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生学习形式设计与组织

|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学习形式的设计与组织 一、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 学生体验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 有的学生说:“仅仅告诉我,我会忘记;仅仅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

 △ 很多教师都为落实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十分为难,其实研究设计学生体验学习,恰是整合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细心的老师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以往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如今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如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中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 17 次。贯穿与目标、建议、评价三部分之中。每部分都提到“体验”问题,那么,新课程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学生的体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又该如何去设计和组织学生的体验学习呢?本章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重视体验学习

 什么是体验学习?我们先听一下我国古代“伯牙学琴”的故事。

 伯牙拜成连为师学琴。三年后,成连编写成一部《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演奏此曲,虽然音调很准,但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气魄。于是成连将伯牙带到东海一个岛上,自己却划着船走了。伯牙一个人留在岛上,见到的是“海水汹涌”、“山林杳冥”;耳边只有大自然的深邃美好的音响,于是面对大海鼓琴而歌。十天后,成连来了,再听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那真是“耸高而激荡”,如江水奔腾无羁。(《写作趣文》)

 伯牙学琴之所以能悟于景,动于心,激发艺术的灵感,对音乐产生理解上的飞跃,正是成连巧妙的使用了情境教学,即借助自然环境,让伯牙在身临其境中实行体验,进而促使其感悟的结果。

 什么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学习 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通过学习者 亲自 参与和互 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容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 水平 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 观点 的过程。

 体验学习的关键是 体验和 反思。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感到共鸣,反思是个体构建和深化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能够说是体验。动手也罢,动脑也罢,独立研索也罢,相互讨论也罢,虔诚请教也罢,只要学生行进在促使静态知识内化为自身血肉这个条路上,就都值得赞扬,值得提倡。我们不要一口咬

 定,体验只有“动手”或“亲自经历”一途。

 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意义是重大的,这里只列出以下几种功能。

 1、 体验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或者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注重、欣赏体会事物、人物、事实、思想。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实行分解剖析的理解活动。

 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错误,搞得教师窝火,学生丧气,很大原因就是出现在我们教师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水平没有得到锤炼和提升。正如有的同学说的那样:“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会。仅仅告诉我,我会忘记,仅仅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历亲为的体验,对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一中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2 2 、 体验学习是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桥梁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传授式,封闭式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一句话,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亲历体验的少。那么这次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现代人本领的人。

 那么怎样来落实三维目标呢?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活动设计发挥其中介作用,是整合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如有位老师在谈到《加法的意义》一课时,谈到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体验学习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形成知识以外的水平。以《加法的意义》一课为例教材。教材把加减法的意义归纳为“把两个数合并为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我曾在上课前对五、六年级的学生以及很多教师实行了调查,能够把这个意义讲出的人不到 30%,但这些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所理解的加减法的意义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书上所归纳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把这句话按书上的形式让学生记住,那就是定性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一种机械接受。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加法产生的过程,然后才能理解加法的意义。

 基于以下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提供给学生一些棋子、扑克牌、小棒等物品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些加法。

 (2)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学生创造出来的加法有下列一些情况:

 ①两堆棋子合并在一起,把两叠扑克牌合到一起、把两把小棒合并到一起……。(师生共同总结出这些加法的共同总结出这些加法的共同点都是把两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②把几个棋子与几张扑克牌合在一起。理由是:不考虑是什么具体的物体,只考虑几个与几个合并,最后得到的是总个数。

 ③把扑克牌上的数字 9 和数字 4 合并起来,得到 13。得出两个数也能够合并成一个数。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说明,学生亲自体验了加法的形成过程,这个知识是他自己发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试问,假如用讲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直接把加法的意义说出来让学生接受,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体验呢? 从上可看到,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自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自得自悟的教育价值。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要尊重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便是体验学习。两种学习效果对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是学生亲自经历,感受残疾人学生认知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全面激活了学生的身心,是知情合一的学习。

