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清代的历史特点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清朝专制主义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又急转直下而消失,给后人留下清除帝王崇拜文化心态的使命。清朝满洲族统治对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有巨大贡献,她在民族地区的多种体制政策颇有成效。鸦片战争之前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前近代因素,可以与近代社会相衔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形势下,汉人和清朝之间,出现“外忧”与“内患”“反帝”与“反清”先后论,难得有圆满的解决方案。自清朝开始的反帝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与传统的中华中心论纠缠在一起,有着正负两方面作用。

关键词 专制主义皇权,民族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转型,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K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18-0003-07

讲述清代的历史特点,是属于宏观研究范畴的大题目。将近五十年前,郑天挺先生在《清史简述》一书中,概述清代历史的六个特点,他认为清代是封建社会晚期,而不是末期,即封建制度尚未走到尽头;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满洲人关之初,满族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抗拒殖民主义侵略;历史上最大的农民战争之后的朝代。总论一个朝代的历史特点是必要的,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在当前微观研究盛行之时,就有学者倡议加强宏观研究。我的治史基本上是微观研究的,遵循小题大做的原则,今日来做大题目,讲述清代的历史特点,包含着对清朝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评价,同时涵盖着对清朝满洲族为主体的执政者的评价,我现在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即清代的皇权发展与衰落,清代民族矛盾与清朝中国的疆域,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文化状态与传统社会的开始转型,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与中华中心论的纠缠。

一、专制皇权登峰造极

1,军机处设置,相权彻底变成参谋权,专制皇权登峰造极

雍正朝创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晋见皇帝,面奉旨意。撰写上谕,发给朝内外有关衙门,尤其是督抚去执行。军机处任务是撰拟并廷寄上谕,内容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而其撰拟,是在军机大臣面奉谕旨之后进行的。军机大臣的面见皇帝,是有议事权,然而只是参议性质,故而当过军机章京的赵翼在《檐曝杂记·军机处》中说到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即毫无决策权。另一位知情人王昶则在《春融堂集·军机处题名记》中谓军机处职司“知制诰之职”。唐代“知制诰”具有朝廷职官和“天子私人”双重性,即秘书性质,所以军机处成为皇帝的秘书处。军机大臣用亲信,不问出身,亲信不必是大官,不能同天子抗衡。

军机处的设立,与内阁并存,实际是夺了内阁的处理重要事务的权力,让它转归皇帝。军机处的“廷寄上谕”,比内阁的“明发上谕”重要,政治、军机重务脱离内阁,内阁的权力缩小,管理的是日常事务,因此内阁的票拟权根本起不到限制皇帝大权独揽的作用,相权不复存在,军机大臣、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参谋长”“秘书长”。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编修《历代职官表》,乾隆帝比较清代与历代官制,反对将大学士变为宰相,坚持皇帝专权。

2,实行奏折制度

清代自康熙朝开始,正式形成奏折制度。地方大员和朝臣通过奏折向皇帝秘密报告政事,请求指示;奏折时或有奏报同寅、属员表现、民间状况的内容;甚至还有给皇帝请安、报告个人私事的。皇帝会对奏折中讨论的政事发出指示,或令其补充、修正意见,再行奏请。官员根据皇帝的批示,对所行之事,正式题本报请施行。新的政事,就在官员奏折和皇帝批示的往返中决定了。皇帝批复,用朱笔书写,所以奏折被称作“朱批奏折”。朱批奏折成为皇帝直接处理庶务的见证,奏折制度成为皇帝推行政策的工具,控制臣下的手段,是皇帝用一种文书制度强化其专断权力。

3,台省合一与臣下封驳权的丧失

内阁所属的六科给事中,原来转发皇帝上谕政令,在转发前,认为谕旨有不当之处,可以提请皇帝再议,是为封驳权。这是传承明代六科制度,如同《明史·职官志》所说:“制敕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六科直接隶属内阁,可是雍正朝开始,部分地改变其隶属体制,六科给事中归都察院管理。都察院考核给事中,并派遣其担任巡视京师五城、巡盐、巡漕等差,于是给事中与御史无别,不能“稽考庶政”,也就是不能专事封驳,只能“传达纶音”,成为颁发、保存政令(文书)之职场。实际上失去封驳权。这种变更,使监察机构地位更其低落。唐代职司监察事务的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为三省之一,清代六科的改属,等于御史台与门下省合一,故称“台省合一”,乃轻重倒置,门下省的意味消失殆尽。

