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心网”现象看中专生网瘾
摘 要:网络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上网成瘾,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现在的中专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好胜心强,又有较强的厌学情绪,更加容易网络成瘾。文章描述了中专生网瘾的现状、成因、危害,以及帮助学生解除网瘾的对策。
关键词:网瘾 现状 危害 对策
“铃……”半夜家里的闹钟响了,陈女士发现儿子睡意朦胧地起床进了书房,开电脑偷牧草。近日,笔者接待了家长的来访,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儿子今年暑假迷恋上了开心网,每天半夜定好闹钟爬起来“偷菜”“钓鱼”或“挤牛奶”,完事后接着再睡。“我用尽了各种办法,苦口婆心地劝,可儿子就是听不进去,每天半夜闹钟依旧。有一次为了玩电脑,与家长闹变扭,居然从一楼阳台跳了下去。”陈女士担心开学后儿子无心学习,继续沉迷开心网,上网成瘾,希望老师能开开“方子”。
一、中专生网瘾问题亟待关注
“网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Goldberg,M.D)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博士发展完善了它。“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突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定义,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接待完了家长之后,笔者在班中做了一项关于中专生上网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08会计班的60名学生,其中女生55人,男生5人。调查结果显示,近20%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网上兴趣相对集中,上网时间每周30个小时以上,上网主要是玩游戏、聊天、交朋友,有网瘾倾向。有80%的学生,上网主要以下载和获取信息为主,网上兴趣相对分散。上网主要是消除不愉快心理、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聊天。笔者随后又对有网瘾倾向的12名学生做了调查,发现有近80%的学生认为,他们无法获得与父母平等交流的机会,家长除了关心学习成绩,其余则不太过问,于是网络虚拟世界成了他们释放压力和获得平等交流的最佳去处。这些学生性格上大多比较内向,往往与师长缺乏正常的沟通。随着年龄地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躲避现实生活的枯燥,他们便一头扎进网络世界中去寻求安慰。
另据调查显示,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学生网民最多,占30%;18~24岁网民最多,占30.3%,在校中专生的网瘾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专生网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专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中100%都是没有考上高中,70%以上是没有经过中考的。80%以上在行为习惯或家庭教育都有所欠缺,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成了老师同学所忽视的对象。而以下原因使得他们的问题更加凸现。
1.生活可憎,网络可亲
大部分网络成瘾的中专生,往往比较自卑、叛逆、冷漠。在家庭中,缺少家人的关爱;在学校里,遭受同学的冷落。只有在网络中,有自己的快乐,能够逃避现实中的失意,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
2.想证明自己,好胜心强
许多中专生,学习成绩比较欠缺,生活中即使有再多的优点,也会因为学习成绩而被家长抹杀。但他们却是电脑高手,是网络版主,有自己的网页,自己的论坛,自己的追随者,大量的游戏装备和网络财富。网络中,受人崇拜、所向披靡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3.寻找自由,宣泄情感
生活中,父母太严厉、太苛求。没有半点自由,有的只是乏味。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正好给学生带来了交往上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宣泄。这是他们的避风港和发泄不满的场所,更是他们实现自我的舞台。
4.家庭教育,网瘾诱因
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或者过度忽视,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韧性。同时,孩子心理未成熟,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都较弱,对电脑游戏等诱惑缺乏抵抗力。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大多数不懂电脑,缺乏对孩子上网的正确引导,只是硬性限制孩子上网,从而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
5.学校引导,碧玉有瑕
目前教育产业化的观念在一些学校大行其道,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以及教师教学成绩与经济收入挂钩的巨大压力下,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受到同学与教师的歧视和排斥,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到网络去寻求“减压”。即便是一些成绩好的孩子,若是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也容易沉迷于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之中。
6.社会环境,推波助澜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环境对孩子的网瘾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呈现低俗娱乐化倾向,充斥着色情、暴力、魔怪等不健康内容。加上一些网吧违法经营,黑网吧屡禁不止,他们用泛滥成灾的不良网络游戏,将孩子们“网”于“股掌之中”,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三、网瘾危害大
1.网瘾对于身体诸多功能都有危害
学生长时间地操作电脑而缺乏锻炼,容易导致脊椎增生,出现脊柱畸形、颈椎病、腕关节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极易突发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电脑散发的气体危害呼吸系统。电脑长时间运作会散发臭氧气体,长时间呆在臭氧气体浓度高的地方,会导致肺部病变。
2.网瘾对于中专生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瘾阻碍个人全面和谐发展,不仅损害了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网瘾还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网瘾学生往往逃避现实交往,造成孤僻、冷漠、易怒的人格,阻碍并且损害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网瘾还会引发犯罪,破坏社会安定。据数据显示,在大城市中,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四、解除网瘾的积极对策
1.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
网瘾如果仅仅表现为开始出现压缩自己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腾出更多时间去上网;对应该做的事情尽可能拖延,厌倦别人打扰自己的上网等。则学生还是可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对待网瘾,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提前“预防”。
2.构筑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的网瘾预防体系
预防和治疗网瘾,仅仅依靠政府、社会、家庭或学校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各方都应保持乐观、宽容的态度,科学地认识,正确地引导与教育。
3.创设平台,促进学生参与
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撰写以网瘾为主题的周记,并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请学生谈感受、谈认识,教师通过自己的网络空间,指导学生科学上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同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释放学生过盛的精力,调节情绪与心理,缓解学习压力。
4.鼓励男女同学正常适度交往
中专生,有着对性、对异性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老师、家长都应该开明地看待,并且鼓励、支持男女同学正常适度地交往。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5.开辟宣泄室,心理辅导室
学校要重视宣泄渠道的设立。可以开辟一个宣泄室,甚至开设情感宣泄课、设立哭吧等。让学生尤其是网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情感的满足与宣泄。同时,配备专业的、隐蔽性的教师,也可以是外聘教师,来帮助学生开展健康上网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洪少春.高职学生网瘾文体的学校干预机制创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8(1).
[2]吴玉胜.中学生“网瘾”心理透视及对策[J].班主任.2006(5).
[3]陈东明,龙元生.面对网瘾学生,班主任该怎么办[J].中国德育.2006(8).
[4]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9).
上一篇:跟“微信的哥”学拉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