 3 3 、 体验是学生智慧的生长点 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

 从心理学上说,知识是形成智能的基础,但并不是有知识就一定有智慧。知识与智能并非同步发展,水平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亲自实践和探索。而体验是学生由知识通向智慧的中介和桥梁。因为体验是一个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探索活动,正如北师大教授肖川所说:从知识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更取决于个体掌握知识的方法。原因就在于,所谓拥有知识,不是单纯地记住与获取认知的结果,而是在于能动地建构知识——明确了知识形成的背景,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事物之间稳定的联系。

 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仅仅被动接受的定论,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因为缺乏个人认知上的见解,充其量只能算是获得了一定的信

 息,而不能算拥有知识。也正如《学会生存》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力量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动学生的发展,而这个目的的实现水准取决于教育过程中人类的种族经验(知识)和学生个体经验之间适合性。只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深度的体验,才能使种族经验转化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二)

 知识性质与体验学习

 我们这里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但并不是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知识都要去经历体验学习,而应分析不同性质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1 1 、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过去我们习惯按知识来源把知识分为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其实这样分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书本知识中有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中也有书本知识。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伴随着人们对知识理解的逐渐深入,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首次提出知识应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称”缄默知识)。1958 年,波兰讷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人类的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仅仅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相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将其分类,可用下表表示:

 语言

 文字

  公共性

 显性知识

 符号

 (可意会可传授)

 …

 知识分类

 技能方法

 水平 习惯

 个体性

 隐性知识

 情感态度

 (不可传授只能验)

 价值观

 …

 显性知识主要具有四种特征: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表达;能通过教材、大众媒体实行传递;能同时为不同的人们所分享,具有一中“公共性”和“可意会性”;能通过逻辑实行批判性反思。通常学校教育中所说书本知识就是显性知识。

 与显性知识相反,隐性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实行逻辑的表达,拥有者和使用者都不能清晰表达,不能在社会上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明显缺乏显性知识的“公共体”和“可传授性”等特征。它不是通过理性实行反思,而是在感受中实行反思。很多技能、方法、水平、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

 2 2 、 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 通过上面分析能够看出,知识就其性质和类型来看是有所不同的。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接受性学习,一种是感受性学习。而前者更适用了显性知识学习,后者更适用于隐性知识学习。

 什么是接受学习?

 接受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讲授为主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方式(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有单一接受教师讲解的学习,学习中也时常伴有学生的自学阅读,同学之间的互动切磋)。

 为什么说接受性学习更适用于显性知识的教学呢?

 接受性学习是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学习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系统来实现;学习的是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描述解释和经验,是人类经验实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自经历;它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高效学习,但并不是单纯的记忆和复述;它需要把符号系统所表达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知识,这是一个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过程。

 为什么说隐性知识更适用于体验学习呢?

 隐性知识往往隐含与社会、生活实践中,无法形成像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习得,所以隐性知识最好采用体验式学习。比如说形成一种阅读技能或写作文水平,这不是教师讲授出来的。而必须要有学生切身阅读和写作实践练习体验。再如一种情感体验或信念的形成,乃至习惯的养成都要经历一番体验和时间。这是靠教师讲授无法达成的目标。

 当然,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和相互对立一样,没有纯粹的接受式学习,也没有纯粹的体验式学习,有时它们是交错在一起的,只不过是看以哪种学习方式为主罢了。

 对待接受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我们应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者各有优点,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夸大某一方式的作用,否定某一方式的作用都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下面列表将其归纳如下:

  主要适用 :

 显性知识

 接受式学习

 优点 :

 节省时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快

 缺点 :

 处理不好的话,是 “ 灌输 ” 、是注入

 学习

 方式

  比较

 主要适用 :

 隐性知识

  体验式学习

 优点 :

 主动学习,开发潜能,增长智慧,

 (包括探究学习)

 全面发展

  缺点 :

 处理不好则浪费时间,效率低,忽视知识与技能基础

 如何 准确 对待接受式和体验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呢?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要有创意,也应有继承。我们既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也不能就此说接受学习就不能用了。在有些情况下还是要采用接受式学习的。因为通常对于陈述性的事实性的显性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接受式方式来学习,因为这样学习可能会更有效。如汉字“工”的写法,就是上横短,下横长,不一定要用大量时间去“探究”、“发现”和体验。

 与之相对应的有助于培养学生水平、方法,增进信息、丰富情感,形成习惯等这些隐性知识可多才用体验式学习。

 (三)