4,引见制度中皇权的加强与体现

清朝的引见制度于顺治年间创立,康雍乾三朝不断完善。这是在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一部分八品以下、未人流官员的任用、提升、调动、处分之际,由皇帝接见,予以勖勉和教导,认可他的任用或根据引见中的印象改变其任职。引见由皇帝亲自进行,可见这一制度的重要。引见地方微员知县,八品以下小京官、盐大使、库大使等微员,未仕荫生、进士、举人、贡生,范围很大,皇帝将这种任用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绝不放权。引见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前朝偶或发生,则被臣下认为是皇帝勤政的盛事,加以颂扬,而在清朝成为日常制度,固然表现出皇帝的勤政,却更体现皇权对中下级官员任用掌控程度的加大、加重。

5,强化皇权的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文字狱频发而残酷,乃皇权神圣不可侵犯、高度集权之反映。乾隆朝御讳案是典型事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致仕布政使彭家屏,因藏明季野史入狱,又加上家谱名日《大彭统纪》,御名直书不避讳、不缺笔,等等罪名,赐死狱中。江苏赣榆县韦玉振为其父刻印行述,讲到乃父免收佃户田租,使用“赦”字来表达,家谱中又有“世表”字样,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僭用字样治以僭妄罪,杖一百,徒三年。“世表”用于给贵族、高官作史,民间不可用,真是等级森严。这类文字狱影响于民间家谱的写作。同治间常州姚氏修谱,谱例中特意举出韦玉振案,加以警惕,避免使用世表字样。清代文字狱之酷,历史上罕见。《四库全书》编辑过程中,毁禁、篡改图籍乃人所共知之事,不必多说。雍正帝干涉佛教内部教旨之争,禁毁禅宗内部汉月藏派佛书,是佛学领域的一种文字狱。文字狱的思想禁锢,是对明代中后期思想开放之反动,是历史的倒退。

当然,清朝也有节制皇权专断的微弱因素,就是天人感应之说。清朝皇帝以天心、民心自警自励,以“敬天法祖”为立国理政的基本观念,表示勤政爱民。皇帝读祖训、实录,遵守祖宗家法,由于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恒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实行固定农业税的国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康熙、乾隆更行蠲免之策,以稳定农村社会。

以上从五个方面说明清代皇权的强化,关键

处是相权的消失。制衡皇权的相权。在中国历史上三度变化:秦汉是相权的黄金时代;唐代实行三省制,分散和削弱了相权;明代取消丞相制,实行内阁制,相权名义上已不复存在,但大学士票拟权仍有其遗意,清代军机处出现,再次分散“相权”,使得具有丞相意味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可悲地落到秘书长、参谋长的地位,从而造成皇权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故而视为皇权“登峰造极”时代,并且创造出奏折制、引见制,作为皇帝行施其权力的有效新手段。

清代强化皇权,那么如何评价君主专制呢?

在古代有其积极意义,表现在集中财力物力优势兴办大工程,如兴修水利,修运河、开驿道;尚武。拓边,巩固多民族国家。

君主专制的罪恶,明末清初人即给予猛烈批判。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认为古来设立君主,本应为天下行公利,除公害,而君主却把天下变为个人的私产,为此不惜荼毒天下之生灵,遂成为天下之大害,成为独夫,君主之设,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他已然看到君主之害,具有制度性的严重性,不是个别君主的为人不肖问题。

君主专制弊病在于:

(1)独裁统治下弊政不能清除。个人独裁,权力不受限制,容易产生弊政而不能自我调整,只有改朝换代,周而复始的历史循环。如赋役中的滥征耗羡是弊政,进行改革,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但是以后又出现新的耗羡,这是人治社会的职官制度决定的,必然会有官吏贪赃枉法的现象,不可能根除。

