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摩羯镜
主题画面作了逼真而和谐的衬托。无论铸造技术,还是纹饰艺术造诣,此镜都堪称金代的佳作,其价值弥足珍贵,2002年被定為国家三级文物。
摩羯系梵语,也译作摩伽罗,本为一国名,后来又指一种巨大的神鱼。大约在4世纪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传入到我国内地。据北魏名著《洛阳伽蓝记》记载,摩羯鱼为如来佛的化身。在北魏的石窟中也发现有摩羯纹饰;北周莫高窟的西王母(帝释天妃)图像中有卷鼻巨齿、双翅鱼尾的鱼形摩羯。后来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和此后的辽代,摩羯融入龙首的特征,摩羯纹饰的应用更为普遍。可以说,这种鱼龙变化的摩羯造像已经被中国文化整合,并被中华民族重新理解,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内涵,被视之为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
金朝铜资源奇缺,所以铜禁极严。为了解决铜的短缺问题,除冶铸外,还采取向民间“括铜输器”的办法。所谓的“括铜输器”,就是指向民间强制收集铜器。为了禁止民间销钱铸镜,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规定禁止私铸铜镜,但旧有铜器仍可卖给官府,并给其一半的价钱。自此,金代的私铸镜中仿汉唐风格铜镜才渐渐地多了起来。因为以此假充旧物,欺骗官府,卖出后可挣得高于铸镜成本二三倍的价钱。在那个年代、那种情况下,能铸出如此精致的铜镜,实属不易。同时,它也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点
下一篇:浅谈政治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