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电子教案
课题
愚公移山
教材
第一册
教者
宋玉华
教学目标
知识点与技能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2、掌握通假字
3、翻译课文,掌握文言实词
4、注意文言虚词
5、讲明对比的写法
6、背诵课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亡以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讨论:先讨论情节,在讨论思想意义。
分析愚公与智叟的人物形象,说明了什么?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由字词入手到理解文章深层含义,解决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
难词:多意词,如“险:高山”,“阴:水的南面,山的北面”
难句: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能损魁父之丘,乃太行、王屋何?
3、投诸渤海之尾
4、甚矣,汝之不惠
虚词种重点讲副词:“始:才”,“曾:连……都不”,?“其:又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在“其如土石何”一句中)“而”在本文中出现次数较多,但只在朗读中加以体会,读出语气,自然能大体知道它的作用,无需讲解。
教学过程:导入:
进入新课: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曾 箕畚 孀 龀 叟 匮 厝
2、掌握通假字:反——返 厝——措 亡——无 惠——慧
3、翻译课文,掌握文言实词:惩:苦于 且:将近 面:向着 迂:曲折、绕远
聚:集合 险:险峻的大山 诸:之于
荷:扛着 夫:成年男子 龀:才换牙,指小孩
彻:通 匮:穷尽 苦:愁
特殊用法:名词作状语:箕畚:用簸箕装
主谓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固定句式:曾不:连……都不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能把……怎么样呢?
意文言虚词:虚词种重点讲副词:“始:才”,“曾:连……都不”,?“其:又加强
反问语气的作用”(在“其如土石何”一句中)
连词“之”“也”“而”在本文中出现次数较多,但只在朗读中加以体会,读出语气,自然能大体知道它的作用,无需讲解。
5、讲明对比的写法:智叟与愚公 智叟与孀妻弱子 智叟与“”其妻
讨论1:愚公不愚,因他懂得人定胜天的道理,人力能战胜自然得道理;智搜不智,目光短浅,不懂得“人无穷匮也,而山不家增的道理”。这一颠倒的命名方式,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讨论2:文中医深化结尾的作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借助于幻想,借助具有超能力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后记
上一篇:答谢中书书教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