(2)造成皇帝崇拜。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皇帝,与传统社会的等级制相适应,使之成为第一等级,乃至给人形成超等级的凌驾在等级之上的人、神之间的怪物,制造皇帝崇拜,即使民间造反,也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为皇帝、皇权补台,所谓农民政权最终还是皇帝政权。

(3)民人没有权力。没有近代的法制、人权、平等、自由、博爱,实行等级制度,限制社会流动、人身自由,压抑人性和人的创造力。总之,绝对的专制主义,无可救药的专制主义,它可行于古代、中古社会,而应为近现代社会彻底抛弃,彻底否定。

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专制主义皇帝制度,然而清除皇权思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社会上层不必说,民间的帝王崇拜心态,或者说情结,历久不衰,这种顽固性需要从上到下齐心合力去铲除、根除,需要根除人治,实现法治,实现民主政治,人们才能从两三千年皇帝崇拜文化阴影中解脱出来。对这种帝王崇拜心态,我撰文《皇帝崇拜文化心态探究》,刊登在《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五期,有兴趣者可以参考。

二、满汉矛盾与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清朝是以满洲为主体的王朝,满人为统治民族,满人皇帝的统治对历史的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均不可忽视。

1,民族压迫、歧视政策,涉及范畴相当广泛

清初五大弊政。满洲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及统治初期,实行剃发、易衣冠、圈地、逃入法、迁海等项政策,就中大肆杀戮汉人,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职官制度中实行满汉复职制,满人为主体,为主官;满洲人、蒙古人爵位高,汉人望尘莫及。

防治汉人的特别政策:禁止士子结社,顺治朝的“卧碑”开其端;顺康间在沿海地区实行“迁海”政策;对外的闭关政策,限制民人出洋谋生,动辄以化外之民来惩治,闽粤及东南沿海民人“以海为田”,不许出洋是断绝生路。这样做,是怕汉人与外国人勾结反满。

2,满汉斗争贯穿有清一代

满汉矛盾时隐时显,乃一代之事,是全部社会矛盾的一个基本线索,清朝兴亡系于此。如清朝初期,剃发令引起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清朝、南明共同对付李白成及其余部,变为汉人的反满,如江阴各地的抗清、反清,影响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清代初期、中期,民间利用“反清复明”口号,太平天国“奉天讨胡”口号,号召恢复汉人政权,晚期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3,在民族地区实行多种体制,牢固奠定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富有进取精神,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柔远政策颇有可取之处,为汉人政权所不及,所不可想象。

清朝成功地处理与蒙古人的关系,使历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北患”问题,至此彻底消除,其功至伟。满蒙联盟,突出表现在政治联姻上,形成以满蒙为基干的统治集团,令蒙古始终是满洲的助力,军事方面,从人关时的从征,到镇压太平军、捻军,均起重要作用,故而光宣之际蒙古官员被引见人数大增。清朝皇帝信奉与利用喇嘛教,形成满蒙藏的结合,牢不可破,需知西藏原来属于蒙古人势力范围,准噶尔部噶尔丹时代势力达到新疆、西藏、青海及宁夏一部分;雍正帝、乾隆帝主动向准部本土发动进攻,并于乾隆20年代平定准部之后,北方、西北、西南边疆稳定;在蒙古地区,清朝考虑到蒙古族领主社会具体情况,实行旗盟制度,由中央任命盟长、旗札萨克,使之按照中央法规行政,直属于中央理藩院。战国、秦代到明代的修筑长城,中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蹂躏,社会资源的极大耗损,两千年的危难问题,至此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杜家骥在《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认为:“往代汉族中原王朝经常被困扰的所谓‘北患’问题也至此结束,这种安定的大一统局面,既是治世形成的有利条件,也是它的一种体现。”蒙古问题的解决,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疆域稳定的标志;清史分期的界标,解决阿睦尔萨纳之役,为前期、中期的标志性事件;在对俄国事务中扭转被动局面。原来在同准噶尔人斗争中对俄国人让步,于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中表露出来,又允许东正教士驻京,成为后日英国要求使团驻京的口实。

在西藏,尊重喇嘛教及其领袖,实行中央政府代表与民族地方首领共同治理的原则,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此种制度在清朝灭亡之后仍有所延续。

西南改土归流,由元代的改土首为土司制,到清代的改土司为流官,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治理得以实现。

