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体育回顾及其展望
航空体育是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成一个航空大国和航空强国的基石,也是能最大容量吸纳航空参与者的课堂,是广大青少年实现飞天梦的桥梁。
我国航空体育的创立和发展,得益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1950年4月,朱德总司令在空军召开的参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开展滑翔和跳伞等活动,来启发人民对航空事业的兴趣。”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在给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信中也指示“在中国建设类似苏联化学志愿学会(后改为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的组织”。1952年6月24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的同时,从团中央军事体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抽调部分干部成立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隶属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在贺龙元帅的直接领导下,1952年秋,成立了滑翔工作组,同年10月12日,进行了第一次弹射滑翔表演。1955年我国第一所滑翔学校在河北张家口成立,1956年5月1日,我国第一批滑翔员驾驶滑翔机首次以整齐的队形编队通过了天安门,受到了中央首长和数十万观众的赞赏。此后,除西藏少数几个省份外,各地陆续成立了几十个航空俱乐部,最多时发展到85个。到1980年空军改变招飞体制为止,滑翔运动充分发挥了选飞预飞的功能,共为空军和民航培养输送了一万余名飞行员。
飞机跳伞运动是和空降兵的诞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50年9月新中国空降兵部队正式成立。1958年9月21日,飞机跳伞运动员第一次打破女子定点世界纪录。从此中国飞机跳伞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许多荣誉。据统计,我国跳伞运动员共49次打破世界纪录,18次取得世界冠军。
1952年6月24日,在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成立时,下设了航空模型运动工作组,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航空知识,开展航空模型运动。1965年,中国航模运动员的成绩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截至2002年底,中国运动员在90多个竞赛项目中,共打破31项世界纪录,获得过24项世界冠军。
在党、政府、军队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国航空体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型的航空器和器材不断研制出来,器材的性能也不断提高,竞赛的项目和科目不断增加和翻新,航空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开展。
在国际航空联合会的指导和推动下,目前世界上开展的航空体育项目有几十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的航空体育器材不断引进,再加上国内一些企业的参与,目前我国正式开展的项目有12项,其中包括轻型飞机、超轻型飞机、滑翔机、热气球、飞艇、飞机跳伞、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悬挂滑翔、航空模型和航天模型。直升机、自转旋翼机、动力悬挂、遥控飞艇等项目也在逐步开展。但由于普及程度不够,参与的人数较少,因而还没有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正式批准。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航空体育各个项目的发展情况也很不平衡。纯粹依靠国家投资的项目规模在缩小,适应于市场经济,又便于广大群众参与的项目在迅速发展。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的各地航空俱乐部,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从1975年开始又重新恢复了47所航空运动学校,但现在登记注册的航空运动学校只剩下25所,其中有北京、天津、大连、河北、大同、太原、长治、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吉安、九江、山东济南、聊城、浙江、上海、贵州、广东、广西、云南、郑州、齐齐哈尔、安阳等。其中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单位,承担着国家滑翔队、国家跳伞队的提高训练,以及各省航空运动学校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由于经费和任务不足等原因,目前上述25所航空运动学校具有飞行能力的只有16所,其中开展飞机跳伞的学校有10所,进行高级滑翔机训练的学校只有安阳、大同和嘉峪关3所。其他学校只能进行一些超轻型飞机、热气球以及航空模型、动力伞等项目的飞行。天津、贵州等一些机场一直闲置没用,技术人员流失,器材损坏。民间航空运动的兴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航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发展航空运动的成功经验。超轻型飞机、热气球、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航空模型、航天模型等体育运动项目正是依靠社会的力量,在民间逐步开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几年生产销售超轻型飞机大约有200多架,用于民间航空运动。其中“蜜蜂”飞机170架,“海燕”飞机40多架,AD100和AD200近40架,还有其它引进和国产的超轻型飞机,如“蜻蜓”、“小鹰”、“海鸥”、SB582、霍克、GT500等共有50架左右。
热气球这个运动项目自1983年引进以来,前期发展较缓慢,近几年逐渐兴盛起来,国内现在共有热气球150余个,具有该项目驾驶执照的飞行员共有120余人。
