;灰色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盐溶角砾岩,夹含石膏假晶白云岩;浅灰色薄-中厚层灰岩,夹含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

 飞仙关组 T 1 f 341~502 紫红色钙质页岩,夹灰色水云母页岩、薄-中厚层含泥质灰岩;厚层灰岩夹数层假鲕状灰岩及薄层含泥质灰岩。

 二叠系 上统 P 2

 221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含少许燧石团块;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含生物碎屑灰岩,夹薄-中厚层硅质层,底为 3.5m 白色粘土岩、炭质页岩夹煤线、含黄铁矿。

 下统 P 1

 3~474 分别为:浅灰色厚-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及条带,灰黑色灰岩、有机质页岩;深灰、灰色中厚层碎屑灰岩;炭质页岩、粘土岩或铝土岩及鲕绿泥石铁矿透镜体。

 成明显的复合构造。属川东褶皱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包括明月峡背斜、狮子滩——沙河褶曲组、拔山寺向斜、箐口场——黄草峡背斜、珍溪向斜、大池干背斜、丰都——忠县向斜、方斗山背斜等。

 其构造线方向多在北东 15°至 45°之间,呈雁行排列,背斜紧束,向斜宽缓,即呈隔档式褶皱。断裂一般分布于靠背斜轴部,主要有黄草峡、太平寨等逆断层。属川黔南北构造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北纬 29°50′以南)地区,含两个方向的褶皱,一是南北向褶皱,包括石溪向斜、四合场背斜、堡子场向斜、梓里场——勾家场背斜、土地垭向斜、大耳山背斜等,构造形态多为短轴状,两翼倾角差异较大,一般西翼陡而东翼缓。二是北东向褶皱,包括太和场背斜、凤凰寨向斜、弹子山背斜、金子山向斜、桐麻湾背斜及老场——悦来褶曲组等,多为短轴状构造,轴向多为北东 25°至 40°,一般北西翼陡,南东翼缓。断层分布情况大致与南北向褶皱相同,断层多沿背斜轴部分布,主要有口石逆断层、焦石坝逆断层等。

 3.2 地震 在历史上,XXX 周围小地震频繁。据记载,1854 年 12 月 24 日,距重庆 65km 的南川县南坪发生 5.5 级地震,1970 年至 1980 年的 10 年间发生小地震 27 次,最大震级为 4 级,近期地震频繁,1989 年 9 月 9 日重庆的江北县发生 4.2~4.3 级地震,同年 12 月 20 日江北县统景镇发生 5.2~5.4 级地震,距离约 40km 外的重庆主城区有感。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 年,1:400 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4、灾害体地质结构特征 危岩带全长约 5km,共发育有 315 块危岩单体,本次勘查将北山坪危岩带分为 8 个区域进行评价。各区域为大~特大型危岩带,各危岩带整体处稳定状态。现状工况下共有253块危岩处于稳定状态,占危岩总数的80.32%;有 61 块危岩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占危岩总数的 19.37%;有 1 块危岩体为欠稳定状态,占危岩总数的 0.32%。暴雨工况下:有 133 块危岩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占危岩总数的 42.22%;有 182 块危岩体为欠稳定状态,占危岩总数的 57.78%。区内危岩在不利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的危岩块体,因破坏性结构面已基本形成,在遇特大暴雨作用下,可能加速崩塌;基本稳定的危岩块体,虽然近期不会发生崩塌,但因其变形破坏的时效作用,最终稳定性变差,直至崩塌发生。区内调查孤石 228 块,总体积 11740.2m3,根据现场稳定性评价,其中不利工况下稳定性差(基本稳定~不稳定)有93 块(危石),单体方量 10.5~720.0m3,总体积 7162.1m3,可能会对区内的

 居民以及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产生威胁。

 4.1Ⅰ区位于勘查区南东侧石板沟大桥至实验小学段,区内陡崖呈不连续带状分布,,延伸长约 1.1Km,主要可分为两级陡崖,单级陡崖高度一般为 6~12m,最高不超过 20m。区内多在陡崖顶部一级地形突出的山脊处发育有规模较小的卸荷带,呈不连续带状分布,且规模小,基座凹岩腔规模较小,陡崖整体稳定。区内共发育有 63 个危岩块体,危岩单体体积 7.1~375.4m3,为小~特大型危岩块体,单体总体积 6034.1m3,为特大型危岩带。区内共有危石 7 块,总方量约 628.2m3。区内主要的威胁对象为石板沟长江大桥桥头;江北实验学校教学、宿舍、办公楼,师生 1116 人,民房 334 间居民 1337 人,省道 1.28km,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Ⅱ级。