在东北实行驻防将军制,设置奉天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实行旗民分治办法,由副都统管理旗人,府州县辖治汉民。

在维族地区,实行领主制的伯克制度,但不得世袭。

在广大汉人地区设立行省,中央政府直接治理。

郡县制、盟旗制、驻藏大臣制、驻防将军制、伯克制、驻防都统制,多种体制,均受中央政府管理,特别是在主权方面,如在西藏驻军,对外事务由驻藏大臣与达赖商定。

清代形成稳定的疆域。疆域由不够稳定到稳定,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在乾隆平定北疆之后,是为清帝国疆域最终完成。是时疆域辽阔,北到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南极南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后藏阿里。辽阔版图底定,在农业社会极其不易,乃两千年历史所形成,是漫长历程的产物。清代以后国人常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勤劳勇敢”自诩、自豪,“地大”,诚然。

新的版图观念和国家主权观念。传统的版图观、国家观,与孟子的国家观相同,即国家有三要

素,为土地、人民、政事。清代内地、边疆一体化后,大一统观念得到发展及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代替。中外之别,是“中国”作为国家的观念加深,“外”,不只是指外藩,还有外国,表明国人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新的版图意识和国家观念,体现在康熙、乾隆、嘉庆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嘉庆志》附有“大清一统舆图”;清朝同外国人打交道中懂得国家主权的道理,主权意识因素不断积聚,明白疆域清晰及不可侵犯的道理,在对外关系中强化中国的认同。关于新的版图观念和国家主权观念,可参阅黄兴涛的《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邹逸麟的《清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版图,即国土,是炎黄子孙立足之境,提供生活资源,就此应予清朝以高度的肯定。

一个国家实行多种体制制度,有益于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治理和疆域的稳定,有益于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落实,前提是承认、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与习惯,这是其历史意义之所在。它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无疑富有现实意义。

4,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加强

清代虽有满汉矛盾,但华夏(中华)国家的认同程度在发展,在加强,以致形成近现代国家的认同。

清承明制,清朝肯定明朝及其基本的政治制度、法规和伦理观念,并予以继承。肯定明朝主要是推崇明太祖及其制度,康熙帝谓洪武为“贤主”,非寻常帝王可比,其朝政“治隆唐宋”。所以,南巡亲祭明孝陵,不走正门走偏门,表示对明太祖的敬重。乾隆帝南巡祭明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用张隆礼胜朝之意”(《清高宗实录》卷1225,五十年二月壬寅条)崇礼明太祖,表示认同华夏传统,也是使自身成为正统,成为法统的继承者,当然是正统了。政治制度的继承,后人总结清朝政治为“清承明制”,是基本制度的承袭,即实行郡县制、职官制、赋役制、教化制、科举制,强化对皇子的教育。常建华在《清史十二讲》第一讲,强调清朝皇帝借鉴汉人的统治思想,总结出“清承明制”的政治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借鉴了乾纲独断的专制集权思想和政治体制,集中体现在‘君权’与‘相权’关系以及宣传教化方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清前期延续了明太祖的政治”。

对汉人既利用又限制,重要的是以华夏文化治理汉人、中国。民族统一,在文化方面,始终是汉族文化为主体,就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她的民族文化有扩大影响的趋势,然而主流文化仍然是汉人的儒家文化,并给予少数民族极大影响,满洲虽力求保持本色,然仍免不了被同化的命运。

中华多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皇帝认同多民族国家,雍正帝讲认同,要点有四,一为有德者为王:“唯有德者可为天下君。此天下一家,万物一体,自古迄今,万世不易之常经,非寻常之类聚群分,乡曲疆域之私衷浅见所可妄为同异者也。”“上天厌弃内地无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为内地主”。满洲有德才在中国坐天下,这种政治标准,不论何种籍贯、民族都应遵守,这种标准易于得到汉人认同。二是将少数民族与华夏之别视为籍贯的不同,而非“非我族类”的人兽之别,他说“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籍贯不同,在那里都是一国之人。三是批判“华夷之辨”,是分裂时期互相丑化之事,敝俗之见,应当摒弃,而今天下一统、华夷一家,再讲华夷之别,就是“逆天悖理,无父无君”的叛逆言论。四是进一步以清朝版图辽阔说明满洲君临天下是臣民幸事。“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见《大义觉迷录》)这种国家认同观,为后人接受,华夷之辨在舆论界的影响力逐渐减低。及至清朝退位,诏书讲到优待满洲皇族,还要求优待蒙古、西藏,强调建立满汉蒙回藏的国家。孙中山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与之回应。国家同地域、疆域、民人、民族联系在一起,全面地、综合地认同。