发展最快的是滑翔伞运动,由于滑翔伞价格相对低廉,简单易学,所需场地条件不高,所以非常适于普及。目前从事滑翔伞运动的人员有几千人,其中取得滑翔伞运动证书的人有1800余人。民间航空体育的发展,促进了民间航空俱乐部的诞生。近几年来,一些有志于航空运动的企业、人士纷纷要求成立航空俱乐部,开展飞行运动。于是各种形式、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航空俱乐部应运而生。例如热气球俱乐部、滑翔伞俱乐部、航空模型俱乐部以及综合各种项目的航空体育飞行俱乐部等。在注册登记中,有的俱乐部按非经营性的俱乐部在民政部门登记,也有的按经营性质的俱乐部在工商部门注册。它标志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基层体育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制度创新初见端倪。航空体育俱乐部的兴起,不但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也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
航空俱乐部的发展符合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可以改变过去形成的主要由国家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状况。这样既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促进基层航空体育的开展,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推动国民消费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航空体育俱乐部这棵小树在风雨飘摇中已经走过近十年的里程,虽然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我觉得航空俱乐部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航空俱乐部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解决政策问题。发展航空俱乐部,首先要从政策上肯定、扶持它,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些年来,航空俱乐部如何申请、如何筹建、如何审批、如何运行、如何管理、如何登记注册、如何取得空域等,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已进行过长时间的讨论,体育总局也先后颁发了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热气球等运动项目的管理办法,但使用航空器开展飞行运动俱乐部的管理问题一直没有理顺。
为此,从1995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即着手制定航空体育飞行俱乐部审批管理规定,与有关部门进行过多次讨论,并召开过论证会,但由于航空俱乐部的性质问题、经营范围问题、审批标准问题,以及由谁来批,由谁来管等问题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致使该规定至今仍未出台。
审批管理规定不出台,航空俱乐部就解决不了登记注册问题,也就无法取得合法的身份。所以目前常讲的“三无”航空俱乐部,就反映出这些航空俱乐部的无奈。航空体育是既区别于军事航空,又区别于通用航空专业的一种飞行运动。一般的情况下,是要从事训练、竞赛、表演、探险、极限飞行等方面的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特殊性,其规律和规则就不同于一般的通用航空,从某种意义讲,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说在管理观念上,一定得符合其特有的规律。根据航空体育这些特有的规律,依照《体育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航空体育运动俱乐部管理办法,争取能够尽早出台。
第二是航空俱乐部的市场还不太成熟,兴办航空俱乐部要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富强了,人民逐步富裕了,民间新型航空器从引进到生产,在我国也逐渐形成规模。这些无疑为发展民间航空俱乐部创造了条件。但是近几年俱乐部发展为什么曲曲折折,主要原因是想飞的人还没有那么多钱。根据一般规律看,只有当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居住问题、出行问题以后,有能力承受得起飞行费用的人逐步多起来,发展航空俱乐部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航空模型为什么好普及、滑翔伞为什么越来越红火,就是因为这些项目便宜,人们玩得起。
从近几年体育系统获得资格的三个飞行员培训学校的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出来。安阳、大同、四川3所航空运动学校,近几年共培养出直升机、初教六、滑翔机、超轻型飞机飞行员688人。其中参加培训的外国学员635名,占培训总人数的92.4%,国内学员35名,占总人数的5.1%,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员17名,占总人数的2.5%,可见国内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俱乐部大范围发展还欠火候。
第三个问题即大家经常呼吁要解决的空域开放问题。这个问题是制约航空俱乐部发展的首要因素,我们则将它放在第三位。因为从目前情况看,体育系统现有的20多所航空运动学校,还有成立起来的一些航空俱乐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都有一定的可供航空爱好者飞行的空间。如,安阳、大同、嘉峪关等一些航空运动学校,不但能举办各种规模的比赛,而且长年都能对国内外航空爱好者开放。这些空域足以满足大部分航空爱好者的需要。
当然不尽人意的地方确实存在,那就是转场程序复杂,调机很难。这样无疑限制了航空器快捷、便利的优点,也限制了广大航空爱好者自由欣赏祖国美丽山川,提高飞行技能的机会。另外对于一些小型或个体的气球、滑翔伞、动力伞活动,严格的飞行计划申报制度,往往是难以执行的,部分低空空域的开放无疑有利于促进民间活动的更大规模发展。
对各方面的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今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自签发了我国《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在许多方面放宽了通用航空的管制审批条件。该条例体现了国家对通用航空的重视,也反映出一种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更新,我们非常感谢这种理解和支持。(《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全文请参见本期第14页)
