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建水紫陶花瓶
代表作,现收藏于红河州博物馆。
7.端庄大度方形瓶
方形瓶整体造型端庄大度,协调匀称,比例准确,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透彻。如向福功制兰竹纹紫陶六方竹纹瓶(图7),长颈侈口,器表呈六方形,相接六方形底座。腹部题行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间为竹纹,苍劲挺拔,落款“八四年”。此瓶新颖别致,梅花古朴,清新秀丽,超凡脱俗。为向遇春1984年制,现收藏于红河州博物馆。
8.别具一格收腹瓶
陈绍康收腹黑陶瓶(图8),短直颈,丰肩,收腹,平底,书“细石如流游鱼可数,小山芳树珍禽时来”对联,“绍康作”款。造型独特,工艺精细,为难得佳作。
9.古拙典雅胆式瓶
如陈绍元草书胆瓶(图9),瓶身草书唐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书深得旭素草书真谛,龙飞凤舞,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变化莫测。陈绍元,建水当代书法家,书学颜真卿、何绍基、旭素,深得其神韵。
二、装饰:精彩纷呈,气韵生动
建水紫陶瓶集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工艺之大成,广泛运用书法、绘画、篆刻、贴花、刊刻、填彩、磨光等装饰工艺,精彩纷呈,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特别是“残帖”和“淡艳”装饰的紫陶瓶,成为紫陶标志性产品。
1.“三位一体”书画瓶
紫陶花瓶书法广泛采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作为装饰元素,内容多为金石铭文、名家碑帖、唐诗宋词等。装饰画以国画为正宗,题材多以山水、人物、花鸟、瓜果等文人画为主,其装饰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清雅而不失简约的艺术之美。如梅纹博古瓶(图10),一面满饰古梅一枝和“逢春”款,梅花为老干虬枝,苍劲古朴,风韵洒落,凌空怒放,傲霜斗雪,色彩斑斓,意境深远。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之韵味。另一面行书宋詹本《闲中》诗:“引鹤徐行三径晓,约梅同醉一壶春”句,题“丙戌年中秋石友作”款,底款楷书阴文“建水向逢春制造”。为丙戌年(1946年)向逢春与友石合作的作品。
2.古韵浓郁“淡艳”瓶
“淡艳”是以天然彩泥为原料,运用色相渐变规律和虚实层次变化,表现出传统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如鱼荷纹博古瓶(图11),一面用五彩泥满面刻填鱼鸟荷图,荷出污泥而不染,鱼鸟聚精会神,凝视水中游鱼,动静结合,层次分明,韵律十足;另一面用黄、红、灰、黑绿、深绿等色彩泥,刻填写出两条鱼游弋于水草之间,栩栩如生,神态自然,是“淡艳”装饰的经典力作。底部钤阴文楷书“建水陶器社出品”。
3.古朴苍劲残帖瓶
“残帖”又称“补衮图”,即经书体装饰、刊刻填彩,入窑烧制、打磨抛光,形成如“断简残篇”般古朴苍劲的文字装饰图案。如王永清制残帖纹美女瓶(图12),一面写隶书,笔势飞舞,姿态优美,具有雄阔严整、舒畅灵动的美,另一面装饰有用真草隶篆行五种书法体制成的“残帖”,笔力苍劲有力,结构严谨,不落俗套,为经典之作。底款楷书“建水定一老农制”。
4.火中至宝窑变瓶
“窑变”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由于“窑变”成功率极低,往往被视为“紫陶珍品”而倍受人们追捧。如竹纹盘口瓶(图13),腹部隶书“流水空山相与静”诗句,行书“玉初书记官清玩,桂林乡虎子祯敬赠,丙戌仲春”款,以及篆书、草书四种字体组成的“残帖”纹样。另一面饰竹纹和“逢春写”款。竹修直挺拔,虚心自持,其高风亮节、刚烈不屈、不畏霜雪的品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底款“建水向逢春制造”,作品集残帖装饰与窑变艺术于一体,尊贵典雅,窑变色彩鲜明,为难得佳品。
5.历史丰碑纪念瓶
建水紫陶也曾以书画和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地方历史故事和掌故传说。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蒜头瓶(图14),器形华美,腹部题有行书“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字样,肩部题哈尼文及款,书法流畅。另一面刻填吉石纹,一只公鸡引颈唱鸣于菊石丛中,吉祥如意,见证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风雨历程。
建水紫陶花瓶集书画名家之墨宝,融名川大山之气魄、花鸟虫鱼之神韵于一体,集诗、书、画、印、刊刻填彩、无釉抛光、“残帖”、“淡艳”等装饰工艺于一身,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可谓是紫陶精华,工艺精品。
(责编:雨岚)
上一篇:论书法中的美学
下一篇:禅心妙悟:憨山德清书法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