 体验学习活动的设计 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式的传授,而是开放式的引导;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是探索性的体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互动性的创新和发展。体验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够参照以下一些做法:

 1 1 、 模拟体验

 下面是美国的学生在学美国历史“独立战争”一章的一段课堂记实。

 一天上课,达塔宣布:“因为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 5 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 5分钱一张,商店里卖得不是这价钱啊?”“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午饭了,怎

 么办?”“怎么别的教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和沮丧、吃惊、生气的情绪,老师一再说:“对不起,可我不得不这样办。” 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垂头丧气的孩子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领纸后,老师发了试题,学生门闷头作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你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原来这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得到那种感觉——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因为这位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体验促感悟的教法,因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各科教学很多方面都能够使用模拟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如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能够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升。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自己制作野猪、小象、袋鼠头饰,了解他们的本领。在课中,他们自然会连同儿童的情感,一起再现文章的场景中。这样,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提升与发展。

 2 2 、 实践操作体验

 实践操作就是将教材上学习的知识、理论使用到实践操作上,从而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其中的道理、情感等。

 在五年级学生学习《百分数计算》后,有一位老师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实行社会调查:

 (1)银行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

 (2)请把 100 元钱存入银行。

 (3)1000 元存一年,到期后的本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税后是多少?

 通过调查,你怎么看待扣税问题?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对百分比数这个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再如《人有两个宝》是一篇传统课文,最后一句“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是理解的难点。特别是“创造”一词很抽象,内涵很深。如何让六、七岁的孩子去感知理解呢?能够让学生学一学、玩一玩,在游戏中体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事先为每位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片,让学生

 自己想一想、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案。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又动脑,拼出了大炮、拼音字母、棒棒糖、小花伞等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充分感受到了动手、动脑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创造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3 3 、 在练习训练中引导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不但在新课程教学中能实行设计,在练习活动中也能实行设计。如有位小学教师谈了如下的体会:

 在《美丽的彩虹》一课的“语文天地”里有一道“大家一起编”的练习题。这是一项句子练习。在指导学生用“下雨了,

  说:‘不怕,我

  ’。”这个句式练习仿编时,我通过创设下雨的情境(播放录音:各种雨声),使学生体验到“下雨”时的景象,结合生活中雨天的具体体验。

 师:雨越下越大,蘑菇说:“不怕,我

  (有什么)?”

 生:

 ◇不怕,我有漂亮的大花帽。

 不怕,我有彩虹般的小花伞。

 师:(继续追问)下雨了,

  (谁)还说:“不怕,我

 (怎么样)。”

 这时,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他在雨中看到的情景、听到的“声音”告诉大家。

 生 :

 ◇下雨了,鱼卵说 :

 “ 不怕,我在妈妈的肚子里休息呢。

 ”

 ◇牵牛花说 :

 “ 不怕,喝口凉水块块长大。

 ”

 ◇宇宙飞船说 :

 “ 不怕,我在乌云上面哩。

 ”

 ◇青蛙说 :

 “ 不怕,我拿荷叶来遮雨吧。

 ”

 ◇海水说 :

 “ 不怕,我正欢迎你们的加入。

 ”

 ◇将军说 :

 “ 不怕,我有盔甲来挡雨。

 “

 ◇小鸟说 :

 “ 不怕,我飞到老树爷爷的怀里去躲雨。

 “

 ◇语文书说 :

 “ 不怕,我有一层塑料书皮保护着。

 “……

 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地叙述着学习体验。下课铃响了,他们意犹未尽,唏嘘围着老师争着说。

 4 4 、 实地观察体验

 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择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

 学生作文普遍感到无话可说,下笔如千斤重。这与学生没有注意去观察周围事物,缺少对生活的感受水平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去体验一下生活。像教师准备让学生写“农贸市场的一角”这篇作文,

 就可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实地观察,在现场直接感受,收集作文是素材。像教师准备让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就应认真组织一次放风筝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活动内容,增强真情实感,丰富感性材料。

 总来说之,体验促感悟就是让学生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等,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这是怎么回事,真奇妙”,“我要试一试”,“我猜测应该这样……”学生常常在这种意念的的熏陶下,获得的学习经验将会逐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的信念。

