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民间艺术抬妆古饰
南阳市青华镇的抬妆古饰表演,以其玄妙的造型和力学运用的独到之处,被称为中原一绝。
青华抬妆古饰表演历史悠久。相传清康熙年间,一批山西移民到河南南阳,安家于青华一带。青华镇逐渐集市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时人为渴求苍天保佑风调雨顺,祭祀求佛,开始举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抬妆古饰表演就是其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抬妆古饰表演已不再是祭祀拜神,而成了群众的一种娱乐方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闹元宵,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当地的民间艺人就自发组织表演活动。
青华抬妆古饰表演就是八个人用肩抬一张八仙桌(大方桌),表演者借助一物站在上面,通过道具扮成一幕戏。一妆为一个剧团,表演的多是传统剧目中的一幕,表演者一般是7至12岁的少年,并以锣鼓等衬托渲染。青华抬妆古饰表演近200种剧目,比如传统剧目《校场比武》、《寇准背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吕洞宾戏牡丹》、《王金斗借粮》等。
青华抬妆古饰表演的绝妙之处在于表演者或立于同龄人手擎的弓箭之上,或立于花篮之上,或立于活鸡的鸡冠之上,一个几十斤重的孩子站立在一位小孩手擎的物体之上,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这里面却包含着力学原理,力学在这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据青华镇一位老艺人讲,古人并不懂什么力学,只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然后巧妙地运用到表演之中。表演中的核心道具是一种自制钢卡,这种特制钢卡固定在表演者身上的某个部位,通过钢筋骨架与相应的支点相连接,然后用道具把这些玄机隐藏起来,这样表演者在长时间的表演过程中既不感觉累,又轻松舒服,同时观众又很难发现其中的玄妙所在。因此,老百姓为之称奇,为之叫好。如在《征辽东》一妆节日中,八个庄稼汉扮演成八位勇士,抬着征辽东的战车.佘太君站在战车上威风凛凛,杨金花手捧帅印立于佘太君身边,杨宗保、穆桂英一人持刀,一人握枪,立于佘太君手举的银枪之上,虎虎生威,展现出了穆桂英征辽东时赫赫气魄。一杆银枪,表演者竟能稳稳立于其上,悠然自得,而所踩之物却能完好无损,且手举银枪的表演者则轻松自如,怡然自得。这就是青华抬妆古饰的玄妙所在。
古饰表演由群众自发组成的社团火星社组成,一社一妆,由当地四大庙(南玉皇、西祖师、北寺上、东泰山)之一的玉皇庙统辖.最多时达十七社,抬妆古饰表演以农历三月二十八古庙会最为热闹.举行表演这一天,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锣鼓喧天,表演队伍宛如巨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华镇现仅有20余位老艺人掌握这门艺术,随着老艺人的亡故,这一民间艺术存在着濒临失传的危险,我馆将反映这一艺术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加以整理,使这门艺术得以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一睹青华抬妆古饰的风采。
(作者单位:南阳市卧龙区档案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民间艺术团 娱乐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