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晏子使楚教案道外嵩山中学孙霞
微课教案《晏子使楚》
嵩山中学 孙霞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收效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1、简介时代背景
2、了解晏子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细读课文,感悟晏子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
(一)让钻狗洞。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楚王让人在大门旁边开个小门,让晏子进入。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楚国——狗国 楚王——狗王
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二)齐国无人
楚王说:齐国没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上等国家——上等人去 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晏子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三)齐人盗贼
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齐国人是盗贼。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
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
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上一篇:小班音乐教案:小鸟进窝
下一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蛋儿把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