 5 5 、 创设教学情境体验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一言能蔽之,情境能促动学生感悟。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表明,教学的最佳时候到了。

 什么是课堂情境呢?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象、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这种教学氛围即是课堂情境。

 (1 1 )

 实物演示情境

 这里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如郝又明教师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背着一个大包袱走上讲台,而后,从中掏出印有外文商标的商品,让学生读一读。当学生读不出时,她趁机实行了学习外语的教育。这就是一种使用实物演示创设的情境。

 (2 2 )

 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都能够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美丽富饶。在教学中有位老师采用剪贴画的方法,形象地再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欣赏到了课文中所描绘的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态各异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这位老师之所以用剪贴画,是因为剪贴画,能够贴上拆下,使用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

 (3 3 )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

 驰神往。电影往往在情节关键处配以音乐或插曲,就是因为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青年教师曾先后三次试教过《丰碑》一课,效果总是不太理想。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读课文的时候,来点音乐如何?”于是,这位老师在范读课文的同时,加了一段《长征组歌》的伴奏乐曲。不曾想,一段配乐朗读竟然使教师为之动容,使三分之一以上的小同学潸然泪下,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几分钟的音乐居然解决了几个星期苦思幂想的难题。

 音乐对人的作用主要有三条:⑴协助你放松;⑵激活右脑接受新的信息;⑶协助将信息移如长期记忆库中。

 正像于老师所说:音乐是通过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时候,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地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

 用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放现在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演奏、清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能够成为课程资源,关键是选择的曲唱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对应、协调。

 (4 4 )

 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崇高理想》一课,是关于理想问题,对于学生可说是老生常谈了。课讲得不好学生不感兴趣,不爱听。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掌握课文知识,让他们更深一层地理解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袁建康教师在上这个课时,便从情境入手,先给学生讲了“二醋大谈志”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两个秀才得志后,一个要“吃了睡,睡了吃”;一个要“吃了又吃,何暇睡矣”的丑态,易与激起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而且与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隐线牵牵,相得益彰,这样导入课文使学生入情入理。

 二、怎样 展开 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

 知识≠智力,智力≠创造力。

 △

 一位美国老师说 :

 “ 对人的创造 水平 来说,有 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

 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求所需要的,使 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 实行 新的创造 水平 。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

 中小学 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对课题的研究,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其实这不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和经验比其获

 得的结果更重要。

 在中国,谈到“研究”工作,人们总认为那是各级各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专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的事。它很难和普通群众联系起来。更难和中小学生联系起来。谈到研究人们又总把它与概念、定理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有些研究工作很简单,既不那么神秘,也不那么神圣高不可攀。你相信吗?在美国,小学而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搞“研究”工作,学生能够自选研究课题,独立收集查阅资料,并独立撰写出“研究报告”。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课程。本章讨论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研究性学习问题。

 (一)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1 1 、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据调查,我国 90%的学生没有经验调查、搜集资料的自主学习方式,这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水平和社会实践水平的培养。近些年来我国上海地区研究性学习展开得比较早,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当前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尚不完全统一,有的称研究型课程,有的称探索性学习,有的称研究性学习。本文采用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制指导下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的不是研究成果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

 2 2 、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水平和实践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探索思考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学会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发现问题的本领;学会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本领。学会合乎逻辑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会使用求异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协助解决问题的本领;学会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本领;学会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本领。

 在情感体验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并能通过评价理解自我价值。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类型 研究性学习课程类型是广泛的。从性质上看,能够是综合性课题,也能够是分科性课题;从形式上看,能够是实践性课题,也能够是思辨性课题;从指向上看,能够是社会现实性课题,也能够是学术前瞻性课题,能够是当前有结论的课题,也能够是暂时还没有结论的课题。还能够是上述各种角度不同课题的交叉与综合。

 根据一些地区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学生独立研究性学习

  教师诱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类型

  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科研究性学习 1 1 、 学生独立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学习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专题或项目,主要以个人方式实行研究性学习。该类型通过学习亲自实践获得经验和体验,或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相关文献资料寻求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使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 2 、 诱导研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研究活动实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发现概念、原理或观点、获取知识的目的。

