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文档网 > 教案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四个教案)

| 来源:网友投稿

 科 目 语文 课 题 小蝌蚪找妈妈

 教 师 杜艳娟 韩雪佳

 孙永研 年 级 二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13个生字及这些字组成的新词;通过图文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创新目标:通过地课文的学习,表演课本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德育目标:通过学文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它是人类的朋友要受到保护。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生动的科学故事,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这一过程,把青蛙的进化步骤非常自然的讲述了出来。

 2、学生分析: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文章形式,本谭内容紧张而富有情趣,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文章中“人物”特别多,有很多对话的描写,加之以“找妈妈”为主线,极具亲和力,从中孩子们还能受到亲情教育。

 确定五点 重 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 点: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创新点:制作文中“人物”头饰,课上学习利用其来进行创作表演。

 德育点:通过说说,你应该如何保护青蛙来达到德育目标的要求,以指导孩子的实际生活。

 空白点: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在作业上给学生留有空白:查找资料用具体数据来了解青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 具 学生自已准备文中“人物”的头饰,生字图片。

 主要技术 通过表演加深体验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见过青蛙,请你说说。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它叫什么?它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见过的青蛙,并根据教师提议到前边画一画蝌蚪的样子。

 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让我们共同学习新的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就找到答案了。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或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图画,边看边想,小蝌蚪在做什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本身有什么变化?

 2、提出相应要求:按照图的顺序,看一幅说一幅。

 3、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会的字词圈画出来,弄明白。

 5、出示生字图片,检查读音的准确性。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述说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学生自由读文。

 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扫除文字障碍。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 逐段读文,说说读文的收获,即: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不明白什么?

 2、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的身体是怎么样一点点变化的,你能要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空白的地方扑充完整吗?

  小蝌蚪的样子是: ;

  他们看到鲤鱼妈妈时是: ;

  看到乌龟时的样子是: ;

  最后他们变成: 。

  3、找一找文中带有“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句子,比较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能试着演一演吗?

 学生读文,谈收获与不解。

 能过读文,小组交流完成题目要求。

 代表汇报。

 找句子,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觉不同“人物”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2、 小组练习,再进行班级汇报

 3、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表演课文内容,看谁表演得形象,语言附合“人物”角色,鼓励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学生读文

 学生表演,加深体验。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请你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根据图画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青蛙是益虫,你知道它对人们都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吗?

 学生谈收获;

 交流学习成果;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青蛙的益事。

 六、研究性作业:

 查找资料利用具体数据了解青蛙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及人类是怎样保护和破坏青蛙的;你打算今后如何对待青蛙?

 把你查得到的资料或你的打算写在“十个一”上。

 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灰黑色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后腿

 青蛙――四条腿、宽嘴巴、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

 第三个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

 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字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资料]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佚名 教育资源网)


推荐访问: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案 妈妈 小蝌蚪

热门排行

2023年《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3篇

《你说我猜》智力游戏活动教案1  教学目的:  1、在感知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学用较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事物。  2、专心倾听别人的描述,准确地猜出物体的名称...

幼儿园中班游戏揪尾巴教案三篇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游戏光盘  【活动过

最新中班防灾减灾教案反思,防灾减灾日教案大班(1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

最新忙年喽大班社会教案,地球我家大班社会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花园优秀教案

26巨人的花园 课题 巨人的花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中班古诗山行教案 篇一:中班幼儿学古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大班安全教案放鞭炮 篇一: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着火了,怎么办?” 一.设计思

硬笔书法教案撇、捺写法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李爽 硬笔书法教案 楷书基本笔画“撇画、捺画”的书写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大班体育教案趣味轮胎 篇一: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大班体育活动:玩轮胎 活动目标: 在玩滚轮胎的经

2023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2023年)

中班做风车教案6篇中班做风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用剪、粘贴合钉的方法制作风车。2、在用自制的风车布置教室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风车范例...