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教案设计 >

世界是普遍联系教案集锦4篇(全文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1篇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大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一、说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教案集锦4篇,供大家参考。

世界是普遍联系教案集锦4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1篇

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大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既是第二单元的续篇,又为学习下一单元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七课的教学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它与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同构成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第七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结合生活实例,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1)视频导入新课。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通过讨论,澄清人为联系也是客观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学生会认为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创造或者消灭联系,而不具有客观性。这是学生容易走向的误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得法的引导,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本节课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二、说教法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为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引用生活案例、漫画、学生感兴趣的星座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问题探究法。通过提供背景材料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是,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会因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身边具体事例,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二)学法指导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读读、想想、议议、练练”的八字学习方法。

1、读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有用信息,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和捕获信息的能力。

2、想想。学生根据背景材料,探究问题和已有经验分析、归纳、判断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3、议议。在突破本节课难点的环节,为学生安排了讨论,以强化"热点"、澄清"盲点"。

4、练练。在练习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唇亡齿寒》,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推进新课

1、联系的普遍性

(1)学生举例联系着的事物

(2)学生阅读教材,找到联系的含义

(3)举例青蛙与蛇和蜈蚣的关系;
青蛙自身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记忆联系的含义。

(4)出示诗文“梅雪”,让学生找到诗中提到的景物,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领域也是普遍联系的”。

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论意义。

过渡探究:任意两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吗?我们可以随意创造、改变、消灭联系吗?

2、联系的客观性

(1)学生阅读教材P55正文,了解联系的客观性。

(2)分析飞檐的例子,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举例:人——森林——灾难”

3、联系的多样性

(1)学生阅读教材,总体把握联系的种类。

(2)出示一些俗语、谚语,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3)引导学生分析联系具有多样性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做事情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总结新课

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梳理知识脉络。

(四)巩固练习

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

(五)课外探究

由玉树地震想到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学生可能会觉得概念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三个词用得重复,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

(二)联系的客观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案例的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我们可以看到气候的恶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加,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类早就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为人类服务。

2.联系客观性的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①客观联系面前人有所作为: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为人类造福。

②不能主观臆造出实际上不存在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探究案例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时空变化,联系形式随着变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联系。

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探究案例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警告我们:不要做“享祖先的余德,断子孙的后路”的事,要真正的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联系多样性的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恩格斯说:“不要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联系又是多样的,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本节课程需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政治课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3篇

【课程内容标准】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联系的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处于相互联系当中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能够在复杂的事物和多样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使学生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内容结构分析:本课一共设计了三目。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其逻辑顺序是;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其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本质的、间接地和长远的联系---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图片《蝴蝶效应》

师:北美洲的一只蝴蝶在阳光下优美的扇动了翅膀,几周后在加勒比海上刮起了漫天的风暴,这被我们称为蝴蝶效应。那么这两个看似天壤之别的现象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联系的普遍性去研究探讨

2.展开新课:

师:14年前,面对入世的成功,我们高呼“狼来了”;
14年后我们却得到了“中国赢了,世界赢了”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中国赢了,世界赢了》。

师:(幻灯片)A:为什么说中国赢了,世界赢了?

B:这说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A:略;
B: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师: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的事例?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同学发言,通过咱们同学的发言,我们看到,不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其事物都与周围事物以及内部要素相互联系。由此。联系是指?

生:总结联系含义。

师: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板书)

师:刚刚我们同学举了很多的事例,那么在这些事例中都存在谁和谁的联系呢?

生:自由发言。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联系有什么特征呢?普遍性!(板书)

师: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你头上的头发丝和我们莒县浮来山上的银杏树有什么联系?

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对于整个世界而言的,对于具体事务来说,他又是有条件的,因此,任意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联系。

师: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确实这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生:自由发言,导入客观性。

师:那么联系为什么具有客观性?让我们来看一副图片。(云南干旱)

师:面对这种困境,国家采取很多措施来解决旱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合适的天气条件来人工增雨。

1问直接发言,2问小组合作探究。

师:由我们同学的发言我么可以总结出联系具有?

生:客观性。(板书)

师: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违背了了它会怎么样呢?《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他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啊?

生:要尊重联系,抓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师:但

生:自由发言。

师:这说明人们在联系的客观性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看几幅漫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

生:自由发言。师:事物千差万别,联系多种多样(板书)。因此我们主要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有这样一个故事《驮盐的驴》。驴子为什被淹死了?

生:因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师:对,面对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学会正确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分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回归生活: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十多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咱们这经济更发达了、环境更优美了、文化更繁荣了、社会更和谐了、生活更美好了。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日照巨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小组合作探究。

师:总结。

4.课堂小结。

5、创新作业:联系自己,写一份个人发展规划。

课后作业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011日本大地震》

每当我们提到512,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会显现出一股哀伤、痛苦的神情,一次里氏8级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而2011年3月11日这一天,无疑又是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相信关于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的地理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做了一定的分析了,下面我就请咱们的同学们针对这次大地震谈谈你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地震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谈)

提问:好的,通过我们对日本大地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它的影响会波及到全世界,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刚才我们通过日本大地震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1)联系的含义

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

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联系以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联系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咱们先简单把这一框浏览一下,看看课本中总共讲到了联系的几个特点?课前咱们也已经把学案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中,并且根据联系的特点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下面咱们就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我要当老师(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探讨成果)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材料二:《2008世界金融危机》

2008年爆发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影响度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

材料三:《原理与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2、客观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地球在变暖》

原因:砍伐树木、破坏草皮、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氮等,引起了全球变暖。专人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要归咎于人类活动。

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具有什么特点呢?

材料二:现象一: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现象二: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材料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教师总结提问:

【提出问题】既然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面对事物的联系,比如全球变暖,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例证】: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长江大桥等都是人们建立的新的联系的表现。

3、多样性

(学案中供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材料二:与联系有关的成语,分析分别属于哪种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势造英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风不起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材料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方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教师总结提问: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只能促进和延缓事物的发展,而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

四、【课堂练习】

1.(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全国Ⅰ卷29)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08全国Ⅰ卷30)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五、【板书设计】: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①原理②方法论


推荐访问:教案 集锦 世界 世界是普遍联系教案集锦4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集锦4篇)

热门排行

2023年《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3篇

《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1  教学目的:  1、在感知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学用较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事物。  2、专心倾听别人的描述,准确地猜出物体的名称...

幼儿园中班游戏揪尾巴教案三篇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

最新中班防灾减灾教案反思,防灾减灾日教案大班(1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

最新忙年喽大班社会教案,地球我家大班社会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花园优秀教案

26巨人的花园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篇一:中班幼儿学古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篇一: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着火了,怎么办?” 一.设计思

硬笔书法教案撇、捺写法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李爽 硬笔书法教案 楷书基本笔画“撇画、捺画”的书写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篇一: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活动目标: 在玩滚轮胎的经

2023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2023年)

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中班做风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剪、粘贴合钉的方法制作风车。2、在用自制的风车布置教室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风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