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夜书所见教案
人教三上《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等 10 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 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内容,接受热爱 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 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秋天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 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 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 ?谁能来 说一说 ?( 背)
2、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
3、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反映思乡的古诗 . 让我们先去认识 这个主人公吧
二、新课学习
1、(出示课件:认识叶绍翁 )
2、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古诗的学习中认识到他,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
3、同学们了解的真多,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了解到了他是一 位南宋的诗人,
( 课件板书:南宋 叶绍翁 )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 抒情,字句华美精丽。
三、初读古诗 , 整体感知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 (板书: 夜书所见)
2、全班一起读课题 , 边读边想 , 你读懂了什么 ?
生 1: 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 2: 所见是看见的意思
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 ?( 写)
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 .
生: 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5、到底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 ( 出示课件:秋夜图音乐伴奏 )
6、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一位诗人久久不能入眠 . 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 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8、学生反馈交流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
9、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 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 去细细品位, 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 , 想象悟情
1、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 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 ?
( 出示课件前两句 )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
2、师:是什么风 ?(秋风)怎样的秋风 (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 ? 发出什么声音 ?( 呼 呼)
(课件演示风声 )什么感觉 ?(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 词?(萧萧)
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
( 沙沙,哗哗 )你觉得怎样 ?( 我觉得更冷了。
)
3、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 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 么读?
个别读,齐读。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图片,一轮明月 ) 好一轮当空的明月 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 ?
生 1: 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
生 2: 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 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 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 !
5、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 ?(美,不美 )。
6、看来意见不统一,说说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
7、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
生 : 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 他一定……..
8、 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 ?想了哪 些事 ?大家来当当小诗人, 设身处地的想想, 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 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
9、 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 忧愁,孤单,寂寞,郁闷 )( 板书:孤单 ) 因此,在诗人眼中,这 轮明月并不美,他
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 深思念所填满,那么
这句又该怎么读 ?( 江上秋风动客情 )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 , 味道读出来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11、大家读的太好了,老师也仿佛被你们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中,被他的忧郁和孤
独所感染。
10、 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 ?( 出示插 图:篱笆下的一盏灯 )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 (夜深篱落一灯明 )
11、 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
下,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
1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诗人和你们一样, 他虽然没有看到篱笆后的情景,却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 是什么呢 ?大家来读读诗歌的后面两句,然后告诉我答案 )
13、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 ?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 ?
( 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
15、你们知道孩子们捉蛐蛐是为了做什么吗 ?(斗蛐蛐玩 )
16、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蛐蛐的吗?(生: )你们想捉
蛐蛐吗 ?(想)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 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时代, 在 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去捉一捉蛐蛐。
17、 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 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 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蛐蛐的声音), 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 你 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 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 你们一伸手, 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
( 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 啊?)
18、 捉蛐蛐真好玩啊, 我们可高兴了。
因此, 这儿挑应读 tiao( 第 三声)
19、 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
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开心,快乐……)板书:快乐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 ( 个别读 全班读 )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 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 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 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 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
]
五、小结,作业
附: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 宋 ) 叶绍翁
梧叶 客
景物秋风 人物
灯明 儿童
表现了思乡之情,追忆童年。
上一篇:夜书所见教案夜书所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