发展航空体育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其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群众需要它,社会需要它,中国航空的强大需要它,所以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为它浇水、培土、修枝、打杈,使其尽快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呢?下面粗浅谈一下我们的想法。
首先,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航空俱乐部的管理法规,理顺管理渠道,促进民间航空体育的发展。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是我国今后发展航空体育的方向。
第二,要充分发挥现有航空运动学校的骨干作用。航空运动学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曾为我国培养千千万万的航空体育飞行骨干立过大功,也为飞机跳伞、航空模型走向世界建立了丰功伟绩。航空运动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人员是发展航空体育的宝贵财富。体育系统现在拥有20个机场,近百架飞机,近百架滑翔机,还有许多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这就是火种,这就是中坚。
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航空运动学校经费减少了,任务不足了,还怎样生存,还怎样发展呢?
十年来,体育系统各航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换机制,适应市场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又有所创新的航空运动学校,目前均具有了以下多种功能。一是通用航空公司的功能,逐步打入我国通用航空专业飞行的领域。例如郑州、安阳、大同、太原、长治、齐齐哈尔、湖南等航校已被民航总局正式批准成立了通用航空公司。郑州航校成立通用航空公司后,利用训练间隙每年飞行2000多小时,既锻炼了飞行队伍,又增加了收入。二是要具有飞行员的培训资格。安阳、大同、四川3所航空运动学校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要具有航空俱乐部的功能,积极广泛地普及航空知识,通过举办航空夏令营,吸收会员来实现航空体育的社会化,四川、陕西、太原等航校最近几年做得较好。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航空体育的宣传,以便赢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唤起千千万万的群众。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举办几十场次各种类型的航空项目比赛和表演。1996年以来还在我国的珠海、上海、南京、济南、天津、郑州、长沙、武汉、张家界、江苏吴县、四川广汉等地,相继举办了特技飞行大奖赛,在大奖赛上邀请了世界特技飞行著名高手参赛。通过现场参观和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的宣传,使大家认识了航空体育,理解了航空体育,喜欢上了航空体育。
第四,要加强有关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保证国家安全,保护公众利益,从业人员要树立该干的事要认真干好,不该干的事坚决不干。最近几年,一些非法成立的俱乐部,由于一部分人法制观念不强,违法运行,在器材、技术、场地、气象等不利的条件下盲目飞行,造成了一些事故,不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也严重损害了航空体育的形象。例如安徽阜阳、武汉东湖、江苏无锡等地发生的飞行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第五,利用我国特有的区域、地形和气象条件,通过国际合作,打造出一个世界品牌的滑翔训练、比赛和创纪录的基地。
我国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域广阔,地处北纬30~40度,地表为山地、沙漠,夏秋季少雨,且日照时间长,易于产生热力上升气流,再加上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山脉齐整,极易产生波状上升气流,因此非常适合于滑翔训练、比赛和创纪录飞行。截至目前,滑翔机直线飞行1400多公里的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了近30年,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区域和气流条件。如果我们将新疆、甘肃一带开发出来,必然会吸引众多的世界高手到我国进行训练、比赛和创纪录飞行。
由此,就可以在“以外促内、以外帮内、以外带内”的基础上,一方面振兴我国滑翔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家开发西部地区贡献一份力量。
第六,要继续下全力抓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争创优异成绩,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第七,学习世界上先进国家开展航空体育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航空体育运动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完善运动员、教练员的等级制度和等级标准,制定各级各类运动员的教材大纲和教学法,引导航空体育运动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前进。
航空体育的发展,必须依靠各方面的支持和关爱。希望能引起業内外人士的关心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只要大家认识一致,齐心努力,航空体育必定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责任编辑:京勉■
下一篇:太空行走100问(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