 4.2 Ⅱ区位于勘查区南东侧江北街道段,区内陡崖延伸长约 950m。主要可分为三级陡崖,其中以顶部一级陡崖的高度最高,最高可达 46m。下部两级陡崖高度 5~24m。区内陡崖卸荷带呈不连续带状分布,宽度为 4.38~12.31m,主要分布于顶部第一级陡崖,卸荷裂隙张开最宽可达 12cm。陡崖卸荷带呈不连续带状分布,且规模小,基座凹岩腔规模较小,陡崖整体稳定。区内共发育有 57 块危岩单体,单体体积 9.0~423.0m3,为小~特大型危岩块体,单体总体积 8704.5m3,为特大型危岩带。区内斜坡有危石 12 块,方量约 773.7m3。区内的威胁对象主要为江北街道办事处办公楼、住宿楼,江北卫生院、江北工商所,办公人员约 700 人,泽胜船务集团办公住宿楼,办公人员约 200 人,江北道馆,点易园,民房 291 间,居民 1174 人,省道1.19km,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Ⅱ级。

 4.3 Ⅲ区位于勘查区中部江北街道西段,区内陡崖主要表现为发育在斜坡顶部的一级陡崖,延伸长约 1.25Km 呈带状分布,另外东侧第一级陡崖下部发育有三级陡崖,延伸长度 84~240m。陡崖高度 5~20m。区内卸荷带延伸长 28~60m,主要分布于顶部第一级陡崖,卸荷裂隙张开最宽可达 6cm,卸荷深度 2~6m。卸荷带规模小且不连续,基座凹岩腔规模较小,陡崖整体稳定。区内共发育有 85 个危岩块体,单体体积 11.4~5345.0m3,为中~特大型危岩块体,单体总体积 32166.1m3,为特大型危岩带。区内斜坡有危石有 22 块,总方量约 3183.4m3。区内的威胁对象主要为江北街道办事处办公楼、住宿楼,江北卫生院、江北工商所,办公人员约 700 人,泽胜船务集团办公住宿楼,办公人员约 200 人,江北道馆,点易园,民房 291 间,居

 民 1174 人,省道 1.19km,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Ⅱ级。

 4.4 Ⅳ区位于勘查区中部战备渡口段,陡崖带延伸长约 0.36Km,陡崖中部有一小型平台将陡崖分为了两级。第一级陡崖高 23~56m,第二级陡崖高 15~27m。区内卸荷带沿陡崖呈带状分布,在一级陡崖较为发育,卸荷带宽度 4.03~9.56m,推测卸荷带延伸长 34~84m,呈不连续的带状发育,陡崖整体稳定。区内发育有 28 块危岩,单体体积 10.1~1789.2m3,为中~特大型危岩块体,单体总体积 6016.8m3,为特大型危岩带。区内斜坡有危石5 块,方量约 183.4m3。区内主要的威胁对象为 XX 战备渡口,民房 27 间,居民 45 人,省道 0.45km,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Ⅱ级。

 4.5 Ⅴ区位于勘查区北侧梯子堡至滴水岩段,陡崖延伸长 0.43Km,呈带状分布,可分为 2 级,陡崖之间为陡坡及小型平台,宽 5~15m。顶部一级陡崖,高 8~27m,第二级陡崖高 16~30。根据勘探点揭露及现场调查情况来看,区内卸荷带沿陡崖呈带状分布,在第二级陡崖较为发育,卸荷带宽度 2.18~11.48m,卸荷带延伸长 30~80m, 呈不连续带状分布,陡崖整体稳定。区内发育有 23 块危岩,单体体积 29.4~2831.4m3,...


推荐访问:治理 施工组织设计

热门排行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篇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篇1对x外墙、屋檐瓷砖脱落或渗水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与修复,保障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下面是天涯涛源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篇1按照局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三严三实”各项要求,坚决从点滴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篇1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区委党校组织召开2017年度机关支部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篇1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奋力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篇1本次培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窃密技术和泄密案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及反思。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篇1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得民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县纪委书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篇1在全院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提出以“四个着力”深化整治措施,力促落实整改,筑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5篇】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五篇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23年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1  人生来有就不同种的心态,主观上客观上的都是不同的感受。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观念也不同。任何苦难都是在所难免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