 体现这种学习的标志是: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极其密切的理解关系,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得到一个小发现,这也促使教师提出下一个诱导性问题。实行这种诱导时,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不能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要丢弃“解惑”职能,而理应保持一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态势,保持一种认可与耐心的氛围,等待学生去自主地研究发现。

 “研究”并非要学生去研究社会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产生一些研究的欲望,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讲过美国俄冈州的一个小学教案,这个课是在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当中开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校园里每小时(或半小时)记录一次太阳照射自己产生的影子的位置、角度、长度的情况,然后把记录的数据用电子表格(如 Excel 等)做成图形,看影子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比较春天记录的影子和其他季节记录的影子有什么区别,用 E—mail 与其他同伴

 交流各自的结果(如图 4)。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个年当中,教师把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都综合在一起,每当需要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时才开始培训,等课程结束时,每个人都基本掌握了他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图略)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课例,但仔细思考,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哲理。作为一门课程,“影子的故事”并不是按照知识点的划分实行教学,而是在综合实践当中,让学生学会去研究自己及身边的人与物。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技术,学会了实行交流和比较,能够去感悟实践的全过程,并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从小培养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种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

 当然,“影子”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特性,这种个性化并不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而是学生能够“吃”多少,他就有机会“吃”,而且还有机会说点什么。比如在测量影子的过程中,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他能够用一根棍子来代替自己做测量,或者与其他同伴合作,分别为对方测量,而对水平强一些的学生能够让他们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通过网络共同研究,去分析和比较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影子的不同特征,去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所在,从小建立起一个世界的观点。

 3、 、 课题 式研究性学习 这是一个最有典型意义的研究型学习,它的本质是引导小学生进入一种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和课题研究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

 如下面这个案例就属于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该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市的一所城郊中学。在初中三年级的一节环 保 课上,老师问学生 :

 我们居住的区域有什么污染问题吗?学生们反应很积极,最后的问题集中在本区的河流污染问题上。老师说 :

 那么好,既然大家都认为我们区的河流有严重污染的问题,那我们就先从本市的河流污染着手,来研究一下水污染的指标。于是学生们分头到图书馆、互联网上去查找资料,获得了水污染的各项指标;然后分组取来水样 实行 物理、化学的、生物学的化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免不了要 即时 学习和 补充以前没有学习过的知识和化验技术。他们发现,有多项指标超出了正常标准,严重的超过几十甚至几百倍,他们深深感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接下来,他们分组去了解污染源,发现了多家排放污染物的工厂、宾馆以及城市生活排放水的问题。然后,学

 生 实行 了一次激烈的讨论,为治理本区河流的污染献计献策。最后,老师组织学生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报告,并提出了治理本区河流污染的建议,把它送给了区政府和市政府,受到了政府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扬。

 通常课题式研究学习的一般步骤如下:

 (1)选好研究课题。课题来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先期的实验中,以教师提出研究课题为主:二是发动学生提出研究课题;三是因为学生提出的题目实施起来很困难,所以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题目。

 (2)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选课题前要查阅资料,在确定“小课题”后更要广泛地检索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中要有目标的清晰表达。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能够组织由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实行论证。

 (4)选择研究方法。课题组要根据课题实际,选择适用的研究方法。有的选择文献法,有的选择调查法,有些使用实验法,还有写根据观察得出结论等。

 (5)组织课题实施。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要做好比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课题组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校外力量的协助。

 (6)举行成果交流。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同时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实行思维碰撞,使理解和情感得到提升。

 4 4 、 学科 性研究学习 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内容来展开研究学习。如下这个研究报告就属于学科研究性学习。

 红领巾啄木鸟行动

 ——小学展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次尝试 三年级是错别字最多的一个阶段。到了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写作文,不过学生所掌握的汉字和词语远远不够使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生产”了很多错别字。为了提升学生准确掌握常用汉字、准确使用语言的水平,我们在三年级展开了一次以纠正错别字为目的的“红领巾啄木鸟行动”。

 整个活动是这样实行的:

