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教案设计 >

归去来兮辞-教案

| 来源:网友投稿

 公开课教案归去来兮辞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2. 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二. 解题

 1. 作者简介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2. 辞赋(幻灯片)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三. 朗读课文

 1. 放录音(听朗读的同时提醒学生结合画面加深理解)

 2. 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放录音,学生跟读

 四. 研习课文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先作提示,本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所记叙的归途和归家后的生活都是作者想象的情状

 1.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A.朗读指导: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B.思考:

 a.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用原文词句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不谏”、“可追”)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外补充的这首诗(幻灯片)(学生齐声朗读)陶渊明曾有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的痛苦

 b.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田园将芜”“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总的心情是“悲——乐”)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2.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此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我们先来捕捉作者的叙事线索(归途——抵家——家中——园中)

 “舟遥遥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速度渐快)“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高洁、不同流合污的逸士节操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

 思考:归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词句作答明确:“恨”——迫不及待,归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乐,闲适安娱,怡然自乐,“盘桓”——流连忘返)

 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在我们初中时学习过的《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学生齐声背诵)(幻灯片)此诗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在作者的想象中,归隐后的家居生活愉悦恬静淡泊自在,那么归后的乡居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

 3.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作者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之乐;后又写驾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接着作者出游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铺垫

 乡间的生活自安自乐,既有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农人的劳作之欢,又有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休闲之乐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有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为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躬耕生活的热爱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感叹人生苦短,那么作者将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

 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怀,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

 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其他诗文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补充典故:东晋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为了谋生,几仕几隐,身陷其中一天,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巡查,旁边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在弃官之后归隐之前写下了这篇辞41岁的陶渊明并从此诀别官场

 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他的理想怎么样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和抱负,他所描写的那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证明,然而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这样的乐观精神从另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当然这里边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以及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浅的冠以消极之名)南怀瑾: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有骨气的作法是自我牺牲,不受困扰。

 五.胡适曾有这样一首写陶渊明的诗结合我们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课外收集到的陶渊明的生平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按你自己的理解说说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躬耕田园、不流世俗、超然旷达、乐天知命)

 六.品读课文

 1.指导背诵技巧:学生根据背诵提纲自由诵读

 2.放背景音乐,学生在清新淡雅的轻音乐中齐声美读课文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形象

 ?配音范读

 (多媒体展示《归去来兮辞》全文,音乐响起,教师伴随音乐朗读《归去来兮辞》全文)

 (朗读结束,教师并未停止音乐播放,而是让学生继续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

 重难点鉴赏

 教师:读完全文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那时什么?

 学生:——归去来兮辞

 教师:那诗人要“归”哪里去?

 学生:乡间(家乡)

 教师:陶渊明当时在哪里?

 学生:彭泽,在彭泽县做县令

 教师:对!本文是他将要辞官是的表达心志是想象之作作者的归隐的决心是通过自然美来表现的,本文有关自然美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学生: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二三自然段提出疑问,我们在共同解疑中理解课文,鉴赏课文

 学生1:(提问)“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前路”是否在写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

 写生2:我认为这里的“前路”是指回家的路与后文的恨天还未亮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者清晨在陆路行进的情景那么前文“舟遥遥以清扬,风飘飘而吹衣”写的又是什么景象呢?

 学生:这里写的是在船上的情景

 学生1:我认为这里表现的是作者超脱的形象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归家时是由水路再到陆路,而由水路再到陆路的切换为什么这么快速呢?

 学生1:展现了陶渊明的归心似箭

 学生2:“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句中陶渊明为什么会有童仆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下注解一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贫寒,为谋生曾经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在彭泽县令任上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就躬耕陇亩,不再出仕本文写于他辞官之初)通过注解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有“童仆”而且我们还看到家人也希望他归来

 学生:文中大量出现虚词“以”、“而”例如“倚南窗以寄傲”,那么“以”、“而”具有怎样的作用?

 教师:这位同学从虚词用法的角度,提出了“以”、“而”的作用,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文中大量出现了这两个词语,而其主要起了连词的作用,表示承接和递进的关系这是从语法的角度理解这两个词语,大家认为从鉴赏的角度看“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指的是作者“傲”的什么?

 学生1:傲世

 学生2:不屑于繁华的都市,厌恶龌龊的官场

 教师:前面通过大家的提问我们鉴赏了有关归家途中以及到家门口的诗句,那么作者回到家中做了什么呢?

 学生1:“引壶觞以自酌”表明其回到家中是自斟自饮

 学生2:在饮酒中展现他在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学生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我认为借“松菊”傲寒飘香表现诗人品格,具体来说就是自己归隐后,精神留存的一丝欣慰之情但“三径就荒”又包含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准确的分析了“松菊犹存”这句诗歌的含义,而“三径就荒”描摹出的是院子里的小路就要荒芜了隐含着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人交往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三径就荒”实际表现的是诗人渴望远离城市,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即通过自然美展现人格美

 学生1: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松代表高风亮节……在“抚孤松而盘桓”中,我认为松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但“盘桓”该怎样理解呢?是否表现的是诗人的迷茫?

