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深圳民间艺术团的生存与发展
摘 要:作为福永街道的第一家纯粹外来工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福永民工街舞团不占政府编制,不要财政拨款,完全依靠自身管理体制的创新,创作与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内部制度的创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而如何让它长久生存和发展,成为文化的“百年老店”,而不是“昙花一现”,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团;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4-0158-02
一、福永民工街舞团的产生背景
人的社会生存可以从物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关注。其中,文化生存是很重要一个方面。人的文化生存受制于人的政治生存和经济生存,反过来,人的文化生存也会影响人的政治生存和经济生存。而至为重要的是,人的文化生存会最直接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现象的生成。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的万福广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性广场,是周围市民最好的活动场所,很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常常在广场聚集,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是一支由青年民工组成民间街舞艺术团体,它源自2007年在萬福广场自发的街舞活动,2008年初正式组团,2010年底申请注册为群众性文化艺术团体。“民工街舞团”成员几乎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80后年轻人,他们有的从事建筑搬运、保安、餐厅服务员行业,有的从事洗车工或油漆工,有的则依靠摆地摊谋生。
为了更好地引导、扶持这个草根团体,福永街道有关文化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民工街舞团成员的组织、协调、排练等事务。经过多年不断的提升和磨练,福永街道万福民工街舞团成功登上央视春晚,并以精湛的技艺、完美的舞台形象征服了全国观众。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的成功体现了青年人勇于追求、甘于付出的卓越品质,展现了新时期深圳青年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文化意义。
二、福永民工街舞团取得的成绩
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自成立后,紧紧围绕街道的文化宣传中心工作,先后组织艺术团体开展了“喜庆十八大、迎接新辉煌”为主题的综艺演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计划生育宣传月、特区一体化等系列宣传活动。民工街舞团采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实,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节目,可以让观众在直观生动的感受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2010年,福永民工街舞团荣获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由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福永民工街舞团是深圳地区唯一当选为2010年的“广东十大新闻人物”的团体。
在宝安区和福永街道文体中心有关专家指导下,由该街舞团的创作的街舞《快乐的建筑工》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全国舞蹈决赛,荣获了最高奖项——群星奖,还曾荣获CCTV舞蹈大赛金奖。福永第二届“舞蹈大赛”金奖,深圳市第五届“公园文化节”金奖,贵州省首届“翁福杯街舞大赛”金奖,深圳市第二届“外来青工舞蹈大赛”金奖,宝安区第三届“外来青工舞蹈大赛”金奖,深圳市第五届“创意舞蹈大赛”创意金奖,“交通银行杯”第五届全国CCTV电视舞蹈大赛”金奖等。同时,福永民工街舞团还获得了山东卫视《中华达人》的冠军,进入CCTV3第七期《我要上春晚》“网络人气前三甲”。
三、福永民工街舞团目前的困境和出路
宝安各民间文艺团体是文艺精品创作的主力军,目前,宝安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230多家,其中经常开展活动、管理比较健全的有100多家。区文体旅游局积极创新体制,鼓励并扶持民间文艺团体进行市场化探索,制定奖励措施,让宝安文艺团体焕发生机。
宝安区有700多万人口,文化市场的需求和空间很大。比如内地某个市艺术团,2001年,他们剧团创排了大型剧目《红太阳颂》,并从当年2月开始在全国革命老区共260多个县巡回演出,历时280天,行程5万公里,演出826场,服务老区群众300万人次。2002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快西藏发展,造福西藏人民”的号召,他们艺术团又创作了大型剧目《走进西藏》。如今,艺术团已走遍28个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3000多场次,年均500余场,观众累计达850万人次,在全国演出界声名鹊起。
再比如深圳的宝安实验曲艺团,他们创办于2005年,是一支以北方曲艺形式为主,挖掘、研讨、创作、演出、专业性民营艺术团体。在广东省、市、区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成为了一支南粤百花艺苑中独特的奇葩。近年来,曲艺团先后荣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小品小戏奖、广东省戏剧曲艺花会金奖、广东省曲艺大赛金奖,深圳市鹏城金秋戏剧曲艺大赛金奖。2012年8月曲艺团打造的四人快板《好人的故事》荣获中国第七届牡丹奖,为深圳填补了曲艺最高奖项的空白。
2012年10月,宝安“开心超市”开张,这是区文体旅游局鼓励区内民营文艺团体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以免费提供固定场地、采购服务等政府扶持的形式鼓励宝安实验曲艺团创办曲艺演出形式,以曲艺、喜剧、相声剧、杂技魔术为主要内容,自开业至今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但每周一次的演出也为他们带来了挑战,要不断有新的作品才能留住观众。
文化的力量源自基层,文化发展的源泉来自创新。作为福永街道的第一家纯粹外来工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不占政府编制,不要财政拨款,完全依靠自身管理体制的创新,创作与经营模式的创新,以及内部制度的创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而如何让它长久生存和发展,成为文化的“百年老店”,而不上“昙花一现”,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在创作观念和经营模式上,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首先确立了高扬时代主旋律,寻找合作伙伴,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面向市场、主题策划、资源整合的经营模式。
2、不断增强创新活力,汇集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竞争力。同时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扶持力量,对民工街舞团中的优秀人才,招工解决户口,以留住人才。
3、民工街舞团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排演能够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剧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民间艺术的内涵。有特色和专业强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必要因素。重点抓演出经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艺术团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文化产业团队。
4、拓宽思路,开辟市场,主动出击,在管理方面,积极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竞争激励机制,在节目制作方面,努力发挥人才优势和专长,在市场方面积极开拓进取,开辟一片属于艺术团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舞台。
5、通过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建立起了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保证艺术团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6、艺术生产是立团之本,精品建设是生存之路。民工街舞团要想发展,必须坚定的走精品之路,力争不断夺得文化部的“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牡丹奖”、“荷花奖”等等。只有不断的创作和出台文艺精品节目,才能让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推动团队的传承和发展。
民工街舞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的有效模式,如何支持和扶持他们的发展,需要街道、区两级,乃至市省的扶持和支持。如何指导和引导艺术团发展,也需要我们更新发展观念,拓宽管理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文化厅编.广东省文化论丛.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刘波主编.文化大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第十三卷,2011年8月.
[3]刘明军著.我思故我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下一篇:浅谈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