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1
2020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表
山西省汾阳市赵舒萍
课名
《中国石拱桥》
省份
山西
市
吕梁
区/县
汾阳
单位全称
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镇初级中学
教师姓名
赵舒萍
学科
语文
学科(版本)
统编语文
章节
第5单元第1课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习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一时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这种体裁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说明文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全面系统。在本课《中国石拱桥》的学习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将说明文的知识更加全面学习、系统化地进行归纳、并且要在课文分析中活学活用(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学生先说,老师进行补充、归纳、总结)。本班学生总体为中等偏上水平,喜欢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强。本课以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激励激励我们去发现美、创造美。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本文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中国石拱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怎样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掌握常用说明方法。
3.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的技巧。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品味本文平实、科学的语言。
措施:在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在多媒体上出示例句,逐句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用总结的知识去学习其它说明文时就会得心应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第一环节:
课文花絮,
增长见识
一、课文花絮,增长见识
1、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2、走近作者,感其魅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生预字词,师正字音
5、链接体裁,积累知识
1、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出示老师准备的精彩的中外桥梁的图片,导入本课《中国石拱桥》。师
说:桥,最平常,人人可走,无处不有;桥,最珍贵,越过天堑,沟通南北,桥成了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几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桥,距今一千多年的隋代时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就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谁能告诉我这座名桥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桥?对了,石拱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茅以升笔下的《中国石拱桥》(多媒体课件出示)。
2、走近作者,感其魅力
茅以升(1896~1989),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的桥梁专家。毕业于唐
山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留学,获土木工程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为我国桥梁设计、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并撰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著有《中国桥梁史》等(多媒体课件出示)。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生预字词,师正字音
5、链接体裁,积累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方法、说
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先自己就初一已有知识进行叙述,老师进行补充,最后多媒体课件出示进行归纳总结)
1、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字词及文意。
3、回顾说明文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本文。
1、多媒体课件出示老师准备的精彩的中外桥梁的图片,导入本课《中国石拱桥》。
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2、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本课字词、已学说明文知识。
节约时间、一目了然
第二环节:
身临其境,
勤思明辨
二、身临其境,勤思明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号,理清思路并划分课文的结构
2、精读精讲
3、综合分析全文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号,理清思路并划分课文的结构
2、精读精讲:
(1)引领学生精读1—3段分析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引导学生精读研讨4—5段:赵州桥
A、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B、围绕赵州桥介绍了哪些内容?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精读研讨6—8段:卢沟桥
A、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B、围绕卢沟桥介绍了哪些内容?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
(4)文章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写中国的石拱桥,为何不只选一例进行介绍?
(5)引导学生分析第9段,说说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分析全文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是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明的。
1、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
2、在分析中贯穿巩固学习说明文的知识。
1、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号,理清思路并划分课文的结构后,多媒体出示文章的结构划分。使学生一目了然。
2、精读精讲后多媒体出示教师总结。
第三环节:
千锤百炼,
动手实践
三、千锤百炼,动手实践
1、出示例句,指出下面例句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出示例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展示讨论的成果)
1、出示例句,指出下面例句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未出过事。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教师总结: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2、出示例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展示讨论的成果)
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如果把例句括号中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得到体现。
1、通过例句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2、通过例句的分析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多媒体出示例句,指出下面例句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在分析后出示常用的说明方法。
2、多媒体出示例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环节理论联系实例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环节:
归纳总结,
感悟中心
四、归纳总结,感悟中心
本文紧紧抓住“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些特征介绍和说明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取得的成就,最后突出说明我国桥梁事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并总结本课的中心
在学生进行总结后多媒体出示进行归纳本课中心。
第五环节:
花言巧语,
拓展延伸
五、花言巧语,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课外了解为迷恋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旅客做一介绍(任选一桥写一篇导游词)。
2、学生完成写作后,自由组成小组,展示导游词。
1、作为我国石拱桥的典范,今天我们领略了赵州桥和卢沟桥那不为历史的风尘淹没的光辉。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课外了解为迷恋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旅客做一介绍(任选一桥写一篇导游词)。
2、学生完成写作后,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内分为游客和导游,声情并茂地进行实地演习,展示导游词。
在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写作训练。
多媒体出示对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第六环节
课内课外,
作业在线
六、课内课外,
作业在线
1、填空
2、写作
1、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到(),先()后()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到();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是以()为顺序。
2、写一则与“桥”有关的逸闻趣事
1、通过作业的形式继续复习巩固
2、写作练笔
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2、多媒体出示写作小练笔
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第七环节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举例说明
中国我国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取得的成就赞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放后石拱桥建筑技术的发展
通过板书更简洁明了地归纳本课要点
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
该设计体现了老师的语文教学智慧,从各个教学环节名称的设计上就非常有新意。围绕说明文教学的要求,重难点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我们呈现出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