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前近代因素及与近代社会相衔接

1,鸦片战每之前职业结构、经济结构的某种变化,可同近代经济结构相衔接

在受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之前,中国内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结构方面有所变化,因之可以同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相衔接。

清朝出现大量的,被当时人说成是“闲民”“游民”的人,其实他们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产物和标志,是具有新生性质产业的劳动力。其实所谓的“闲民”是有职业的,只是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的服务性职业不被官府和上流社会认可而已。

饮食业、服务业、娱乐业有了较大发展,从传统商业分离出来。茶馆、酒楼、戏楼、娼楼、游船、澡堂业大发展,从业的伙计、艺人、船夫、轿夫、厨师、妓女,有一大批人,如道光中的苏州,商贾云集,戏馆、酒馆数十处,每日演剧,从业小民不下数万人。一个城市的戏馆、酒馆能够养活几万人,可知饮食业、娱乐业的发达盛况。这类行业就是现代的第三产业。

手工业内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较为细致的分工,在纺织业、制瓷业中出现。纺织业内部区分为丝绸织业、棉织业;棉织业有家庭纺织,有作坊纺织;织成布匹。由染踹业加工,苏州踹业作坊,雍正间有450家,踹匠两万余人。工匠来自江北、镇江、安徽。棉布业中,还有棉花收购商,有开设棉布字号的棉布商,后者多为包买主,运销各地,或由外地布商转销。景德镇制瓷业分工细腻,工种有:陶泥工、拉坯工、印坯工、旋坯、画坯、青灰、合釉、上釉、挑搓、抬坯、装坯、烧窑、开窑、乳料、舂料、砂土工等。工匠来自各地,占当地人口的十分之七八,本地人不过二三成。

农业内部,个别地区出现生产专业化倾向,产生专门的产棉区、蚕桑区、柞蚕区、苎麻区、蓝靛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之表现与结果。松江府、太仓州的植棉区,称棉田为“花田”,表示尊贵。太湖区域的蚕桑业发达,江宁府、镇江府蚕桑业亦有发展,山东柞蚕业,江西苎麻业,均很出名。

佣工身份,基本上是平民身份的雇工,明代还有一些身份介于贱民、平民之间的“雇工人”,到清代大体上转变为雇工,生产关系变化了,雇工虽仍受宗法性束缚,然而是平民,而不是从前的雇工人。

消费结构的改变,与生产结构的变化共生,在工商业重镇高消费以商人、手工场主为主,外地人为主,乾隆间苏州府长洲令李光祚说:“一切唱楼酒馆与夫轻舟荡漾,游观燕饮之乐,皆行户、商旅迭为宾主,而本地士民罕与焉。”行户、商旅为宾主,他们为发展业务,需要应酬,需要有服务业来适应工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生产、消费变化,引起商品交换的发展,长江中游与下游,形成粮食与棉布(还有食盐)的对流,而粮食供不应求,促进粮食业生产的发展。江南与闽粤贸易,是棉布、棉花与蔗糖、材木的交换。

工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的发展,社会消费结

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中棉布织业、丝绸织业、陶瓷业生产关系中,以及为出卖而生产的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出现,无不表明经济领域已经有了近代的成分。传统的商品经济、雇工经营及其近代因素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连接点。

2,鸦片战争以后等级制度的变化与皇权的实际削弱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的若干迹象:

皇权的衰弱,大不如昔。鸦片战争失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亘古未有之巨变,皇帝的奇耻大辱,咸丰帝逃难中死亡,慈禧出逃,不成体统;地方势力实际加大,如湘军、淮军,部分地自筹军费(抽取厘金),督抚与自主武装相结合;改革政体,预备立宪,实行责任内阁制,是皇权的让步,实际产生的是“皇族内阁”,内阁13名成员,皇族占7位,总理是庆亲王奕勖,排斥汉族官僚,又无能,无法驾驭朝政,乃宗室权力的回光返照。

