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用水产饲料的基本原则及误区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池塘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合理选用水产饲料,从而使我们生产出来的水产品降低成本,确保质量,不污染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水产饲料;基本原则;误区
随着池塘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发展,合理选用水产饲料,从而使我们生产出来的水产品降低成本,确保质量,不污染水生态环境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配合饲料是人工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主要物质基础,其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85%左右。随着饲料行业内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信誉较差的饲料厂以劣质、廉价的饲料充斥市场,甚至有些不法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促生长剂,给养殖户带来许多困难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应怎样选择真正高品质、价格合理的饲料,确保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水产饲料选用的基本原则
1、根据养殖品种、规格选用:俗话说“对症下药”,这也可以用在选购饲料上。如果养的是鲫鱼,就要买鲫鱼料,不能用其它料代替,而且还要看清是鱼种料还是成鱼料。只有根据养殖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有的放矢地选用相适应的饲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各阶段水生动物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要,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
实际上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于选到完全符合要求的饲料品种,这时眼光就会转向替代饲料品种,原则是要选用食性相同、营养成分相似的饲料品代替。如养殖团头舫没有团头鲂配合饲料时,就可选用草鱼等草食性鱼类饲料替代;养殖鲈鱼时市面上没有鲈鱼配合饲料,可选用鳜鱼或乌鳢鱼配合饲料替代;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和鲤鱼等配合饲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替代。
2、选用信誉好、规模大的企业产品: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有着比较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保证生产的饲料配方科学、营养平衡,而且针对性较强。比如有专门针对鲫鱼设计的饲料,有专门针对草鱼设计的饲料,这样针对性很强。而那些规模小的生产厂家,一是加工设备落后,无产品检测、实验和试验设备;二是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其产品无论从配方设计、原料采购、加工、成品检测和试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与那些较大型和信誉较好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3、要有完整的包装和标签:饲料的外包装是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一般的水产配合饲料外包装至少有二层包装。包装袋不得重复使用,袋面应整齐清洁,没有污迹和破损,袋口缝线应平直、紧凑,包装袋正面应清楚标明饲料名称、商标、适用品种和范围、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和电话等信息,印制字迹要清晰,背面一般要有饲料产品的使用说明、投饲表等内容。一些包装不整齐,印刷模糊,特别是没有具体生产厂家和没有详细的厂址等内容的,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最好不要选用。饲料标签一般在饲料包装袋的左上角处,上面应当以中文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及其它的重要内容。
4、饲料外观的检查和判断:饲料外观是判断饲料质量的感官指标,只有饲料外观符合常规的标准和具有正常的特征,才能保证饲料有一定的质量水平。
(1)粒径:粒径要符合养殖对象标准,如鳗鱼等粉状饲料注意的是原料粉碎细度,一般过80目筛,甚至有的过100目筛;幼鱼、虾、蟹饲料一般都要小颗粒或破碎料,中成鱼、虾、蟹的颗粒料粒径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正常摄食,造成饲料浪费。饲料粒径应该是养殖对象口裂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二。
(2)大小:颗粒饲料大小均匀,表现光泽鲜亮,切口平整,颗粒长度一般为粒径的1.5-2.5倍;颗粒料的粉化率不应大于1%。
(3)色泽和气味:饲料的色泽和气味要正常,整体颜色要均匀一致,不可有异常颜色的颗粒,更不可有霉味。
5、测试饲料的水中稳定性: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水产饲料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饲料稳定性较差,则在水中容易溶解散失,造成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损失,饲料利用率降低,并污染水质。因此在选用水产饲料时,一般应测试其水中稳定性。方法也比较简单,用碗或杯子盛些清水,将颗粒饲料置于其中,在静态下测定至饮料开始溃散的时间。正常情况下,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饲料的水中稳定性一般不应低于15分钟,肉食性鱼类饲料的水中稳定性不应低于30分钟,而虾、蟹和鳗鱼、甲鱼饲料的水中稳定性至少应在1小时以上。另外,饲料在水中稳定性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则影响到水生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6、索取相关的资料:饲料生产厂家或饲料经销商一般都准备有一些与水产饲料相关的宣传资料,主要包括该饲料成份、使用说明、适用范围、使用技术以及一些试验报告等。因此在选购饲料时,可索要一些相关材料,虽说这些资料并不完全可靠,但也可初步了解该饲料产品的相关信息和生产厂家的大体情况,从而为选用合适的饲料提供更多的依据。
