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害研究进展
摘 要:该文综述了草莓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症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病害;病原菌;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52-06
Research Progress of Strawberry Diseases
Zhang Xiaohui
(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yang 236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pathogens,symptom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rawberry main diseas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researchers and technicians engaged in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Strawberry;Disease;Pathogen;Control
草莓(strawberry)又叫洋莓、地莓、红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称。草莓营养价值高、味美甘甜,深受人们喜爱。原产南美,20世纪初传入我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棚栽培技术的推广,草莓的种植面积和地区大幅度增加。根据草莓协会统计,自2007年以来,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来看,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家。目前草莓主要产区有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山东省烟台市,其他草莓种植产区还有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及上海周边地区等[1]。在实际生产中,草莓的生长受到许多生物或非生物性因素的胁迫,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病害,目前对草莓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等,以下就近年来国内外草莓病害的主要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1 炭疽病
1.1 病原菌及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育苗期和定植初期,据国内外报道,草莓炭疽病菌有3种,分别为C.fragariae,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在我国,不同地区草莓炭疽病菌的优势种不同,上海地区的草莓炭疽病菌主要为C.gloeosporioides和C.fragariae[2],也有C.acutatum;宁波地区是以C.fragariae为主[3],湖北武汉地区主要为C.gloeospori-oides,也有少量C.acutatum[4]。任海英[5]等调查了浙江5个草莓主栽区的炭疽病病样,认为C.gloeosporioides是浙江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致病菌,其次为C.fragariae,并未发现有C.acutatum的存在。韩国兴[6]将来自杭州市建德和下沙草莓基地的63个菌株在PDA培养基培养,扩增测序发现胶袍炭疽菌C.gloeosporioide也是引起杭州市草莓炭疽病的主要病菌。
草莓炭疽病发生时,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时病斑呈灰黑或黑色,大小不一,坏死斑点不扩展。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稍凹陷,病斑纺锤形,中央棕褐色,边缘紫红色,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蔓延后叶柄和匍匐茎干枯,严重影响子苗繁殖。根颈部染病初期,新叶在晴天午后萎蔫,傍晚恢复,几日后整株萎蔫枯死。果实染病时产生近圆形病斑,呈淡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最终干缩变僵[7]。
1.2 抗性及防治的相关研究 黄金凤[8]采取3种方法(整株接种、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研究了12份草莓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以整株接种法作为草莓对炭疽病抗性鉴定的标准。王楠[9]利用引物组合和反应体系进行三重反应体系检测,能够快速将草莓炭疽病菌、灰霉病菌和黄萎病菌从田间发病植株和土壤中检测出来,灵敏度达10pg/μL。日本静冈大学农学部副教授德山真治在研究中发现土壤中有3种放线菌对草莓炭疽病有抑制效果[10]。吕鹏飞等[11-12]发现,夏季育苗期多效唑对草莓对炭疽病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利用大棚避雨遮阳育苗技术,可促进草莓生长,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发生。另外,张雪等[13]发现木霉菌剂可以提高“红颜”对炭疽病的抗性。利用一些外界因素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通过植物自身的防御系统来抵御病害,避免了化学农药有毒有害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宋金峰[14]分析了草莓炭疽菌培养物对草莓诱导抗病性的影响,发现炭疽菌培养物可诱导草莓“晶瑶”对炭疽菌产生一定的诱导抗性。王国君等[15]就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从防治效果、对草莓的安全性和抗药性治理方面综合分析考虑,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草莓病害比较理想的药剂。管文芳[16]等使用微生物肥料“宁盾”对草莓灌根处理,结果发现“宁盾”对草莓枯萎病和炭疽病的生防效果分别达74.46%和72.18%,成熟期处理组果实的平均单果重较对照组提高8.8g,同时,处理组草莓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Mills等[17]利用从胶袍炭疽菌rDNA内部转录间隔(ITS)1区域合成的CgInt寡核苷酸引物和引物ITS4(从rDNA的保守序列)进行对25个分离出的炭疽病菌PCR,扩增出了1个450bp片段,该片段在感染了炭疽病的番茄組织中也可找到。Sreenivasaprasad等[18]设计了尖孢炭疽菌C.acutatum的特异引物Ca Int2/ITS4,该引物可用于准确鉴定C.acutatum及其在其他寄主植物上的检测。
上一篇:尤溪县早熟桃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