官僚权威降落与官位贬值。战败的武官被人揶揄,不敢耀武扬威,文官在洋人面前直不起腰而遭到讥笑,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的“制台见洋人”的洋相。官位贬值,官多无职位可以赴任,甚或四品衔出任七品职。捐纳盛行,卖官,无可改变,恶性循环。

绅士社会地位进一步上升。表现在资政院议员选举,钦选一百名硕学通儒,条件是不必考试,由各省咨议局互选,于是绅衿充任议员者多;绅衿实际控制社区。

资产阶级产生与地位有所上扬。洋行买办转变为资产阶级,少数官员成为亦官亦商者,田主转化为资产者,他们经营造船、航运、纱布、矿冶、电讯、保险等近代行业;他们具有民族性,郑观应等已提出以商战对付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们谋求政治权力,支持君主立宪。纳税多的资产者可以成为资政院、咨议局的议员和农工商部议员、顾问官,并有制度保障,即《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农工商部的《奖励公司章程》的规定,凡集股20~100万可为部议员,集资200-2000万授顾问官。

贱民的局部解放。堕民,继雍正朝改籍令之后,再度得到脱籍的机会。在堕民除籍史上表达出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的呼声。为堕民脱籍而奔走的宁波人卢洪昶说,“同是人也,而强名‘丐’、名‘堕’以辱之,不平何如焉?吾誓拯之出,以全人道。”(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丁编·堕民脱籍始末记》)他们通过办堕民子弟学校,令之取得学位而获得脱籍。

总而言之,时至近代,是中央集权的皇权下降,地方权力上升,地方自治的呼声和力量有所抬头,等级制度弱化,以至随着清朝的灭亡而等级制度的消失,应当说是近代平等、人道、自由观念的产物。

3,民间群体的近代因素产生与政党出现

在传统社会的极少数合法群体之外,产生大量的社会团体,并与近代因素相伴出现。

古老的、带有宗法性成分的宗族,晚清上海的个别宗族依据地方自治和议会的原则成立“族会”,洗刷自身的宗法性因素;宗族进一步民间化,即成为平民的宗族,民众化和大众化,使之更具民众性和自治性。

政治性团体及政党出现。由清初不许结社到晚清社团林立,政党因应而生。开始出现的是强学会,办报纸,先后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时务报》,鼓吹变法,被视为乱议政治而取缔,但她为戊戌变法制造舆论,结束传统社会无政治团体的状态,意义非凡。保国会,以反对列强瓜分中国为宗旨。开展救亡运动。其他团体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各种学会、戒缠足会、去毒会、自治公所。兴中会于1894年成立,首倡推翻清朝的革命。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于1904年成立,次年,同盟会产生,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纲,要求废除传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制度。

4,意义

前近代与近代的衔接,有因素传承,有迹可寻、可循。近代社会的产生,有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土壤,并非凭空出现。战国时代郑子产就有承认传统“乡学”,允许学子议论政事的主张。黄宗羲鼓吹学校“议政”,认为“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意思有二:一为是非公道,不出于天子,而出于学校,所谓“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二是提高太学祭酒地位,与宰相对等,所谓“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在郡县,朔望大会,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听讲,政事有失,听批评改正。于是含有“议政”与行政并列的味道。黄宗羲表达出政治改革的愿望,戊戌维新时出版《明夷待访录》,康梁借以鼓吹君主立宪。黄宗羲之论,并非近代的属性,但是近代新学赖以产生的民族文化土壤。

嘉道以降,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产业、君主立宪、民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民意高涨,均值得肯定。

四、反对西方殖民主义、汉民族主义与中华中心论的纠缠

1,殖民主义的侵略罪恶

西方殖民主义的战争、赔款、割地、领事裁判权,使中国几乎被强盗瓜分,陷于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罪恶的鸦片贸易令中国上上下下陷入灾难深渊,吃鸦片成为社会中上层时尚风气,甚而波及社会下层,极其可悲。