 活动的准备阶段

 (1)动员。召开全体学生动员会,充分细致地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

 动员工作,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家长动员。召开班级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充分宣传展开本次活动的意义,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尊重家长合理化建议,争取家长对活动的最大水准的支持。家长是学校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他们能够为活动分担咨询、答疑的工作,甚至能够提供一定的在校外所实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也有助于避免小学生出校后带来的安全隐患。

 活动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

 原始积累阶段

 第一步:学生准备一记录本,在自己的作业本中去寻找错别字。即时的把它记录下来。记录在如下表格的第一和第二栏中。

 第二步,同学之间互查,找出同学们容易写错的字,将找到的错别字整理到表格中。

 第三步,分小组组成合作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在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有条件的小组还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街上的招牌、广告等地方去寻找使用错误的汉字。分小组活动后实行汇总,看看哪个小组“捉到”的错别字最多,评选出第一批“金啄木鸟”、“银啄木鸟”、“铜啄木鸟”。

 第二阶段 :

 分析整理归纳的阶段

 第一步:各小组对所收集的错别字实行分析整理,寻找造成使用错误的病因,并完成表格中的第三栏。这个环节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增强活动前的辅导和过程中的指导,力求使学生的归纳整理工作能顺利实行。

 在分小组总结的基础上,老师对各小组的分析结果实行综合。整理出比较全面、科学的错别字原因:A.观察不仔细、多加或漏写一笔的。B.同音字代替的。C.读音不准,张冠李戴的。D.形近字混淆的。E.理解字义不准确,对形声字组合出现偏差的。F.在书写合体字时,因为没有掌握好汉字的组合规律,以至书写不规范而写错别字的。

 第二步:总结出预防常见错别字的方法,可用顺口溜或儿歌等形式,也能够整理出易错字的表格。更提倡玩中学、学中玩,将自己发现的最常写错的汉字设计成一种玩具,使大家在玩中总结出怎样来预防。比一比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最管用、最有效。据此评选出“金啄木鸟”、“银啄木鸟”、“铜啄木鸟”。

 第三阶段 :

 合作补充阶段

 各小组将自己总结的成果实行补充。然后,验证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各小组走到其他年级的同学中验证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是否有效。为使研究成果要即时补充和整理自己的成果,使研究性学习始终处于动态的循环过程

 中。

 第四阶段 :使用 阶段

 使用包括以下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好自己的研究成果,尽量避免写常见的错别字;班级同学使用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养成协助一向认真检查作业,找出错别字的习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服务。在报刊杂志上发现的错别字要向编辑同志反映,在街上发现错别字要向相关单位反映,设法使其得到纠正,使我们的周围都能准确、规范地使用汉字。

 (三)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探究水平是一种经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学习水平。课程目标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这就决定了本课程的评价必须重过程、重激励。

 在评价实践中,对课程评价坚持 4 个“为主”,即评价形式以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为主;评价性质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评价要素以探究态度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参与性,以及探究过程的求异性为主;评价作用以创新思维的相互启发为主。

 从教学评价方法上看,主要的做法,可分两种形式:①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如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达到水平等。对成果质量的评价一般采取打分或评价等等形式,包括选题、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不同项目赋予权重,然后综合评价分数或等第。②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水准或质量。对学生参与水准的评价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及奖状、证书的形式(如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降等。)

 研究性课题能够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如小论文、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口头答辩等。重在考察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

 在中小学怎样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这里有必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做以分析。

 据调查表明,当前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有这样几个误区:

 ①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成了专题讲座课。如关于揭露法轮功的专题讲座,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专题讲座,关于传统美德的专题讲座等等。这些表面上很热闹,实际已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

 ②以收集整理材料来代替研究性学习,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组织人力收集整理一些

 ③以学科学习替代研究性学习,有的学校、名曰搞研究学习,实际是在实行学科知识竞赛,学科考试,这种研究性学习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针对上述研究性学习的误区,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 1 、 重主体

 从学生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自主地确立研究课题或项目,自主地实施课程或项目,自主地完成课题或项目的一个完整过程;从教师的角度看,它是在学生自主确立、实施、完成课题或项目的前提下,教师完成指导的完整过程,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的作用只能是指导而不是指令,否则,学生的自主就无法实现。

