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夜书所见教案
古诗诵读《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莹”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见”。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生字“莹”。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分层目标: A积极主动探究,完成全部教学目标。
B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全部完成教学目标。
C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1、2,能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学情分析: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20多名 学生预习只能完成读一读,查资料没条件,要充分利用班班通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导学生疑:
1.提问:在三单元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全班背诵北朝民歌《敕勒歌》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二、小组探疑:
(一)了解作者及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
3.解诗题
提问:“舟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书”是“书写”的意思,“舟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现”。)
3.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无风 一点莹
微风 满河星
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
4.理解“词语解释”
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
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三、点拨解疑
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
“月黑”指什么?,“见”同“现”。第一句意思是:在漆黑的夜晚,我看见渔船上的一点灯火在河面闪现。
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
a.这里的“莹”指的是什么?
b.为什么诗人要成灯火当成“莹”?
孤写出诗人什么心情
3.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心情愁闷孤独。)
4.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
三、四句古诗与一、二描写有什么不同?
5“风簇浪”是什么意思?“微微”指风大还是风小?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微风吹来的时候河面有什么变化?
6.“散”什么意思?星星指的什么?这一句怎样理解?
7.后两句诗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四、合作答疑
1.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2.练习背诵,朗读。
a.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b.全班背诵。
c.指名朗读,比赛朗读。
五、提能练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间在船上所见的景色,觉得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
六、达标无疑
背《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板书
无风 一点莹 愁闷孤独(思念家乡)舟夜书所见
愁闷孤独(思念家乡)
舟夜书所见
微风 满河星
上一篇:夜书所见教案陈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