7、进行小规模养殖试验:水产饲料的应用效果不仅受饲料原料组成、营养成份和加工工艺影响,还直接受养殖品种、放养密度、水体环境、水源水质、区域地势、气候季节以及饲料管理等多种实际困难制约的影响。同一个饲料品种在一个地方应用效果很好,在另一个地方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好,因此,在选用饲料时,应结合自己的养殖实际进行科学地选用,条件允许最好进行小规模的养殖试验,以确定所选用的饲料品种的实际应用效果。如效果理想,再进行较大规模的使用,这样保险系数较大。
8、综合考虑,择优选用:水产饲料是一种商品,在水产养殖成本中占有很比例,因此在选用饲料时,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用,在实际上选用饲料主要是衡量其性价比,追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比,说白了就是在追求生长速度快的同时,每增重一单位水产品需要用钱最少,而不是单一考虑其应用效果或价格问题。
二、水产饲料选用的几个误区
1、凭饲料的颜色可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一些水产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在选用饲料时,往往喜欢凭饲料的颜色来估计和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水平,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和实际意义的。饲料的颜色只是饲料的一个外观性状,与饲料的原料组成和加工工艺有关,但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作用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选择和应用水产饲料时,不要单纯凭饲料的颜色来评价和判断其营养价值和作用效果。
2、饲料蛋白质水平与生长效果成正比:一些水产养殖户在选用水产饲料时,认为蛋白质含量越高,则该饲料的效果越好;反之,蛋白质含量越低,则该饲料应用效果肯定不好,其实这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蛋白质水平只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是全部。饲料的营养指标还包括能量水平、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蛋白质也不是动物最终利用物质,饲料蛋白质被水生动物摄食后,必须于消化道中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所以说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而氨基酸组成平衡与否对动物的生长起着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相同的蛋白质水平,其氨基酸组成可能差别很大,消化利用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判断和评价饲料的质量水平和作用效果时,不要单一的以蛋白质的水平作为依据,而应综合其他营养指标和其它因素。
3、通过“嗅”“闻”判断饲料的适口性和诱食性:很多水产养殖户在选用水产饲料时,一般都喜欢拿一把饲料嗅闻一下,如果饲料有浓烈的鱼腥味或其它香味,则认为饲料适口性好、质量较高。其实,这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水生动物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灵敏度与人类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样,认为饲料有浓烈的鱼腥味是饲料质量较好的也是错误的,因为白鱼粉、秘鲁鱼粉等品质较佳的鱼粉是没有浓烈鱼腥味的,其气味和味道较为纯正、清香。饲料有浓烈的鱼腥味往往是应用品质较差的鱼粉或应用了添加剂,其目的是为了投其所好或掩盖使用一些劣质或变味的原料。因此,在选用水产饲料时,决不能单纯凭嗅闻感觉对饲料做出主观的判断。
4、盲目相信饲料厂家宣传广告:一些水产饲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推销产品,经常在一些媒体上大力宣传。在这些广告和资料中都说明其饲料产品作用效果好,性能优越,因而有部分养殖户就相信而选购其饲料产品。饲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其广告和有关的资料多数都夸大其词,缺少科学依据,有较大的迷惑性。因此,广大养殖户选用饲料时,应根据多种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能盲目相信一些广告宣传和有关资料。
5、饲料价格低,养殖成本就低:一些养殖户选用水产饲料时,往往把饲料的价格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这也是不科学和盲目性的行为。一些小型饲料生产厂家为迎合投养殖户所好,降低饲料价格,同样也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使饲料的作用效果和应用性能大受影响,养殖周期延长。因此,广大养殖户选用饲料时,应从产品的信誉、营养成分、质量水平、价格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追求最佳的性价比,而不应盲目和一味追求和选购低价饲料。
6、频繁和随意更换饲料:一些养殖户没有主见,听说某种饲料产品好,就更换某种饲料,从而造成饲料频繁更换。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饲料的选用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养殖经验为主,适合其它养殖户的饲料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何况频繁更换饲料,饲料的适口性改变,可使水生动物产生应激状态,降低摄食量,从而造成饲料浪费和生长速度下降。频繁和随意更换饲料,也不利于科学和客观地评价饲料的质量。因此,在选用饲料时,除非确实证明有更适合的饲料或者目前应用的饲料效果较差,否则不宜频繁和随意更换饲料。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中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饲料是关键。希望广大养殖户通过对这几方面知识的了解,合理选用优质水产配合饲料,促进水生动物生长,降低生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