 重主体就是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自行解决问题。探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探究价值的体现越充分,探究的成果就越明显。所以,探究性课题必须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切忌回到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教师口授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

 2 2 、 重开放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宗旨。在一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原有的观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组织,“换汤不换药”,改革便无法推动。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如利用互联网实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开放性措施。

 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体能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新闻;第二类是科技期刊上的论文;第三类是各大图书馆的藏书。无论哪一类信息都为学生实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如学生要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源,只需访问“搜狐”、“新浪”或“人民日报网络版”等大型网站,使用“搜索引擎”就能够找到大量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也能够查阅各种科技期刊,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动态。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还为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提供了协助。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快速阅读网站上的新闻,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动态,从而为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协助。另外学生还能够利用互联网与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实行交流和合作研究。

 3 3 、 重活动

 研究性学生的课题最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和创新,而要实践就要展开各项活动。也就是说因为研究在活动中实行,所以只有把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动起来,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研究经验,发挥研究才能。

 4 4 、 重选择

 研究性学习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做出选择,其课程有利于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成果。

 在组织活动中应考虑如下策略:(1)兴趣相近(2)特长互补合作(3)小组规划适中(4)组织协调有合力(5)允许人员流动。

 5 5 、 重过程

  在研究性学生的课程中,学生所做的课题或项目,其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成人如此,中小学生也如此,但收获是不同的。成人在实行课题或项目研究中所追求的就是结果的成功,而中小学生追求的是过程中的体验,经验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个度。也就是说,中小学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收获,其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和经验比其获得的结果更重要。

 如有一个学校在实行“城市标志雕塑比较研究”时,要学生走向社会搞调查,有个学生谈了下面的体会。学生姚丽超事后说:“第一次遭到拒绝时,我并没有气馁,而是仔细想如何找一个更合适的回答这些问题的人。首先,必须观察人的神态是高兴还是愁眉苦脸;再则是选择好提问的时间;还要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文化水准。我在仔细观察后,找人来做调查问卷就顺利了很多……在人与人交际的时候要善于把握人的心态。”学生的这种体验,不正是我们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要的结果吗?谁又能否认,他们这种观察、判断、人际交往等水平的提升,不会对其终身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呢?

 三、 新课程下的学生合作学习 △ 有人说,谁能陪你一辈子,不是别人只有你自己。这颇有道理,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 貌似合作不合作,形似探究没探究,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多过乱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 合作学习并不以为淡化和降低教师的作用,只不过是教师的角色地位和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新颁布的课标几乎无处不提到合作学习。在教学建议部分,大量写有“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生生互动”等字样,看来合作学习研究是

 课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课改实践的尝试中很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其效果却不佳,这为什么呢?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吗?它的程序、策略、方法又是怎样呢?本章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

 什么是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水平、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 异质小组中,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 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从而来提升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目的。

 异质: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水平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 4 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水平方面的差异。另外还能够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因为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协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来说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水平分组或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

 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 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互动互助,一方的动一定要带动另一方的动。而在互动中互动双方应有知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合作学习在国内外有个发展的历史,早期的代表主要是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它认为“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在 79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构建了以生生互动的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 90 年代初,我国...


推荐访问:学生学习 形式 组织

热门排行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

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9篇大学生对新时代的理解500字篇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青年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

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6篇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报告范文篇1对x外墙、屋檐瓷砖脱落或渗水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与修复,保障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下面是天涯涛源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5篇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篇1按照局党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三严三实”各项要求,坚决从点滴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

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0篇组织生活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篇1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区委党校组织召开2017年度机关支部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7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素材篇1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奋力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

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5篇2022保密工作会议记录内容篇1本次培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窃密技术和泄密案例,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及反思。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

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5篇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情况报告篇1知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得民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县纪委书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8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总结篇1在全院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提出以“四个着力”深化整治措施,力促落实整改,筑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5篇】

2020纪检干部警示教育心得感悟五篇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23年悲观与乐观议论文五篇(范文推荐)

悲观与乐观议论文1  人生来有就不同种的心态,主观上客观上的都是不同的感受。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观念也不同。任何苦难都是在所难免的,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