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叔叔于勒教案正式稿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3、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理解曲折的情节。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由《故乡》巧妙导入新课
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感受了中国农村小人物闰土、杨二嫂等人的不幸与悲凉,那么外国城市的小人物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把视线由中国移向外国,由农村移向城市吧。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一 、检查课前预习
1、介绍本文的作者莫泊桑
2、写作背景
3、检查生字词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1--4)
盼于勒
(开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我“家拮据的生活状况。
第二部分
(5-19)
赞于勒(发展)
插叙于勒去美国前后的情况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
第三部分
(20-47)
见于勒(高潮)
在船上巧遇于勒,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陡然变化
第四部分
(48-49)
躲于勒
(结局)
菲利普夫妇怕于勒回来连累自己,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于勒。
三、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再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老师巡视点拨要联系文章来考虑,最后讲解总结补充)
1、文章写到“我”家的拮据生活和二姐的婚事有什么作用?
2、到美洲后的于勒叔叔发过财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课文前半部分怎样渲染 “我们”我们一家对叔叔的盼望,后面见到于勒又是什么态度?你觉得这其中的变化可信吗?
4、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你能具体说说吗?
(明确4:莫泊桑短篇小说构思巧妙:往往先把故事背景勾画出来,然后便描写人物,或相貌特点、惯有的动作,或口头禅等;接着展开故事情节,内容也不复杂,或是钓鱼或是打猎或是社会新闻;最后情节一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莫泊桑式的结尾更是有着巨大的魅力,既给人莫大的心灵撞击,又给人想象的余地、思考的空间;既符合故事发展的规律、人物性格的逻辑,又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主题。)
四、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体会人物形象
1、分析菲利普一家坐着船去哲尔赛岛旅行时,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的情形。教师提问(出示课件):菲利普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他怎么说的?有什么心里?母亲怎样说的?有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归纳:语言、动作、神态揭示心理,刻画性格:虚荣(板书)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2、教师提问问题(出示课件),学生讨论: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穷于勒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怎样?揭示了他们怎样变化的心理?刻画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板书)性格:虚荣、势利、冷酷
3、教师提问:你觉得哪一段文字写得精彩、传神?给大家推荐一下,说出为什么。
4、教师总结:菲利普夫妇衡量于勒是否是自己的亲弟弟,尺子就一把金钱,惟钱是亲。这足以看出他俩的人生哲理就是金钱在上。是十足的拜金主义。(板书:拜金主义)
5、学生讨论(分小组):菲利普夫妇在你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通过你的想象让人物“活”起来,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抽学生表演菲利普夫妇、于勒)
学生分角色表演,揣摩当时菲利普夫妇衡的心理,注意语气、神态、动作的体会。其他学生边看表演边看课件。
出示课件: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教师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 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畸形关系,只认金钱不讲亲情的社会的虚伪性。)
5、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菲利普夫妇的做法也是可以谅解的:
1、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2、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辛酸和卑微。
五、概况全文,总结中心
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丑陋灵魂,揭示这个以金钱来维系人情的社会的虚伪和残忍。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布置课后作业(写作练习任选一题)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 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2、设想一下,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归来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通过合理想象,再续写 一段。用 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八、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败恐怖
(语言、动作、神态) 自私、贪婪
于勒 富希望 菲利普夫妇
拜金主义 虚荣、冷酷
穷恐怖仇恨 (根源)
教学反思
通过小说的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欣赏方法与技巧的传授,因而,在小说作品的学习中,关键是要带领学生领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采用小组竞赛法和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