 (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中的诗句“景翳翳以将入”以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思考这三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能由此回答出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

 学生1:我认为倦飞的鸟儿表达的诗人叶落归根的情感

 学生2:我认为“景翳翳以将入”交待了当时已经是傍晚的光景了

 学生3:“云无心以出岫”表现了诗人的清高与厌俗

 教师:“无心”表现了云彩自然而然的飘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自然美中渗透了人生哲理联系刚刚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出“盘桓”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学生:傍晚时,留恋园中美景不忍离去

 教师:纵观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归途、家中、院落

 教师:以上我们鉴赏了第二自然段的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陶渊明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再次发出了深情的呼喊“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请同学们思考他要同谁断交,同谁交往?

 学生:他要与官场断交,与亲戚、农人相交往

 教师:与亲戚、农人相交往时心情怎样?

 学生1:开心,充分享受着自然之美,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教师:正如同学所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领略承接这两句诗歌,作者感到应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具体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1:我认为这个句子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然的顺应,但其中也有些许失落的情感

 教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我们共同鉴赏了《归去来兮辞》这篇千古美文,重点领略了二、三自然段对自然美的描写,进而通过自然美感悟到了作者的心境美好,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朗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在自然美的描写中所表达的感情

 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

 师:请坐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归去来兮,预备起!

 (生读)

 师:恩,读完了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生点头赞同,兴奋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见啊

 (生笑)

 生:我觉得“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要读得更恬淡些,因为我觉得作者此时心情是平静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应该读得节奏更快些,此时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体现他回家的高兴心情

 生:首句“归去来兮”声音不应太高,应稍低一点

 生:“田园将芜胡不归”要读得更有变化,“田园将芜”声音要高些,“胡不归”要降下去

 (师要求生读,生说读不好,师又照生的说法读了一遍,众生笑,鼓掌)

 生:“既自以心为形役,悉惆怅而独悲”,要将“独”字读得重一点,体现作者个人感受

 生:“怀良辰以孤往”到结尾,应该平和一点,此时作者上平稳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而你却读得太重了

 学生一口气指出不下十处不妥之处,我有的表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

 师:刚才大家指出了我的不足,看来大家对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我想请大家再大声的自由的将本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生大声朗读,有的摇头晃脑,非常投入)

 师:停下来,基本上大家又读了一遍,刚才我说了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要找到共鸣,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就是共鸣,有了共鸣,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不管你的感触是什么,只要能引起感触就是好的哪位同学说说体会?

 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引起了我的共鸣有时候一个人太自高自大,一旦从高处跌下来,将是致命的那时后悔都来不及(该生曾经中考受挫)

 师:你由这句话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从而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不错!

 生:“悦亲戚之情话……泉涓涓而始流”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来自农村,很喜欢农村的景象,尤其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到处散发着春意盎然的气息……

 生:我很欣赏“舟遥遥以轻样,风飘飘而吹衣”这句话,感觉非常飘逸

 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当时作者不同流合污,宁愿归隐,我觉得他有神仙风范

 师:哦你很欣赏他的这种风范,是吧?(生点头)我希望你以后也像他那样有仙风道骨

 (生笑)

 生:“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引起了我的共鸣小时侯住平房,经常可以在家门前散散步,看日出、夕阳,可是后来住进了楼房,人们都用防盗门关着,没有了以前那样悠闲了(她还说了对“门虽设而常关”句不太理解的地方,我也回答了,可惜不太记得中间过程了)

 生:“乃瞻衡宇……稚子候门”特别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是寄宿生,一到周末,回家时的心情和陶渊明此时的心情一模一样,只想快点到家……

 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天我从南郊公园走到新中路口(其他学生惊讶,有很远),看见立交桥下很多树上发了芽,不是黄色,也不是深绿色,而是一种油油的绿,感觉特别舒心,特别……(有点形容不出)

 师:哦,你觉得那种绿像流水一样流入你的心里去了,是吧?

 生:对!就是那种感觉,那天又下着细雨,在雨中欣赏,感觉特别美

 师:听你这么说,我都心动了,哪天我去试试

 (生笑)


推荐访问: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 教案

热门排行

2023年《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3篇

《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1  教学目的:  1、在感知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学用较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事物。  2、专心倾听别人的描述,准确地猜出物体的名称...

幼儿园中班游戏揪尾巴教案三篇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

最新中班防灾减灾教案反思,防灾减灾日教案大班(1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

最新忙年喽大班社会教案,地球我家大班社会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花园优秀教案

26巨人的花园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篇一:中班幼儿学古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篇一: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着火了,怎么办?” 一.设计思

硬笔书法教案撇、捺写法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李爽 硬笔书法教案 楷书基本笔画“撇画、捺画”的书写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篇一: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活动目标: 在玩滚轮胎的经

2023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2023年)

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中班做风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剪、粘贴合钉的方法制作风车。2、在用自制的风车布置教室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风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