2,清朝中国被迫走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清朝政府在被迫资本主义世界化与反世界化中摇摆、挣扎。魏源首倡“师夷技之长以制夷”,实即主张工业技术近代化。曾国藩倡导自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从事洋务运动,希望走富国强兵之路,制造轮船、枪炮,而后修铁路、铺设电报电话线。冯桂芬结合儒家大同思想,宣扬西方社会救济观念,社会上出现教养院、习艺所、育婴堂,收养、教育贫民、乞丐、妓女、弃婴。信教、吃教人群出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对待西方文化的纲领性方针,本位文化不变,只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可是从总体隋形看,中国被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学习资本主义文明。美国公使夫人萨拉·康格的通讯录《北京信札》认识到这种状况。她在1900年12月12日《致侄儿》信中说:“外国人来华后会把他们的生活强加给中国人,破坏让他们的政府有序运行的车轮上的嵌齿……外国人已经把他自己、他的国家、他的习惯和他的物产都强加给了中国,而同时也总是遭到强烈的抵抗。”

3,外忧与内患、反帝与反清的孰先孰后论

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形势下,汉人和清朝之间,出现“外忧”与“内患”“反帝”与“反清”先后论,即政府安内、攘外孰先孰后,民间反帝、反清孰先孰后?当外国武装入侵时,清朝、民间捐弃前嫌,一致抗敌,民众乃“扶清灭洋”“保清灭洋”。没有外国武装入侵的平常时期,双方都是先内后外,洪秀全根据基督教的某些教义与形式,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此时,清朝除用自身力量从事镇压,还接受华尔的洋枪队;民间掀起“扫清灭洋”运动,清朝一贯镇压民间反抗运动。内忧与外患、反帝与反清,孰先孰后,这可能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都难以处理好的难题,人类智慧难于有圆满的方案

4,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意识,在清代,同满汉矛盾、中外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纠缠在一起,情况错综复杂;民族主义又同爱国主义密切关联,时而交织在一起,因为国家是民族的国家。清朝人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简单地说,我以为清代以来发生的变化,经历三个阶段:热爱以汉人王朝政权为标志的汉族国家,不满甚至反对以满洲人为主体的清朝;热爱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反满、反西方殖民主义;热爱中华民族的共和政体的国家(“五族共和”的国家、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爱国同国家政体从来联系在一起,同民族也联系在一起。

反帝爱国的民族主义,社会背景可归结为两大因素,一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激起国人的愤怒;二是传统的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论意识特别强烈。鸦片战争之后,国人承认洋枪洋炮、火轮厉害,但是不服气,以为都是渊源于我们的老祖宗,我们在多少多少年前就有什么什么,这种观点早在嘉庆四年(1799年)阮元主编的《畴人传》中表达出来。这是不智之见,表明信守中华文明中心论。后来国人从中国世界文明中心论心态中逐渐走出,有所清醒,同时开始出现积贫积弱的悲愤心态与自卑心态,于是形成不断“革命”、造反的情结,以寻求中国富强之路。积贫积弱的现实与根深蒂固的中华中心论的反差,所导致的民族主义情绪后来愈演愈烈。


推荐访问:清代 历史

热门排行

共青团员自我评价大全范文【5篇】

共青团员自我评价大全范文五篇  共青团员自我评价大全1  自从递交入团申请书,成为一名团员以来,一直

龙江先锋网答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龙江先锋网答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龙江先锋网答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龙江先锋网答题题库及参考答案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龙江先锋

2023年度作文别样的我600字作文6篇(范例推荐)

作文别样的我600字作文6篇记录好作文是提升个人能力最高效的方式,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将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进行记录,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作文别样的我600...

描写家乡的物作文精选6篇(精选文档)

描写家乡的物作文精选6篇描写家乡的物作文篇1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盛产苹果。我爱家乡的苹果。苹果树春天长叶,秋天结果。它的叶子是卵形的。花型较小,朵朵小花...

生命姿态作文800字,生命姿态作文发言稿(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

2023年度盐城市中考语文作文,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3篇)(完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高三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2020) 高三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学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2020)高三生自我陈述报告500字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2023年度三年级作文小猴子过生日续写过生日(完整)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

对比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常规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实际价值

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和常规治疗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