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22 愚公移山优质教案_2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一文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第六单元从“品格与志趣”的内容出发,以经典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领会“以奇特的想象寄予不凡的追求”,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通过学习文言名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领会古代“寓言”这个文学样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读文来领会字词含义、文意,并能够背诵全文;
2、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学会分析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古田至厦门”(注:在厦门市湖里中学上课)导入到“愚公移山”精神。
二、掌握字词句
1、多遍地朗读课文。
2、掌握基本字词句的意思。
①字词:方、河阳、汉阴、且、焉、惩、迂、险、诸、易、反、彻、虽、苦、亡、厝、陇断
②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三、解读文章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矛盾——困难之大
①方、高——(峻、大)
②君之力,年且九十——(老)
③渤海,隐土——(远)
④箕畚,扣,垦——(陋)
⑤子孙三夫,遗男——(少,微)
⑥智叟笑——(舆论压力)
四、再次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理解文本,学会分析文章。
2、通过寓言本身,深入明白“寓言”这个文学样式的特点。
3、理解并能归纳寓意。
【教学过程】
一、继续解读文章
1、从愚公移山所遇到的困难中能够看出愚公确实“愚”之极啊!
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却不顾一切地去闯!那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愚公之“愚”呢?(伏笔,愚公精神品质所在)
2、愚公的论证
找出文中愚公论证推理合理的语句。
——子子孙孙无穷溃,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朴素辨证论思想)
结论:
愚公并非蛮干;有人支持,有人献疑,驳倒智叟的“笑”,证明移山的实现可能性,只要假以时日。可见本文并不是在渲染愚公的盲目闯荡。
过渡:
那么本文提倡什么?
二、寓言与寓意
1、谈谈愚公身上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品质。
(关键词:努力,信心,有信念,理想,毅力……)
2、最终“愚公”成功了吗?如何理解结尾神话的描述?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3、何谓“寓言”?
“言”即故事本身,“寓”即寄托的意思。寓言的作用在于通过故事来展示道理,而故事本身不是寓言的价值中心。
4、能否根据零碎的信息概括一下本文的“寓意”?
①遇到困难,不是选择逃避与退缩,而是敢于面对,迎难而上,持之以恒,这样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②理想是取得成功的保证,生活需要理想与信念的支撑;
③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是值得肯定的。
三、拓展阅读
阅读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